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额信贷创新的“浙江模式”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小额信贷创新已走在国内前列。文章首先从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和信用创新三方面详细介绍了小额信贷创新的"浙江模式"内容,其次就"浙江模式"进行了综合评析,最后提出了五点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信社主导的小额贷款作为支撑农村农业发展的主要金融服务,其发展状况、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一个具有现实研究价值的问题.本文基于对饶平县新圩镇“信用村”模式的调查,从农户的需求满足状况、“信用村”的运营管理以及农户的信用及风险防范意识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了“信用村”模式中所存在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农村小额信贷模式的或优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外的小额信贷模式有:NGO、正规金融组织参与、金融机构+农户互助组织、国家小额信贷批发基金等。我国小额信贷借鉴了国外经验并结合扶贫项目发展起来。但存在诸多制约变量:代理机构、利率、信贷对象、政府作用、培训、贷款方式及特殊制度目标等,主要形态模式必须兼顾这些因素,或优选择是利用市场机制,以合作化的农村信用社与小额信贷合作金融组织为主体、多元参与的体系。政府应创造信用生态环境并尊重其经营权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4.
农信社推行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农信社在提供小额信贷的同时,也面临着来自借款农户的信用风险。因此,农信社与借款农户的小额信贷关系以及促使小额信贷实现的条件非常值得研究。本文在分析弱势农户融资困境的影响因素以及农信社信用风险生成机理的基础上,制定了农信社信用风险缓释机制。  相似文献   

5.
江乾坤  石翠华 《技术经济》2007,26(10):78-80
小额信贷是当前国内银行业普遍关注的议题,浙江走在金融创新的前列。简介小额信贷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从制度创新、业务创新和信用创新三方面详述小额信贷融资创新的"浙江模式"现状,就其内涵进行了综合评析。  相似文献   

6.
农业小额信贷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国际小额信贷模式的比较分析,阐述我国农业小额信贷的特点.提出了农业小额信贷的四种模式:建设农村个人征信体系,实行差别利率模式;打包贷款;代金券贷款;并给出了农村金融机构对农业小额信贷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小额信贷这一种特殊的扶贫方式已经为世人所关注。本文通过对小额信贷内涵的界定以及国内外运营模式现状的对比,分析出辽宁地区小额信贷运营模式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其进行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由于缺乏合适的小额信贷模式,大多数银行都无法给予中小企业充足的信贷支持。本文通过对印度ICICI银行和德国IPC公司的小额信贷运作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得出对我国银行业小额信贷业务运作模式的几点启示,以促进我国小额信贷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我国发展农村小额信贷的模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婷 《生产力研究》2007,(16):39-40
农村小额信贷的发展对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模型分析认为,我国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模型的选择应该是区分不同类型采取不同的贷款模式的分类式小额贷款模式。  相似文献   

10.
农信社小额信贷经过几年的基层操作实践,制度缺陷已经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文章依照新制度经济学的原理,通过对农信社小额信贷体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小额信贷是一种为低收入阶层提供存款和贷款服务的小规模的金融服务方式.文章基于对中国小额信贷市场发展现状的了解,发现农信社在小额信贷市场中占据垄断地位,通过垄断厂商理论对其进行了效率分析,得出农信社在小额信贷市场中的垄断地位会造成贷款者的福利减少以及社会效率的无谓损失的结论,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2.
孟加拉国“格莱珉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以小额信贷手段进行扶贫并成功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民间小额信贷模式,在世界上有着极其广泛而重要的影响。1993年成立的河北易县扶贫经济合作社是中国第一家民间小额信贷团体,是中国NGO小额信贷机构的典型代表,它所创立的“易县模式”在中国有着很大的影响。格莱珉模式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小额信贷模式仍将对中国“易县模式”的发展继续起着引导作用。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找出“易县模式”的不足以探索中国民间小额金融团体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将着重分析国内互联网金融P2P行业的龙头企业之一有利网与小额信贷公司之间的合作模式:线下的小额信贷公司将审核过的借款人推荐给有利网,借助小额信贷公司深耕当地积累的信用信息,使信息中介平台有利网有效地降低了其资产端的风险;而小额信贷公司囿于监管限制最大只能有1.5倍融资杠杆,面临严重可贷资金不足问题,而有利网给其带来了资金流量,两者的合作可谓是共赢,在"普惠金融"方面起到了1+1>2的效果,但同时,这种合作模式又带来了一定的风险,需要双方共同谨慎面对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增收,而资金的缺乏成了制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瓶颈,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作为一种新兴的融资方式,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正规金融机构之一成为逐步介入和快速推广小额信贷的主力军,文章针对甘肃省农村信用社农户小额信贷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分析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农信社及制度设计角度提出小额信贷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加拉经济学家尤努斯创办的"格拉明银行",又称"乡村银行"(GrameenBank ,简称GB),通过向农民提供小额信贷的形式,有效地改变了孟加拉农村的贫困状况.经30年的发展,其运作模式已趋成熟.本文着眼于对"乡村银行"组织模式的分析,总结其成功经验和可借鉴之处.同时反思我国小额信贷组织的发展现状和不足,以期借鉴孟加拉的成功经验,使小额信贷组织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海南省琼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当地贫困群体对小额信贷挟贫具有强烈欲望.2007年至今,该县相继进行了格莱珉和琼中两种小额信贷扶贫模式的对比试验,效果显著.本文以实地调查资料为依据,对试验结果作一简要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傅波 《经济导刊》2011,(3):14-15
迄今为止,不论是以农信社为主的正规金融机构,还是以民间资金组成的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其农户小额信贷发展规模—直受到制约。究其原因,财务的不可持续性是主要根源。农户小额信贷作为一种商业化运作的政策性业务,财务的可持续性是其持续发展的核心。由于小额信贷利率无法弥补操作成本、资金来源受到制约等原因,我国小额信贷机构根本无法大规模开展业务,这也就使得广大农户仍被拒绝在小额信贷业务之外。  相似文献   

18.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在中国的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是非政府组织向穷人发放小额贷款以帮助其脱贫的金融模式.1993年,这一模式被引入到中国并试点运行,经过约10多年的试验,取得一定的经验和成效,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在总结以往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借鉴孟加拉乡村银行小额信贷模式,结合我国特殊的国情和条件,提出了使孟加拉模式顺利"中国行"的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裘益群 《经济师》2007,(6):245-246
小额信贷作为一种重要且有效的扶贫方式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迅速的推广,我国也于1996年进行了试点和推广。孟加拉乡村银行、印尼人民银行农村贷款部和拉美行动国际等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小额信贷机构都取得了成功,这对我国小额信贷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小额贷款业务在中国开展已有二十余年的历史,自开展以来为农村中低收入人群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已经成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兴力量。国外的发展实践呈现出由福利型小额贷款向商业化小额贷款转化的趋势。印尼的小额信贷部、孟加拉的乡村银行以及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等都是国际上较为成功的商业化发展模式,通过比较分析为发展中国小额信贷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