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郝晓琴 《大众商务》2010,(16):15-15
本文以我国碳交易迅速发展为背景,简述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从上市公司的角度,分析了我国CDM项目交易的有效性,即将衡量碳交易有效性的标准设定为能够使企业股票产生价值溢价,实证检验了碳交易对我国A股上市公司股市表现的影响。检验结果显示,上市公司发布CDM项目注册公告当日,能给上市公司带来显著为正的异常收益率;对事件窗及事件发生后15个交易日的检验显示,公告没有使股市产生显著为正的累计异常收益率。对沪市和深市的对比检验表明,上市公司发布公告当日,两市的反应存在较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对构建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碳交易迅速发展为背景,简述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现状,分析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前景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2013年覆盖全国大部分省份的雾霾,加速了现代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即以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2013年也因此成为我国碳交易的元年.有必要从碳交易市场产生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出碳交易市场运行的核心——配额机制,了解我国碳交易的配额总量的确定方法以及配额激励约束机制,借鉴欧盟成熟碳交易市场、配额机制的经验和教训,以完善我国碳交易市场配额分配.  相似文献   

5.
《京都议定书》创新性地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解决全球气候问题,并由此形成了目前全球最具发展潜力的商品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探讨中国发展碳交易的必要性和基本成熟的条件,通过对中国现行碳交易市场发展情况的介绍以及国外碳交易市场发展经验的借鉴,对中国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作出基本框架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设步伐的加快,科学地衡量碳交易市场与能源市场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Diebold溢出模型和Lastrapes联合溢出模型衡量中国碳交易市场和能源市场的静态与动态风险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碳交易市场和能源市场之间存在风险溢出效应,各个市场的溢出指数存在较为显著的波动。根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了加快建设碳交易市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碳排放权交易在世界范围内备受关注.随着金融机构作为新兴主体逐步参与到碳市场中来,碳交易金融化程度不断深入,碳交易市场活力倍增.我国在碳交易市场建设方面仍处于初始阶段,市场仍需进一步规范.目前,我国碳市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分别是市场准入问题、碳市场和金融融合问题以及碳交易系统人才问题.欧洲碳市场发展时间较长且经历多次改革,已形成自己的碳交易体系,其经验值得我国碳市场选择性借鉴.  相似文献   

8.
对碳排放权进行控制是对温室效应的重要解决途径之一。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企业开始重视全球变暖的问题。本文以碳交易产生背为景,阐述了我国碳交易系统政策法规的发展脉络,分析了我国碳交易试点及碳交易进展的现状,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碳交易机制与中国碳交易模式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世界主要碳交易制度体系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探讨碳交易机制运行的条件,分析了中国建立碳交易体系的障碍和问题,指出坚持行政推动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从行政推动逐步过渡到市场推动,是发展我国低碳经济有效推动节能减排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环境问题越来越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自2013年6月开始,全国设立的北京、天津、上海、湖北、广东、重庆和深圳七个碳交易市场先后启动。在各地碳交易市场实施两年多后,需要对各地的碳交易市场的运行进行总结,为全国碳交易市场的建立和启动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12.
李维涛 《进展》2021,(2):46-47
大多数经济学理论认为,金融发展和金融市场化可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但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市场金融的消极趋势直接影响了社会各界的注意力。金融问题已成为该国在金融改革中制定经济发展计划的首要问题。在此基础上,笔者主要从经济金融化的角度分析了金融与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3.
伴随金融市场的蓬勃发展,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突出。本文着眼于影响实体企业金融化的微观因素,将2008年~2019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研究CFO金融背景对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发现,CFO金融背景与企业金融化之间显著正相关,这一关系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明显。此外,企业金融化是出于市场套利动机,对技术创新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本文的研究不仅对企业金融化和CFO背景特征方面的文献作出了补充,还在公司结构治理和CFO选任标准上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4.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架构,在供应链、金融、能源等领域的应用研究一直方兴未已;其弱中心化、数据安全性、公开透明等特性恰可助力我国碳交易市场的创新启航。本文首先对我国碳交易市场的信任机制欠缺和产品单一等现状进行概括,然后提出区块链技术在碳排放权的配额和交易以及碳金融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的应用设想,最后对两者有机结合后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存在的挑战进行陈述。  相似文献   

15.
以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促进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企业金融化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创新投入之间表现为遮掩效应,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创新产出之间表现为部分中介效应,且该部分中介效应机制主要来源于短期交易型金融资产;在非国有企业、非国际四大审计的企业以及融资约束高的企业中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金融化促进企业创新产出的效用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6.
17.
随着世界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球变暖问题以及各种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影响日益加重,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为了环保而采取的措施也越来越多。碳交易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本文分析了全球碳市场背景下碳金融衍生品价格影响因素和碳交易风险管理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碳交易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碳交易中,中国缺乏核证减排量(CER)的定价权,主要由于国内企业的议价能力较弱、碳交易项目类型过于单一、碳交易项目受制于欧美发达国家对CER的需求、国内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滞后。因此,中国应当采取在国际碳交易定价中的积极应对策略,建立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确立自愿减排和配额相结合的交易机制,发展碳金融衍生品及其服务,战略性储备碳排放权资源。  相似文献   

19.
从理论和实证上分析了金融化对功能收入分配的影响:理论上,根据中国国情,修正了非主流经济学金融化理论,实现了从微观主体行为到宏观收入分配的逻辑一致性,分析了中国金融化对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机制;实证上,结合资金流量表,构建了中国金融化指标,有效地反映了金融化与收入分配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不同,当前状况下金融化能够提高我国劳动收入份额。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商业银行碳金融实践的经验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需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与培育需要政策、技术和金融资本三位一体的支持,其中最重要就是金融的支持。在借鉴荷兰银行与兴业银行开展碳金融实践经验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企业文化理念、环境管理体系、银行服务和信息披露等方面构建碳金融实践的创新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