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概念,分析山西省实施"以煤补农"机制的内容和途径,对煤矿区经济、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实施"以煤补农"机制问题和解决山西省"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可持续发展概念,分析山西省实施以煤补农机制的内容和途径,对煤矿区经济、资源、环境等可持续发展中如何实施以煤补农机制问题和解决山西省三农问题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有着根本性的影响,完善生态补偿制度尤为重要。切实考虑资源的生态功能,补偿范围应予拓宽,经济补偿须与行为补偿并重,建立矿区资源移植、"占补平衡"等预防制度,构建政府、企业和社会的多元生态补偿机制,都将是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有效之举。  相似文献   

4.
系统是事物普遍存在的表现形式和运行方式,系统的层次性是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文以社会经济发展与地区资源、环境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为基础,进行了区域经济系统、生态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的层次界定;具体分析了区域资源生态经济系统的构成和运行特征;并在全面分析研究不同层次系统运行机制选择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以政策调控为统领,资源、产业、科技、市场相协调的四面体式宏观调控机制体系,为合理规划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2001年4季度开始的宏观增长,是由"入世"启动的在消费结构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世界工厂地位逐渐形成等三大动力推动下,呈现出较强的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此轮增长与10年前大幅度提高货币投放量,以基础设施(公路)为主的固定资产投资的高涨、房地产价格和证券价格的泡沫化以及两位数以上的通货膨胀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明显不同.一是经济高涨前的经济环境不同;二是经济成长的初始推动力不同;三是经济成长的传导机制不同;四是银行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不同;五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推动机制不同.此次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对中游和上游行业的拉动最终都反映在了钢铁、建材、石化、机械以及煤、电、油、运等方面,并由此导致了宏观调控的结构性调整.  相似文献   

6.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系统演进受相互间胁迫和约束机制制约,如何促进其协调发展已成为社?珑 会关注的焦点.选取指标体系构建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指数,建立系统协调发展度评价模型,以确定和识别云南省近15年来两系统的演进态势.结果表明,云南两系统协调发展度呈缓慢上升趋势,环境保护严重滞后.预测显示,未来的协调发展度呈倒"U"型,在2025年达到最大值,但因环境保护仍严重滞后,未来的协调发展仍面临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以经济体制改革来牵引"两型社会"建设,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重大创新。目前在我国"两型社会"建设中,资源环境价格机制的缺失造成了市场效率损失,资源环境产权的软约束损害了所有者权益,资源环境利益分配的失衡加剧了"公地悲剧"等。为了有效建设"两型社会",我国应根据市场化改革的目标价值取向,通过健全市场化的资源环境价格定价机制、建立资产化的资源环境容量审计制度、完善公平化的资源环境利益分配机制等资源环境体制改革创新,破解我国"两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面临着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绿色经济成为福建GSE系统协调发展的最佳选择。文章论述了GSE系统及福建省GSE系统发展的现状,并对福建省在经济、社会、环境及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进而从政府机制、市场机制、道德机制、生态机制四大机制出发,建议推动机制体制创新,全面统筹规划,优化产业结构,引导绿色生产消费,优化“三驾马车”,加强城市群建设,以促进福建省GSE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一向重视农业的发展.财政支农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中持之以恒的支援农业发展的重要决策.建党一百年来,财政支农政策体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经历了"减租减息"、支援合作经济与价格"剪刀差"汲取并存、"予多取少"多样化财政投入、取消农业税与农业补贴加强以及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五个时期.财政支农政策的目标任务也经历了"救农、助农、兴农、富农、强农"的历史转变.财政支农政策的内容体系逐渐由单一向全面转变,财政支农机制日益健全完善.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节点,未来财政支农政策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财政支农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优化结构、精准支农,完善监管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率,以财政资金带动其他资源不断投入,提升农村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与能力.  相似文献   

10.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是综合衡量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是否协调,经济发展是否可持续的重要指标。通过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和专家访谈,基于区域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地理学及生态学等相关理论,界定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基于系统思维,重点从生态、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四个维度研究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承载机理与演进机制,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理论分析框架。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作为经济金融的核心,其信贷资金流向变化在推动环保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期,配套激励、监管机制缺失导致商业银行环保功能定位模糊问题突出。面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日趋尖锐的矛盾,应以信贷标准控制"非环保"产业发展空间、以信贷政策和资金投向推动环保经济发展为基本路径,实施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策略、完善环保信贷配套激励政策、实施环保信贷策略、环境风险全过程管理策略、建立信息沟通共享机制及完善监管问责机制等六大策略,为商业银行环保功能散发提供可靠保障,进而推动环保经济较快增长,实现环保经济与商业银行的良性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2.
公共管理学科特色化办学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学科,其生命力在于籍助本校学科基础优势,着眼教育理论创新与教学机制转换,以强化教学重点为突破口打造"人才品牌"特色。在办学实践中,我院公共管理学科形成了以"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专业取向,努力培养与人口、经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公共管理人才的特色化办学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养老保险政策作为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的重要手段,其政策执行是否有效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为检验社会养老保险政策在农村执行的有效性程度,文章借助政策执行的系统模型,将政策执行概括为三个相互联系的要素:政策的价值诉求与资源、政策执行者与执行方式以及政策系统环境,并设计五个相应的变量。研究发现,农村地区社会养老保险政策的目标与标准尚未科学定位,人力资源、财力资源、信息资源、权威资源等政策资源尚不充足,执行者属性不够明确,政策执行者之间、执行者与目标群体之间采取的沟通与协调有待完善,且政策执行处于发展水平较低且不均衡的经济环境、不够完善的法律环境以及"对家庭保障严重偏好"的文化环境下制约了政策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破解建议。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的日益恶化,触及了民生问题、经济问题和发展问题。本文研究定位于:对现行资源环境审计对象进行客观分析,研究其在现行体制、机制、制度下存在的管理弱点和问题,提出与国家治理和科学发展相适应的审计对象确定方式,为资源环境审计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现实问题研究集中涌现,涉及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等多方面的协调。本文以天津为例,利用一定的文献检索工具,以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为基准,对城市现实问题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总结,发现城市经济现实问题集中在宏观经济、产业结构、资源环境、城市群、财政金融、就业与收入等方面,体现了特定时代背景、对象限定、政策条件及问题导向下的地域、空间、时效和系统研究范畴特征。  相似文献   

16.
实施三化统筹战略对于实现县域经济发展中以工促农,以农兴工,工农互动的协调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推进沈阳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从城乡统筹为着手点,将县域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单向发展向统筹方向发展拓展,需要通过统筹的视角来实现沈阳县域经济的发展,具体通过优势资源特色化打造工业化县域、用产业化发展提升县域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加强统筹程度推进县域城镇化发展,以其达到促进沈阳县域经济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与声誉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竞合关系"表现出"合作关系占主导,竞争关系为辅助"的关系结构;高技术产业集群内部经济主体具有长期合作的主观倾向;高技术产业集群的网络治理机制可以分为正式机制与非正式机制.从关系结构与网络成员的机会主义行为分析入手,对高技术产业集群非正式网络治理机制--信任文化和声誉机制进行了研究;高技术产业集群的信任体系结构包含五个层次,信任是网络型组织的基本运行机制,建立高绩效网络的最重要的要求是信任或社会认同,信任机制可以降低组织之间的交易成本;高技术产业集群以企业为主体的网络具有开放性,声誉机制的扩散效应更为明显,高技术产业集群声誉机制的重要含义在于拓展了交易范围与交易空间,为技术创新提供了更多的资源选择,使潜在交易对象可以演变为现实的可利用资源.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理论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要科学解决如何测算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问题.本文以构建和模拟"绿色经济体系"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为基础,认为"绿色经济体系"的GDP既是可持续发展意义下的"绿色GDP",又是国民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能力的产出阈值,对政府部门制定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为"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为资源产品价格和税收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随着工业化推进,资源和环境质量成为日益稀缺的自然资本。打破资源环境无价的传统观念,建立反映其稀缺程度的价格制度,是循环经济长效发展的关键。基于一般均衡理论,在资源开采、产品制造、资源回收、污染物排放等环节分析资源环境理论价格的确定及其实现,可构建“政府调控(创设)市场,价格促进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应结合我国现实国情,在这一持续发展机制下,以资源生态补偿、清洁生产、绿色设计为重点,以前端减量化 优先为原则,推出促进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长效政策。  相似文献   

20.
实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为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展现大国责任担当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立足新发展阶段、适应内外部环境变化,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探究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和作用机制,有助于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稳步迈向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首先从增长、就业、绿色、成本、风险五个维度系统剖析高质量发展的内涵特征,然后基于这五个维度阐释碳中和驱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最后提出迈向碳中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路径。政策路径为:加速能源转型,以可再生能源助推经济社会低碳发展;激发绿色需求,以绿色消费倒逼零碳生产;拓宽区域合作,以资源对接和多能互补促进互利共赢;创新发展范式,以生态文明建设引领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