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日前举行的2005年中国房地产年会透露的信息,中国三线、四线城市房地产今年有望发力,济南、银川、烟台等中小城市的房价可能会上调10%~15%。专家认为,中国房地产行业在加速推进的进程中,真正起主流作用的一定是三线城市(地级市,人口 40万~80万)和四线城市(县级市和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产市场》2010,(12):48-49
在人们的印象中,三四线的中小城市与一二线城市截然不同。在三四线城市,最普遍的需求也就是普通住宅,而高档豪宅和别墅消费都很有限。但是迅猛的城市化进程正在波及和带动这些城市,加上地方政府政策上的优惠和倾斜性支持等种种有利因  相似文献   

3.
方大  春孙  明月 《企业活力》2014,(3):136-141
高速铁路对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具有深远的影响。以"四纵四横"中京广高铁为例,可以从引力模型和通达度两个角度,采取有无对比分析方法,探讨高铁建成前后京广沿线城市间经济联系强度和交通通达度。研究表明,高铁建成显著提高城市间的引力和交通通达度,对省会大城市改善效果优于中小城市。高铁建设能够加强沿线城市间交流,推进资源重新配置。中小城市要抓住机遇,依托高铁融入高铁经济带,促进自身的发展;大城市需要主动转移资源到中小城市布局,促进高铁经济带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4.
没有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就没有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大多中小城市存在经济发展缓慢,社会不公问题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本文全面阐述了我国中小城市发展中的瓶颈,并分析了在我国中小城市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最后系统的概括了我国中小城市实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2005—2011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产业集聚虽然能够带动城市经济效率的提升,但人口过度集中带来的拥挤效应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人口膨胀、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病"成为制约城市经济效率提高的重要因素。从城市规模等级来看,大城市集聚经济对城市经济效率的带动作用有限,而中小城市依然能从集聚经济中获得较大收益;大城市"城市病"对城市经济效率带来的损失程度高于中小城市。  相似文献   

6.
陈宇  刘传庚  王琛 《企业研究》2013,(8):156-158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能源,但煤炭的消费与经济的发展或人们生活质量并不成正比。本文搜集2010年终端行业对煤炭消费量,借助SPSS软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煤炭消费的主要因子即城市经济发展因子和城市生活发展因子,从定量及定性两个角度对这两个因子进行分析,得出在某些省市煤炭消耗与经济发展或人们生活水平成正比,某些省市则成反比,在此基础上,对煤炭的消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情况下,消费作为阶层地位的表现形式,其阶层化趋势也更为明显和复杂.有专家称,中国已悄然进入"阶层消费"时代,社会阶层对消费行为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从城镇低等收入、城镇中等偏下收入、城镇中等收入、城镇中等偏上收入、城镇高等收入这五个社会阶层入手,运用数据分析,进行对不同社会阶层的消费行为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胡涛 《价值工程》2012,31(5):76-77
城市的经济发展了、道路宽了、楼房高了、公园多了,然而城市的特色和品格正在丧失。文章以连云港市"在海一方"公园的设计和建设作为中小城市公园建设的一个侧面。阐述中小城市公园建设要摒弃好大喜功、贪大求洋的做法。坚持"宁小勿大、宁精勿乱、宁专勿杂"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9.
孙革 《价值工程》2021,40(33):184-186
基于203个城市截面数据,运用OLS以及分位数回归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城镇与农村居民消费影响以及不同消费水平数字经济对消费支出影响规律.实证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显著促进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提高,而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影响不足;数字经济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呈现倒"U"趋势;随城镇居民消费水平提高,科技创新系数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由负向抑制转向正向促进,经济发展水平系数对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影响由正向促进转向负向抑制.  相似文献   

10.
家乡的创业     
先有市后有城,区域市场总是围绕中心城市呈放射状的"六边形"分布。90年前,德国城市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W.ChriStaller)把这一规律叫"中心地理论"。然而,今天,中国的二、三线城市及小城镇的市场供给秩序和消费秩序正在重构。放射状的市场分布被打断了。随着人口规模增加、交通改善和互联网的无孔不入,每个城市、每个城镇的供应链在改变,消费习惯在改变。以前只可能发生在北、上、广的创业故事,如今开始遍布中国各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房价不断上涨。同时,全国大中城市房价的大幅上涨,也带动了中小城市乃至中西部地区三线城市和县城房价的普遍上涨。  相似文献   

12.
服装消费文化既是一个社会重要的物质文明,也是一个时代的意识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地域文化的体现.研究服装消费文化可以丰富和完善服装文化理论和消费文化理论的知识体系.目前我国学者主要从服装消费文化的定义、特征、构成、影响因素等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在服装消费文化的定义上已基本达到共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将服装消费文化纳入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的为数不多;二是对女性、大学生、老年人等群体的研究,没有考虑某群体服装消费的系统性、地域性;三是对某个城市典型区域的研究却比较匮乏.  相似文献   

13.
崔思佳  李维波 《民营科技》2014,(11):212-2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些中小城市建设发展脚步越来越快,城市中私营企业的经济效益也越来越好,而且这些私营资本的积累对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振兴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一直以来,很多人对资本原始积累有着错误的认知观念,其认为私营资本积累是资本主义的产物,与社会主义无关,这忽视了私营资本积累对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以及振兴的作用,不利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分析了私营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以及误区,论述了私营资本积累对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中国跨境消费市场迅速发展,国际航空网络是影响跨境消费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2011—2016年280个地级以上城市与6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通航及跨境消费数据研究表明:开通国际直飞航线能够显著提高跨境消费金额,且通航城市与直飞航线数量越多,居民跨境消费金额越高;从地理位置来看,直飞航线对中部和西部地区跨境消费的影响较为突出,且对西部地区跨境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西亚和南亚国家,对中部地区的促进作用集中在东亚国家;从城市分级来看,国际航线对中国三、四线城市居民跨境消费的刺激效应最为突出,对五线城市居民的跨境消费尚无显著影响。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认为中国应继续提高国际航空运输水平,因地制宜地发展各城市的空中交通网络与跨境消费市场。  相似文献   

15.
豪车也下乡     
王剑 《经营者》2010,(15):33-33
中国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人会从4000万上升到1.6亿,主要支撑来自二、三线城市。这是豪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6.
王洛斯 《数据》2013,(8):54-55
背景故事:消费率的那些事儿说起"消费",可是这几年的热词,从实体店单日促销达到亿元时代,到淘宝年销售突破万亿元,消费的吸金能力呈现几何倍数的增长。这一趋势引起了各方的关注,和消费有关的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消费率等统  相似文献   

17.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我国人口流动出现了新特征新变化:人口流向保持稳定性,中西部省会城市吸引力增强;人口省内流动增加但分布出现分化;流动人口老龄化、从业领域向非生产性服务业转移,消费“本地化”趋势增强,代际之间的消费模式差异明显。我国大规模流动人口在延续人口红利和带来巨大消费潜力的同时,其新特征新变化将影响消费结构和产业投资方向,加剧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分化,加重大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压力。建议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推进流动人口市民化的相关改革进程,积极应对流动人口老龄化,合理调整公共产品供给规划。  相似文献   

18.
数读下沙     
《楼市》2012,(23):56-57
贰由城到市从居住之城到商贸之市,从住宅"换挡"到商业,在这宏大转折背后,下沙开始致力于满足当地居民从基本商业需求到各类享受型、奢侈型多级商业需求;如今,立足下沙俯瞰大杭州,这里不仅是生态宜居之城,更是大杭州"城市东拓、资本东进"浪潮的主要阵地。其不仅影响着下沙的城市变迁,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这个蜕变中的城市,无疑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区外人群到此进行个性化、多元化的商业消费,而其财富图谱,也将被越来越频繁地描摹下来。  相似文献   

19.
大家都说未来的增长在三四线城市,我也认同,不过那是大城市发展到瓶颈,不得已的结果,并非三四线自身发展的结果。就拿我们山西襄汾县来说,人均收入不算少,放在三四线也算可以。但并不能全部用于消费,大多得为未来着想,社会福利体系尚未建立,年轻人还要结婚买房。都说我们经济发展如何快,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起点低。  相似文献   

20.
当珠三角发展模式走向终结、当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制造与消费潜力已不足以支撑整个中国的增长,它们的时代来临了。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潍坊、鄂尔多斯、南昌、随州、重庆……这些二三线城市在多大程度上还要重走东部沿海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