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界定生产性服务业类型的基础上,运用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和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分析了浙江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特征,并运用增加值比重、就业比重、区位指数和显性比较优势4个指标对浙江省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区际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浙江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关于生产性服务业的研究与进展,从生产性服务业的内涵,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生产性服务业评价指标体系以及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几个方面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已有研究的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张厚明 《数据》2010,(4):65-67
当前,全球产业结构呈现出“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的总趋势,生产性服务业在提高国民生产总值、增强区域竞争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增加就业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国内外背景,在此基础上对近年来北京市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布局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北京市近年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的成功经验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县域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服务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作为现代服务业核心之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对提升县域综合竞争力有突出作用。鉴于县域的区位和制造业基础,以及服务业发展现状,必须依律而为、突出重点,依靠"主辅分离",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扩大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提高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5.
主要发达国家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占到其全部服务业的50%以上,河北省作为工业大省,在当前转变发展方式的大环境下,要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本文提出河北省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由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融合关系所决定的;是"做优二产"的需要;是推进河北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同时提出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生产性服务业占GDP比重低;结构不优;缺少具体的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规划指导和有关政策;人才匮乏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作者提出发展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通过科学的政策导向作用,加强产业链的引导,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现代化水;以产业集群的模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的协作;提高从业人员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也取得了快速发展,成为了与制造业共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2004--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数的面板数据计算区位熵、进行偏离—份额分析,对我国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业的6类行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了提升各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人力资源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伴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中国传统制造业迈向先进制造业的道路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突出表现在回归分析模型中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的较高相关性。目前中国先进制造业正处于跳跃式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互动机制不完善、体制束缚、高端复合型人才缺乏等问题仍在制约着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的互动发展。因此,中国应完善互动发展机制、创建互动发展环境、强化互动发展的政策支持、建立高端人才独立引进培养体系等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8.
评价一个产业发展的综合实力,需要一个系统的指标体系。本文构建了生产性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三大类13项指标,并依此对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的现状进行评价;最后就如何发展河北省生产性服务业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效率、经济效益等方面有密切的关联,具有协同发展的内在逻辑。基于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机制与内在逻辑,构建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全国耦合协调度后期与前期相比较为薄弱,这说明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还存在制约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的因素。进而从行业自身要素投入、外部影响、环境政策3个维度提出了影响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的5个理论假设,采用面板模型对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展开进一步分析,得出资本投入、人力投入、环境治理与两业协同发展呈正相关,而环境污染与两业协同发展呈负相关,最后就增进两业协同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中新兴的服务行业,在国民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科技服务业促进了科技创新、知识传播和技术研发,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通过对科技服务业研究的回顾和对科技服务业作出相关界定,并选取我国有关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绩效,从而判断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的竟争力状况。对科技服务业上市公司综合绩效进行评价研究也是促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自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以来,辽宁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辽宁省服务业,尤其是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还比较滞后。本文运用SWOT分析对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辽宁省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尤其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中部地区处于经济快速成长期,但产业发展总体质量较低,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层次相对较低、竞争力不强,已经成为制约中部崛起的严重瓶颈。文章借助Topsis法改进的因子分析模型,选取2010-2014年中部地区重点涉及的18个核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以生产性服务业综合竞争力为研究对象的评价模型,并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4年的5年间,中部地区18个核心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综合竞争力存在较大差距,以武汉、长沙、郑州为代表的省会城市综合竞争力较高,半数以上城市与最优方案接近度较小,综合竞争力较差。归结其影响因素主要有,生产性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中占比较低,并存在科技落后、人才短缺等问题。为此,中部各城市需要强优势补短板,并借助区域联动战略的牵引实现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源服务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点领域,其对于推进人才流动、深化人才服务、推动人才作用发挥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首先在对国内相关研究文献搜集整理的基础上进行认真分析和归纳总结,然后从人力资源服务业内涵、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和论述,最后分别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提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产性服务业指为满足中间需求,为其他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提供中间投入品的服务活动。20世纪70年代以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服务业中最具活力的部门,其发展速度已超过了制造业的发展速度。生产性服务业在深化劳动分工、提升地区产业结构、改善投资经营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梧州市作为欠发达地区,要实现赶超战略,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5.
中国35个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从服务业规模、结构和效益三方面构建服务业发展水平指标来评价服务业发展水平,运用区位熵指数、基于固定效应模型的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中心城市服务业专业化水平及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结论如下:(1)中心城市整体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服务业发展水平及规模、结构和效益水平差异明显;(2)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水平空间演变较为显著,高水平的城市始终以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为主;较高水平的城市数量增多,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和长江沿线地区;中等水平的城市数量减少,大部分位于中西部地区;(3)从行业来看,生产性服务业整体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优于生活性服务业,并且其内部各行业专业化水平提升较为明显,科技、物流、房地产业始终保持着突出的专业化水平;(4)从城市来看,各城市服务业地域分工明显,生产性服务业行业专业化水平突出的城市数量增多;(5)城市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水平、对外开放水平、资本支撑水平、人才科技支撑水平和信息化支撑水平对中心城市服务业发展影响较大;东部和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影响因素在工业化水平、资本支撑水平、人才科技支撑水平等方面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6.
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江西经济发展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生产性服务业近年来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处于成长期的发展阶段。本文主要利用1995-2008年江西省服务业的统计数据,从增加值和从业人员的角度计算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与实际增长率,并进一步剖析了江西生产性服务业的内部行业结构、行业发展速度和区际差异。江西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应充分发挥政府的规划、引导、协调能力,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培养,提升生产性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生产性服务业的区域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7.
"十二五"期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要取得实质性进展,迫切要求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后出现了国际新一轮经济调整,服务业跨国投资和离岸服务外包继续加速向中国转移,为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了机遇。而对环境的保护也一致是政府及学者研究的重点,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建立一个生产性服务业与环境效益之间的模型,对生产性服务业的环境效应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王红 《企业活力》2010,(9):20-23
推进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政策建设:1.完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体系;2.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机制创新;3.加强生产性服务业载体建设;4.创新开放政策和区域合作机制;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9.
到2015年,服务业质量发展的具体目标:——生产性服务业质量全面提升.在金融服务、现代物流、高技术服务、商务服务、交通运输和信息服务等重点生产性服务领域,建立健全服务标准体系,全面实施服务质量国家标准.重点提升外包服务、研发设计、检验检测、售后服务、信用评价、品牌价值评价、认证认可等专业服务质量,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培育形成一批品牌影响力大、质量竞争力强的大型服务企业(集团).生产性服务业顾客满意度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20.
生产性服务业在众多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其发展程度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方式。近年来,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已经引起了我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经济意义入手,分析了我国生产性服务业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加快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健康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