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王慧  倪艳 《理论观察》2011,(5):18-19
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标志人民内部矛盾理论形成,这对我们具有长期的普遍的指导意义。而新时期的各种变化要求我们必须研究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2010年9月29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就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发表了讲话。本文将分析胡锦涛就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最新讲话,以便我们更好的领会讲话精神,探索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解决之略。  相似文献   

2.
张娜 《魅力中国》2014,(14):17-17
针对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指出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措施:努力提高“一个认识”,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两种关系”,在坚持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更加注重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真正抓好“三个预防”,始终将人民内部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积极完善“四大机制”。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石家庄市农村经济社会呈现出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但由于种种原因,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有上升趋势。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成为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及社会能否稳定的重要因素。本课题组对该市13个县进行调查,走访了县、乡、村干部群众达500多人,并向该市200多个乡(镇)党政一把手发出《石家庄市农村人民内部矛盾情况问卷调查》410份,收回271份,回收率66%。经过分析,我们对新时期农村人民内部矛盾的特征、产生原因及解决途径形成了以下认识。  相似文献   

4.
建国初期,毛泽东同志通过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进行科学分析,创造性地提出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学说,对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时期,由于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人民内部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基本特征也随之而变化。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对于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同志指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人民内部矛盾会明显增多,有的还会日益突出起来,这是新时期的一个需要认真研究和正确解决的重要政治课题”。当前,在我国加入WTO,改革开放力度加大,新旧矛盾交替,社会环境复杂多变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妥善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是各级党委、政府面临的重大政治课题和紧迫的政治任务。一、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1.物质利益的矛盾突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利益主体集中,“平均主义”、“大锅饭”式的社会分配机制迎合了…  相似文献   

6.
刘国珍 《发展》2008,(3):102-102
一、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许多新问题、新矛盾日渐显现出来。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城市建设和拆迁工作中,不按国家有关规定补偿安置,对拆迁户补偿标准过低,工作方法简单粗暴,强行拆迁所引发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领域正在分化。理由是 :虽然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主渠道仍在分配领域 ,但生产领域却成了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一个重要渠道 ,权力性利益矛盾也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产生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渠道。人民内部矛盾的演化客观上已经超越了其产生于分配领域的传统理论。这是当前人民内部矛盾演化的一个新动向。实事求是地承认这一点 ,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把握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8.
农村五保户这一特殊群体历来是弱势群体中的弱势成员.近年来,广西基层党政组织在赈济灾民的过程中成功地摸索出建设五保村,集中供养五保户的新模式,为我们在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提供了一种有效方式,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成功典型.  相似文献   

9.
<正>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做出了重大战略部署,并提出"要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完善信访制度,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信访工作提出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各级信访部门要本着对人民、对事业高度负责的精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是一个不断化解社会矛盾的持续过程.由于西藏特殊的区情决定了新时期西藏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我们在采取专政和坚决镇压的政策和方法处理形势复杂和严峻的敌我矛盾的同时,还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目前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西藏,社会的矛盾中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西藏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要重视正确处理和协调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并且,在认识和处理矛盾时,切不可混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要区别不同情况,正确运用经济、行政和法律等手段加以处理.  相似文献   

11.
卜舒慧 《改革与开放》2011,(10):118-119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性质、矛盾关系及表现三方面入手,阐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特点,提出了个人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的利益格局呈现出许多新变化,贫富差距、城乡差距扩大、人民内部矛盾上升等不和谐的社会问题,制约了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为此可以从调整改革收入分配制度、改善民生、完善民主法治等方面构建社会利益新格局,为实现公平正义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在越南共产党正确路线的指引下,经过20多年的改革,积极、主动、具有创造性的越南人民已取得了伟大成就。然而,越南社会内部依然存在着一些复杂的矛盾。为了使改革事业持续下去,这些矛盾的解决是一个有效的前提条件,以加强党的领导地位和斗志,充分发挥国力,推进改革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江雪茹 《乡镇经济》2011,2(1):41-44
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源性特征由于利益主体和具体的利益内容不同而反映出不同的时代特征,而党的领导人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为指导,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根源性问题的解决也反映了党执政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执政能力的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15.
刘军 《乡镇经济》2011,(4):19-23
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政治面临全面转型。为了应对错综复杂的社会问题,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加强党的建设,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努力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切实改善民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这为我们今天在新形势下维护社会稳定和谐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面临着一些现代性问题的困扰,其中,贫富分化成为社会矛盾的焦点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居民生活水平得到整体提升,但也出现了结构上的分化。造成贫富差距的原因是复杂多重的。其中,城乡二元体制造成了城乡资源分配不公和收入差距,垄断行业的存在则使得资源在少部分群体中集聚,加深了贫富之间的鸿沟。此外,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没能充分发挥其调节作用,使得部分底层群体无法解决温饱问题,造成"极贫"群体的出现。值得关注的是,单位体制下的既得利益者,在住房制度改革后又获得福利性住房,住房不公平由此产生财产不公平。国家对于不断拉大的收入差距主要采取宏观政策加以调控,改革财税制度和完善社会保障同时进行,但这并不能因此改变由城乡二元体制和垄断等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因而只能起到局部调节收入差距的效果,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新时代西藏经济宏观运行状况入手,从破解西藏社会矛盾、适应经济新常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等角度分析了西藏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大人才要素供给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循环机制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核心,公司治理的不完善必然影响国有企业的发展。但从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上看改革建制尚未到位,原有体制的许多矛盾和问题在新的机制形式下依旧存在,尚未建立规范的国家、企业、经营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因此只有通过建立规范的制衡机制才能解决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促使国有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改革和发展的争论和反思,实际上是中国发展到现阶段,不同利益群体和不同的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政府公共服务政策的讨论。因此要把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作为主要矛盾来解决,抓住了主要矛盾,就抓住了当前改革攻坚的关键。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的主战场是在地方,当前要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同样也应该依靠地方政府。要从根本上扭转以国家各部门为主的单向推进改革的方式,实行综合、系统、全面、配套的改革措施,因此应该建立国家和地方综合改革领导部门。改革攻坚的要害是政府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20.
钟幼茶 《改革与战略》2008,24(6):161-16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中国改革开放的继续深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浙江中小企业成长面临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新形势在给浙江中小企业提供发展机遇的同时,各种矛盾和制约因素也不断积累,使中小企业成长面临种种困难和障碍。文章尝试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其障碍因素进行定量的结构分析,对其重要性作出排序,从而识别出当前浙江中小企业成长面临的主要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