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内证券市场疲弱不振时,大量企业海外上市成为一个引人注目的热点。2004年,中国企业在国内和海外的IPO金额比是1∶3,在国内股市筹资功能丧失的背景下,海外市场俨然已成为中国企业主要的直接筹资市场了,国内资本市场反而成为一个被“边缘化”的市场。中国包装新技术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潘志光在前不久的一次会议上告诉记者,他们公司也正积极谋求在海外上市。潘志光说:“选择国外上市主要是基于,我公司的高科技产品特点需要整合全球的新材料和包装领域的技术资本,需要国际的资金资本,从而为国内的新材料产业的结构调整和升级服务。整合国际…  相似文献   

2.
IPO即首次公开发行,指公司在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投资募集权益资本的行为。所谓IPO发行抑价,是指在IPO发行中,新股上市后的二级市场价格相对其一级市场的发行价格存在显著为正的平均超额收益现象。按照市场有效性假说,IPO不应该存在超额报酬率,因为众多的逐利行为会使超额利润消失,但实证研究大多支持“IPO具有超额报酬率”的说法。而在中国,IPO高抑价现象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3.
IPO抑价是指新股一级市场的发行价低于二级市场的上市价,表现为新股发行上市首日的收盘价明显高于发行价,上市首日能够获得显著的超额收益。IPO抑价使得IPO的投资者获得了超过正常的股票收益率。该现象一直都是金融经济学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中,信息是完全公开的,股票的价格反映了其内在价值,而发行价格也是按市场的需求情况确定,新股上市的首日价格不应该显著高于发行价格。然而,国内外大量实证研究表明,IPO抑价在各国普遍存在,但抑价程度和产生原因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外经贸部与证监会于2001年11月13日联合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涉及外商投资有关问题的若干意见》,其主要内容涉及外商投资企业(以下简称为外企)上市的有关规定。这是入世后,我国股市针对外企的首项规范性措施。该《意见》的出台,表明了我国管理层大力推动股市开放化、市场化的决心,同时也意味着国内股市长期禁闭的大门正式向外企敞开。 一、外企上市有其必然性 如果追溯我国股市开放化、国际化历程的话,可以看出:从1992年2月对外推出B股市场到今天开放A、B股市场;从只允许国外投资B股到今天允许外企上市,这期间,中国股市的开放经…  相似文献   

5.
IPO抑价率反映首次公开募股领域的基本研究价值。自2009年以来,中国创业板市场经历12年的发展,IPO是风险投资行业中不断进行发展的研究主题。本文以近三年来深交所主板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研究风险投资对IPO抑价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风险资本的参与不能显著降低IPO抑价率,中国的风投机构普遍缺乏经验,使其不能充分发挥减少信息不对称方面的作用;(2)资历丰富的风投机构可以有效降低IPO抑价率,在上市过程中为公众提供专业、全面的信息,并向被投资公司引入技术和介绍资源;(3)风险资本持股比例与IPO抑价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我国A股IPO抑价原因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PO即首次公开发行,是指公司在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的帮助下,第一次公开在股票市场上向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发售股份,为项目投资募集权益资本的行为。IPO发行抑价现象是指新股发行定价存在偏低现象,也就是说新股定价低于新股的市场价值,表现为发行价明显低于新股上市首日收盘价,上市首日即能获得显著的超额回报。  相似文献   

7.
以2011—2015年在创业板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首次公开募股)的336家企业为样本企业,以上市前两年至上市后两年为研究期间,研究创业板IPO效应影响因素有哪些。研究结果表明:超募率、抑价率和制造业显著正向影响创业板IPO效应;风险投资、盈余管理显著反向影响创业板IPO效应;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以及上市首日市盈率这三个变量对创业板IPO效应无显著性影响。针对结论,提出了促进创业板稳定发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企业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筹资难,又受制于中国证监会及其相关政府部门对国内上市的严格要求及繁琐复杂的审批程序,上市成本高,筹备上市时间长。而国外证券市场已经非常发达,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一部分企业远赴海外进行上市融资。我国互联网企业最新的一次上市潮以阿里巴巴登陆美国证券交易所完成IPO为标志。本文就是想探究互联网企业海外上市的动因,并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所谓“本土定价权”,就是指行业内居于垄断地位的厂商对自身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就像微软的视窗、英特尔的CPU。这次争论的起因是有人认为中国股市的定价在这几年的暴跌中已经与国际接轨,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股市的定价权却一步步地滑落在外资机构和国外投资者手中。对于这个观点,又有两种截然不同地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国内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将迫使本土市场放弃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这不仅导致海外市场低估中国企业的真实价值,还将迫使A股市场的估值水平被动地与海外中国股票接轨,引发A股市场的持续下跌。为做大做强本土市场,建议停止…  相似文献   

10.
2007年中国股市这头"东方神牛"虽然力大无比,但却变幻异常,有些神秘莫测。在新股发行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在众多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博弈中,在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下,在专家们关于"牛市"是否即将结束的争议中,中国股市谱写了历史新篇章——  相似文献   

11.
如今,越来越多的农业类企业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将上市列为长期战略之一。然而,农业类企业IPO审计问题频发,如何使农业类企业IPO走出上市困境成为社会焦点。在厘清审计主客体及环境三方审计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农业类企业审计所面临的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进而提出了解决农业类企业IPO审计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股市的本质是资金推动型的,股票市场无疑对利率十分关注。统一税率的实行无疑是股市的“利好”,外商投资企业在国内股票市场上市,必然会受到投资者和券商的追捧。  相似文献   

13.
近两年,伴随着国内金融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化,我国银行业掀起了一波上市浪潮,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有三家先后完成改制上市,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绝大多数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城市商业银行中有南京银行等三家银行登陆A股市场,小型农村金融机构中,也有数家进入了上市辅导期。受众多银行争先恐后IPO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所谓“本土定价权”,就是指行业内居于垄断地位的厂商对自身产品价格的话语权。就像微软的视窗、英特尔的CPU。这次争论的起因是有人认为中国股市的定价在这几年的暴跌中已经与国际接轨,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股市的定价权却一步步地滑落在外资机构和国外投资手中。对于这个观点,又有两种截然不同地看法。第一种看法认为,国内优质企业的海外上市.将迫使本土市场放弃对本土公司的定价权。  相似文献   

15.
2016年1月13日,江苏无锡农商行首次公开募股(IPO)项目发行申请无条件过会,将成为首家在A股资本市场上市的农商行。随后,江阴农商行,常熟农商行也顺利过会。从农信社到农商行到上市的公众企业,随着农信社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不断推进,农商行正以全新的改革形态迎接转型发展的新挑战。那么,如何看待农商行的上市之路,农商行上市对农信系统又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16.
关于股市黑闻的讨论,有一个问题还没有人部:完全可以过门而不入,或见热不对、拔脚就跑的投资人,为什么在据说平均都亏钱的条件下,仍然对黑闻不断的市场趋之若鹜?《南方周示》发展陈涛的文章晨,对2000年中国股市的“投入产出”,有一个精彩的估计:投资人上缴的印花税与券商佣金超过900亿元,而上市创造的利润,包括披露不实的水分在内,不到800亿元,其中向投资人分现金不多于100亿元。考虑到当下股市的全部市值约为5万亿,那么即便印花税和佣金为零、上市公司的利润全部分配给投资人,在这样一个股市上投资,收回本金怕也要40年以上,如此的市场机会,为什么依然人头汹涌?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年至2007年底沪深交易所上市的188只IPO股票为样本,建立相关模型,证明股改后两个交易所仍存在IPO抑价现象。筹资规模、流通股比例、市盈率、首日换手率、首日振幅和上市前一个月的市场行情状况等对新股收益率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我国证券公司的上市情况,通过对IPO和买壳上市的比较分析,认为目前对多数证券公司而言,买壳更能满足其上市需求。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申报IPO(首次公开募股,指股份公司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招股的发行方式)的公司也是逐年增多,其中不乏存在未达到上市条件的公司企图通过财务造假的手段达到上市募集资金的现象。我国IPO财务造假现象屡禁不止,严重损害了广大中小投资人的利益,公司之所以能够"蒙混过关",主要是由于IPO过程中存在极大的审计风险,会计师事务所等发行中介的工作不到位。  相似文献   

20.
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在经济体制转轨之中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宏观调控一直是双轨并行:总是避免不了在市场手段之外加上行政手段,在总量调控之外加上结构性调控。本文基于中国宏观调控的特殊背景,总结中国双轨制宏观调控实践,进而提出现阶段宏观调控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