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国际避税的手法及其规律性,从国际反避税的主要措施和方法中得到我国避税及防范的启示:正确区分偷漏税与避税,对偷漏税采取重惩政策;尽快完善我国的税收立法,赋予税务部门反避税权力;认真研究在我国出现的国际避税法律相悖的避税行为。  相似文献   

2.
国际避税是跨国纳税人利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以规避或减轻其国际纳税义务的行为,国际避税从本质上讲是避税行为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但国际避税决不是避税行为跨越国界的简单延伸,国际避税作为一种现象有很强的生命力,在很长的时间里这种现象不仅不会消失,反而有可能会以更加普遍的形式出现在国际经济活动中。  相似文献   

3.
论国际避税的危害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避税,是避税活动在国际范围内的延伸和发展,它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之间的或者是一国内不同地区之间的不同行业间税负的差别、漏洞、特例和缺陷,以种种公开的、不违法的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其纳税义务的行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纳税人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国际避税的手段也变得多种多样,包括转让定价还有资本弱化、利用避税地等许多形式。各国为保护自己的税收收入保护本国正常经济秩序,采取了多种措施防范国际避税,既有单方面国内税收制度的完善也有国际间的相互合作。  相似文献   

4.
各国的税法和税收制度很难在内容和标准上达到完全一致,从而使跨国纳税人在纳税方面有机可乘。跨国纳税人主要利用转让定价、国际避税地、滥用国际税收协定、资本弱化以及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国际避税。国际避税行为由于其手段的外表合法性,因而在国际经贸活动中日益猖獗,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了严重的损失。随着来我国投资的外资越来越多,国际避税问题在我国也变得日益严重。如何防范国际避税,更好地维护我国的财政税收,稳定市场秩序,成为我国税法改革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关于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的研究,主要围绕国际避税的法律性质、避税地的功能、避税成因、避税效应、避税措施及其防范等主要内容而展开。在国际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国际避税与反避税的理论与实践不断创新,成果极其丰富,推动了相关国家税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国际避税,一般地说是跨国纳税人采取合法手段,利用税法上的漏洞或含糊之处进行税收安排,达到规避或减轻税收负担的行为。虽然避税与偷税都导致有关国家税收的减少和损失,但避税和偷税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国际偷税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国际税收管理合作的困难与漏洞,采用种种隐蔽欺骗的手段,逃避有关国家的税法或税收协定所规定的应承担的纳税义务的行为。纳税人的偷税行为,从性质上说,属于明令禁止的行为,表现为纳税人有意识的采取欺骗、谎报和隐满有关纳税情况和事实等非法手段,以达到少缴税或不缴税的目的,其行为具有欺诈的性质;避税人采用的…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改革开放不断深入,我国企业越来越青睐于利用避税地避税.如何应对避税地避税已受到相关部门和诸多学者重视,但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以致应对避税地避税所取得的成效甚微.应借鉴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构建避税地对策税制.  相似文献   

8.
避税决策是避税成本与避税收益的权衡。从收益上看,避税可以为企业带来现金流的节约,提升企业价值。但避税行为也会带来许多显性和隐性的成本,因此,避税行为对企业价值的最终影响取决于避税行为是否能被市场参与者正确、迅速地理解。以2005~2007年中国证券市场A股公司为样本的实证分析表明,避税行为由于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会干扰...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境内跨国纳税人,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国际避税行为造成了企业间税负不公,导致了国家税收大量流失。中国“入世”以后,这种状况有愈演愈烈之势,深入分析我国当前国际避税的动因和国际避税采取的主要方式方法,构建一套系统的防范国际避税的法律对策措施,成为税务当局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0.
国际避税的表现所谓国际避税,就是指跨国纳税人利用各国税法规定的差异,以种种公认的合法手段,通过课税主体(自然人或法人)和课税客体(货币或资产)的转移或不转移、跨越税境来减少或消除纳税义务的行为。国际避税是利用各国税法的差异来进行的。我们知道,作为一个国际投资者,在进行国际投资的可行性研究或选择最佳投资方案时,总是要把有关国家政府所得税负的大  相似文献   

11.
偷逃税主体可以划分为企业法人、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其他经济组织、自然人、事业单位、机关和团体等类型,各有不同的特点;自然人、无证经营者、非法经营者、扣缴义务人,均具有偷逃税主体资格,这些单位和个人有时不以偷逃税论处是由于手段、主观故意等其他原因,而不是主体资格原因;《税收征管法》和《刑法》偷逃税主体范围上有所差异,非法人的独资、私营性质的单位不能作为刑事上逃税罪主体,便可以作为行政执法中偷税行政处罚的主体。  相似文献   

12.
税务稽查过程,就是一个发现、查找、收集各种税收证据,从而作出相应的税务处理、处罚决定的过程。因此,税收证据问题是税务稽查工作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也是税务稽查工作、税务检查实施工作的中心和重点。在税务稽查工作中,为保证检查工作的有效开展,提高办案质量,必须十分重视和加强税收证据的收集工作、税收证据收集工作的组织指导、对税收证据收集工作的调查研究与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税收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是偷税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通过对纳税人偷税行为的决策过程进行期望效用分析,对如何减少偷税,消除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偷税罪的立法缺陷及补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法对偷税罪的规定存在诸多缺陷。一是偷税罪行为方式规定的不周延;二是“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作为偷税罪的行为之一缺乏现实性;三是“多次犯有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的规定无法实现;四是偷税罪成立的数额标准太低。刑法未来修订时应当补正以上缺陷。  相似文献   

15.
本文就利用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方式 BOT 方式吸引外资,解决我国目前基础设施投资资金不足的难题进行了论述,分析了目前外资利用此方式介入国内基础设施领域存在的关键问题与障碍,并提出了可供参考的解决方式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的国际市场领域,通过减轻税负提高企业利润和竞争力已是一个倍受关注的方法,怎样在法律允许的限度内使企业税负减轻,在我国企业界也应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合法避税的实质,并对从企业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如何避税作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税收流失治理规模的理论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流失这一现象古今中外都无法彻底解决,它将与税收同生共灭,所以税务部门的目标应是税收收入最大化而非税收零流失。从这一目标出发,引用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生产模型来确定治理税收流失的最佳规模是治理税收流失的边际生产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那一点。在长期中,随着税收成本的减少,最佳的税收流失规模也在变小,因此应通过不断降低成本来缩小税收流失规模。  相似文献   

18.
税收征管过程中信息不对称导致税收流失,通过对纳税人违规博弈模型的分析,可知税务机关可以通过设计激励约束机制来有效促使纳税人依法纳税、征税人依法征税从而减少税收流失.  相似文献   

19.
不开发票、串用发票、代开发票、虚开发票是当前地税发票偷税的主要手段及表现。究其原因,稽查手段落后是硬伤,稽查取证困难是软肋,稽查处罚不力是瓶颈,从五个方面以打击:紧扣六个方面,丰富查帐技巧;完善组织模式,提升稽查效能;鼓励公民举报,发挥社会力量;加强部门协作,畅通稽查程序;规范处罚尺度,震慑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经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调整宏观调控政策,因此加强税收管理以减少税收流失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税收应征额与实征额之间有较大的差距,税收流失严重.这种税制表面现象与实际运行之间的差异不仅使得税收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大打折扣,长期内还会对国民经济产生负面作用.这种差异可能来自于纳税人逃税,也可能来自于税制设计不合理、税务管理能力弱,还可能来自于税收法律法规不完善.因此,要使税收流失情况得到好转.不仅要提高公民的纳税意识,还要改进税收管理,以及完善税收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