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尝试构建一个城市群演化视角下特大城市产业优化发展的理论分析框架,即环境、效率与均衡三维协同的3E发展约束模型(3E模型),用以分析特大城市产业优化发展所需,同时兼顾考虑环境约束、效率约束及均衡约束。以长三角城市群的上海、京津冀城市群的北京和成渝城市群的重庆3个特大城市为对象进行实证考察。研究发现:一,当前我国特大城市产业发展面临环境、效率和均衡方面的严峻挑战,在水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仍处于较低水平,综合劳动效率和各产业的劳动效率等仍都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就业—居住均衡偏离较大,产业亟待优化推进;二,特大城市产业优化要协同考虑城市面临的环境约束、效率约束和均衡约束,推动水资源、能源等的消耗水平大、产业劳动效率低且职住均衡较难实现的产业退出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形成特大城市产业发展的门槛约束;三,不同发展阶段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应采取差别化的产业优化调整政策,分别采取一体化导向下实施产业功能提升策略、功能疏解导向下的区域协同策略和极化发展导向下的聚焦重点产业升级战略,推动不同阶段特大城市产业的优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推进通州与北三县协同发展,不仅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北京大都市圈发展的应有之义。纵观全球都市区域发展规律,区域间的关系都是从竞争走向竞合、从功能隔离走向功能融合、从分治走向共治。研究发现,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正处于由竞争向合作、功能隔离向功能融合的阶段,但同时也面临一系列阶段性的发展困境。建议设立通州与北三县协同发展改革试验区,以通北协同发展为突破口,通过促进通州与北三县在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制机制等方面创新探索,既有利于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设,促进高质量的都市圈发展,更能够探索突破现有治理格局,创新京津冀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为京津冀乃至全国区域协同治理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实施创新发展的基本组织单元,协同创新和创新网络是创新活动的组织发展模式.以杭州市为实证,根据其2001-2018年的合作专利数据,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过程、特征及其与协同创新关系组织结构的关联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显示:城市协同创新产出的增长经历了低位滞增、渐进缓增、高位波动的发展阶段;城市协同创新关系的组织类型包括协同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群体和简单协同关系,协同创新网络对城市协同创新发展具有主导作用;企业在协同创新发展过程中表现的最为活跃,但企业之间很难形成有效的协同创新网络;调节城市协同创新网络的结构,增强网络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对于城市协同创新关系的有效组织以及协同创新产出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发挥城市群的门户产业功能是构建内循环为主体,内外“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的关键。作为城市门户型产业的典范,会展业发展水平可较好地衡量城市门户产业功能。在进行文献梳理与述评的基础上,构建理论模型与城市支撑能力评估体系,计算城市支撑能力与协同耦合度,分别采用会展举办与存续企业两种数据来估算会展业发展水平以衡量城市门户产业功能,通过对2011~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数据的经验分析,验证理论模型的有效性与稳健性。研究表明:城市门户产业功能除受城市总支撑能力与分维度支撑能力的正向作用外,还受城市各维度之间的总协同耦合度与分维度之内的协同耦合度的正向作用,城市需要根据自身短板进行有针对性发展,从而提升自身的门户产业功能。  相似文献   

5.
飞地经济是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方式之一。长三角地区飞地可分为农业飞地、制造业飞地、创新飞地及服务业飞地4种类型。长三角飞地经济形成多核辐射叠加的“蝶形”网络化空间关系,“创新飞地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飞地”外围扩散非对称分布,产业转移正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总体处于创新集聚与制造业扩散双向流动并行阶段。目前,中心城市“核”的能级和协同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有待加强,飞地经济圈层结构缺乏有力支撑,产业协同治理尚待进一步加强,与飞地经济相匹配的政策协同存在壁垒。建议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一带两轴”的支撑作用,集中力量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型示范飞地,加快飞地园区带动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强化长三角参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的能力,着力打破与企业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隐形壁垒。  相似文献   

6.
《企业经济》2017,(9):140-146
本文探讨了特定区位特征和发展阶段下西部区域产业协同集聚的特点,测度并分析了四川省产业协同集聚水平,利用面板数据固定效应模型验证了四川省产业协同聚集的多点多极支撑效应。研究发现:产业协同聚集对四川省整体经济发展有显著促进效应,但对省内各区域促进效应差别较大,成都经济区最为显著,攀西经济区最不显著,而且,四川省产业协同集聚可能存在倒"U"型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川省在推进"工业强省战略"过程中要更加重视发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支撑效应,根据产业协同聚集效应的区域差异制定不同的产业政策,并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要以城市为导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区域性产业集群的纷纷建立,作为生产服务业之一的物流产业与制造业的协同发展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物流业与制造业欲协同发展,必须将物流业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根本途径。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文中分析了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中心城市——青岛市物流业与制造业的发展现状,并简要提出了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产业转移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重要支撑。目前,京津冀产业转移已取得较大进展,顶层规划设计趋于完善,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有序推进,产业空间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转移模式不断创新。与此同时,京津冀产业转移还存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与承接错位、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不明显、区际产业分工水平不够高、产业链与创新链对接不紧密、产业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建议从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增强重点产业承接平台集聚优势、打造跨区域新兴产业链集群、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构建有利于产业转移的体制机制等方面推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向深度广度拓展。  相似文献   

9.
创意产业促进城市发展的内容与途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胡彬 《城市问题》2007,(7):2-5,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创意产业作为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型产业,在发达国家中迅速兴起并成为世界财富创造的新源泉,有力地推动了城市复兴、城市空间结构的功能重塑和城市治理制度与政策的全面创新.对创意产业的深入探讨,不仅有助于全面了解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而且还将对城市发展创意产业的政策取向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0.
新城市主义视角下城市成长与产业创新协同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成长的过程也是城市产业不断发展和创新的过程.本文以新城市主义理论为视角,探讨了城市成长与产业创新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进而从城市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总体生活质量和城市环境治理等方面,分析了我国城市产业创新的成效.同时,指出了我国城市产业创新中的“路径依赖”、产业政策“碎片化”、产业与人文社会环境缺少协同和城市间产业同质性强等制约因素.最后从有效发挥政府干预机制、优化城市产业政策工具、建立城市间产业协同创新机制和建设“美丽城市”等方面,提出了加快我国城市产业创新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院党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抓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促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学院的实际,把握大局,突出重点,讲求实效,切实加强、改进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促进了学院的改革、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廊坊与京津的产业对接及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将极大地促进该都市圈内生产要素的大范围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廊坊置身于京津冀都市圈,与京津山水相连,具有对接京津产业的良好基础。廊坊市应深度融合京津资源,积极搭建开放平台,规划廊坊市与京津产业对接的思路,确定与京津产业对接的领域,以此促进廊坊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Using a sample of over 5000 establishments in Germany, we analyze the antecedents and effects of profit sharing (PS) and employee share ownership (ESO) with respect to the ability of firms to meet their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objectives and to achieve employment growth. We draw on both economic and behavioral perspectives to argue that firms that adopt PS and ESO plans do so in order to attract and retain employees. Using logistic regression and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technique, we find that firms that face higher recruitment problems, and those that have greater employment growth objectives, are more likely to use ESO and PS. Unlike ESO, PS enhances firm-level employment growth. However, neither ESO nor PS help firms to fully resolve recruitment and retention problems.  相似文献   

14.
《价值工程》2013,(4):157-158
本文对我国中小微企业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中小微企业的优势与劣势。通过分析研究,一方面使社会对中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帮助中小微企业明确自身定位,扬长避短,推动中小微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3,(3):171-172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和计算机的普遍应用,新的信号处理和分析技术不断涌现。有关信号与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的概念、理论和分析方法不断发展,使用领域也不断扩大。鉴于信息类专业两大核心课程《信号与线性系统》和《数字信号处理》知识结构和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针对当前三类本科院校学生的特点,提出了构建新的教学体系,优化整合教学内容,并对相关课程进行了实践及探索。以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考核方式等为主体思路,进行两课的优化整合。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三时期参数变结构协整方法,着重研究我国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以及产生间接作用的介体与路径。协整结果发现,大多数考察变量与进出口之间存在显著的参数变结构现象。实证研究得出,进出口通过投资、人力资本、技术进步、消费与经济结构这些介体对经济增长的间接作用有正有负,而加总效应都是正值,出口间接作用的弹性测算值较大,而进口间接作用的弹性测算值较小。  相似文献   

17.
Institutional, or sector-by-sector input–output tables have traditionally been used in regional and interregional modelling.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origins of this tradition and argues instead, both theoretically and empirically, for the integration of make and use submodels within models of production, demand and interregional trade, outlining the manner in which they can be integrated. Further, it is argued that structural rather than reduced-form models represent a sounder theoretical base. Finally, a Danish interregional model (LINE) based on a 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framework that employs these principles is presented. The paper also deals with the issue of data construction at the regional and interregional levels, based on the make and use approach. It is argued that when data are constructed at a low level of sectoral and spatial aggregation under accounting consistency constraints, data quality and validity are high.  相似文献   

18.
1持续改进是组织的生命力所在2000年版ISO9000族标准较之94版的一个最大变化是强调“持续改进”,持续改进被列为质量管理的8大原则之一。8大原则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条是“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一条就是“持续改进”。以顾客为关注焦点,规定了组织质量管理的目的;持续改进,则规定了组织质量管理最基本的方法。持续改进是组织的永恒追求。“持续改进”,包括渐进的日常改进以及战略突破性的改进。但习惯上,我们把前者称为持续改进,而将后者纳入改革创新的范畴。在当今世界上,改进是组织的生命力所在。这是因为:(1…  相似文献   

19.
The term ‘custom and practice’ is mo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the behaviour of workers rather than managers and supervisors. In addition, previous studies have been of large plants with strong workplace organisation. Peter Armstrong and John Goodman discuss managerial and supervisory custom and practice in the context of a study in a medium-sized factory in England.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