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城市病"作为已然的现实存在,一方面充斥着我们的日常城市生活,另一方面充溢在社会学者的研究范畴之内。以往的研究较多将"城市病"框定在宏观——社会层面,强调人口、交通、环境、住房、贫困等问题,却较少涉及甚至忽略城市精神问题的考量。齐美尔关于大城市精神生活的诊疗,包括"持续"的精神紧张、理智压倒情感、计算统摄一切的"城市生存原则"和冷漠—反感—矜持(审慎)的人际交往态度以及无意义感的个人存在,这些问题理应囊括在"城市病"的范畴之内,作为"城市病"的应有之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其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的结构系统,并尝试通过具有共同体性质的"城市气质"的建构祛除"城市病"。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9,(20):287-290
文章选取中国100个地级市和直辖市2002-2013年数据,分别考察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两个方面与水环境污染的关系,并进行区域差异分析。研究发现,人口城镇化对水环境污染影响具有微小的正效应,土地城镇化对水环境污染影响呈现N型曲线的特征,环境污染水平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呈现出"升高—弱化—继续升高"的发展趋势。在区域差异方面,不同的人均GDP水平与第二产业发展水平的城市,其城镇化发展对水环境压力影响的方向和程度表现不同。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7,(31):43-46
随着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各地区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城市病"和"农村病",本文以河北省为例,利用改进的熵值法对2000~2014年期间的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水平进行综合测评,在此基础上计算出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发现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质量有待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低是现阶段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低的主要原因,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水平,促进"两化"的统筹协调发展,有助于解决"城市病"和"农村病"问题,从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科学评价城镇化过程中各要素发展的协调度是城镇化发展决策的关键。研究分析了2000-2020年中国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趋势;面向可持续发展战略需求,提出判断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度的参考值和分类评级标准;基于统一可比的实体城市地域客观划定城乡范围,利用弹性系数探究我国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研究表明:(1)实体城市视角度量协调度,人为影响较小,评价结果更加客观;此视角下2000-2020年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平均速度的比值普遍大于1;(2)结合历史数据、国家相关规划与政策导向,确定中国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协调度判断的合理参考值为0.80;(3) 2000-2020年我国城市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协调水平较高,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及特大规模城市整体均处于轻度失调状态,大部分城市城镇化系统处于基本协调或轻度失调状态;(4)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趋向协调发展,东部和中部地区及大城市协调水平整体上升,东北、东部和中部地区,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基本协调的城市数量占比呈上升趋势;东北地区和中等城市发生人口收缩,小城市人口流失现象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中,由于产业结构布局不合理以及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导致人口大规模异动和产业过度集群化,形成了大城市"城市病"与中小城镇"空心化"的两极趋势,使我国新型城镇化面临失衡的困境。应以中心大城市的功能疏解为突破口,通过大都市非核心功能和产业的精简和转移,解决"城市病"与"空心化"问题,为我国解决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问题和突破经济"贫困陷阱"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6.
袁义 《经济界》2013,(1):67-74
城镇化是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之一,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城镇化的重要抓手。农民工是以"农民"身份在城市(镇)就业的特殊群体,其数量目前已达到2亿5,278万,如果他们能够融入城市(镇),成为名符其实的市民,那么我国的城镇化率将提高20到3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产业集聚虽然能够带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拥挤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病"成为制约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从城市规模等级来看,大城市集聚经济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带动作用有限,而中小城市依然能从集聚经济中获得较大收益;大城市"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带来的损失程度高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8.
正相对于传统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注重的是以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改变了传统追求城镇化大规模、大空间的方式。不论是在新农村建设、"三农"问题解决的过程中,还是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人才都在发挥着极其重要、无可替代的作用;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当以人才为核心,推动人力资本的保障工作,发挥人力资本投资的加速器作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加强人力资本投资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价值工程》2017,(16):5-9
城镇化在推动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压力,如何评价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成为可持续城镇化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以资源型城市——晋城市为例,在对其城镇化及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的基础上,采用麦肯锡矩阵对其可持续城镇化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相对于其他方面,晋城市人口城镇化发展较为缓慢,采用传统的城镇化率这一指标难以刻画其城镇化发展过程,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式;(2)晋城市经济城镇化与社会城镇化发展迅速,成为城镇化发展的主要推动力;(3)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晋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持续降低,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矛盾显著。  相似文献   

10.
高立 《中外企业家》2009,(16):177-177
英国工业革命使英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一跃而成为世界工业强国,经济飞速发展,生产力极大进步。伴随着经济的腾飞,声势浩大的城镇化运动也随之兴起,尤以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最为显著。但城镇化的无序推进也引发了诸如城市人口猛增、城市社会问题丛生等弊病。在此期间,英国政府的职能与角色逐渐发生转换,主动参与到城市的发展建设中去,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英国城镇化和英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从规划师的视域初步探讨城市规划层面的城市社会学研究内容,包括社区发展规划、城市复兴与更新、社区物质环境整治、规划的公众参与、老龄化与社区养老研究以及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等.同时以北京西单文化广场使用模式调查殚为案例,透视城市社会学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13.
新竹是台湾最早开发的城市之一,拥有一百七十多年建城历史,具有独特的都市纹理.市中心拥有两大核心:其一是以清朝时期的城隍庙为中心,环绕着东门、西门、南门、北六四条街道;其二是以日据时期的东门圆环为中心,放射出九条老街,俗称‘九龙抢珠',此两大核心围塑出新竹旧城的繁荣地带,为新竹市民与游客最重要的活动空间.自1980年新竹科学园区设立后,高科技产业词发展,迄今十万名高科技从业人员与高消费族群,造成东南亚最大的购物中心、各大百货公司以及连锁卖场的兴起,使得新竹旧城所围塑的传统购物空间,以及传统产业与历史建筑,面临逐渐没落的危机.研究在整合传统街区的商业及历史资源,进行街道、建物、店面、商家及游客的调查与问卷,提出重建城市资源,包括密集的公共运输系统、传统建筑及人文景观、历史老店的专业服务品质、传统美食、公共空间、人情味、及文化气息与历史古迹等,具体拟定"新竹旧城City Mall"的城市竞争策略,并发展都市更新与都市景观的规划及设计构想,包括地区环境改造、城市中心管理(Town Center Management)、交通需求管理(Transport Demand Management)、以及观光旅运管理(Tourism Transport Management)等,以达成新竹城市文艺复兴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15.
张运 《物流技术》2007,26(11):20-22
针对我国在城市发展中引发的环境问题,阐述了城市物流绿色通道作用,讨论了发展城市物流的重点,提出发挥城市物流绿色通道作用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城市文化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文化结构与城市核心竞争力密切相关,和谐的文化结构是建设高品位的城市文化,提高城市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基础.本文在分析城市文化结构的基础上,构建城市文化结构的优化模型,探讨如何通过优化城市的文化结构,来强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生态文化之间的耦合,来增强不同层次文化之间的互补性,体现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从而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文化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我国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城市便利性分类的基础上,利用全国213个地级以上城市2003-2013年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不同城市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气温、降水等城市自然便利性、人均公共交通资源等交通便利性和在岗工人工资等经济便利性对城市人口增长解释能力较强,收入水平是城市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生活质量和生活成本是影响人口迁移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而城市人口密度显著为正,表明流动人口有向大城市聚集趋势。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在全球化过程中,城市受到巨大的冲击.全球化背景下城市的发展存在趋同与求异两种趋势,并且两种趋势并重.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才昌,我们只有趋同,才能更好融入世界,才能获得更快发展;同样越是自然的才越是人类的,越是民族的才越是世界的,我们只有求异,才能在发展过程中不迷失自我,不盲目随从,才能获得更好发展.在具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的泱泱大国,雄厚的文化底蕴是我们最大的瑰宝,充分挖掘城市的本土文化,将之应用到城市发展规划中去,指导城市发展,是我们义不客辞的责任.我国有众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善,或年久失修,或因为建设性破坏而面目全非,失去了其"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风貌完整性",亟待整治.只有充分挖掘文化内涵、保持优良传统,达到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才是城市的最佳发展.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用地形态对城市积水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积水问题是城市资源集聚扩散、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水文环境之间重要矛盾的体现,探讨城市用地形态对城市积水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以闽三角城市群洪涝灾害高风险区为例,采用多源数据和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分别对城市积水的分布密度和深度进行测算,借助Arc GIS和fragstats4.2移动窗口量化城市用地形态,通过皮尔逊相关系数、逐步回归和空间自回归模型,剖析城市用地形态对城市积水的影响.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缓解城市积水问题的城市用地形态规划管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现行的规划管理体系,对其正在进行的转型和变化予以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针对城市设计在现行体系中的缺位,结合城市设计导则的运作提出了我国规划管理体系的重构方案.着重探讨了我国规划管理体系与城市设计导则的结合途径及其运作程序,创造性地提出了政府、学者、公众“三方协商机制”的运作模式,以作为导则运行的长效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