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通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即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而相互移借,融合与贯通。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生理现象,进而又是一种心理现象,随着对认知的细化,通感又是一种认知现象。尽管中英之间存在着诸如语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这两种语言中的通感有很多相同的表义功能。本文将从几个领域对通感的认识和分析,得出通感对英语学习的帮助与启发。  相似文献   

2.
通感是一种比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即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艺术的联想和想象而相互移借,融合与贯通。从本质上讲它是一种生理现象,进而又是一种心理现象,随着对认知的细化,通感又是一种认知现象。尽管中英之间存在着诸如语言,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但这两种语言中的通感有很多相同的表义功能。本文将从几个领域对通感的认识和分析,得出通感对英语学习的帮助与启发。  相似文献   

3.
李宝生 《价值工程》2012,31(2):162-163
网络流行语,既是反映时代律动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社会族群亚文化心理现象在语言上的投射和表征。基于近年部分网络流行语料,本文在认知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及文体修辞学相关理论的视域下,对网络流行语的词源流变、句法语义、互文指涉、语用推理、认知识解做了分析与解构,以期扩大网络媒体语言的交际版图,增强超文本语言的表达能量。  相似文献   

4.
高英祺  孙亚男  李靖 《民营科技》2012,(12):147-147
因为人们认知的差异,英汉两种语言之间存在着词汇空缺.现将词汇空缺分为概念形态空缺和语义空缺两种.分析了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从认知和历时的角度阐述了词汇空缺现象产生的认知因素:心理突出、感知突出和典型性.  相似文献   

5.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手段,是对某一客观存在进行认知的思维方式。本文以隐喻的认知功能为基础,对科技英语中隐喻词汇尝试采取直译、意译等翻译策略,以期实现英汉隐喻转换中的形象动态对等。  相似文献   

6.
词类转化是解决语言符号的有限性与语言表达要求无限性之间矛盾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名词动词化现象进行比较,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探究造成两种语言转化异同的深层次原因,以期对日后的对外汉语和英语的词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通感作为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耳熟能详,但随着对通感理论的深入研究,特别是艺术门类不断融合发展的趋势,通感作为审美理论的地位越来越突出。该文以审美想象为主线,从美学和哲学的高度探讨通感在审美欣赏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金梅 《活力》2006,(2):173-173
语言模糊性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语言模糊性源自人类的认知心理。把模糊语言放到人类的认知过程中去研究,不仅可以揭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某些机制,同时也可以揭示模糊语言的认知特点。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类属划分的产物,它使得语义范畴具有“家族相似性”和模糊性。  相似文献   

9.
隐喻思维的娴熟运用,是《围城》最吸引人的表现手法之一。借助概念隐喻理论和概念整合理论,从认知角度对《围城》中的概念隐喻、认知转喻、通感隐喻进行解读,可以为理解该部小说提供一个新视角。研究发现,隐喻思维展示和强化了文学作品艺术思维方式的诗性本色,使文学作品"言有尽而意无穷"。同时诗性语言也促进了隐喻思维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而幼儿期又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一个社会可以没有文字,但不能没有语言,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语言作为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始终伴随着每个人的生活.对于幼儿来说,在他们从一出生的开始听别人说话,到慢慢地理解语言并且学习语言,再到使他们从一个自然人长成为社会人的过程中,语言始终伴随着他的生活、游戏和认知.他们在与成人的交往以及其他的活动中,主动模仿习得语言,在各种活动中去运用和修正,并学习正确使用语言,这是一种不知不觉、自然而然的行为.为了更大限度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提高其运用语言的能力,在幼儿3-6岁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采取有效的活动方式,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语言水平,实现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李瑛 《民营科技》2008,(1):66-66
隐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认知模式。由于文化底蕴不同,在语言跨文化交际中,人们就容易对英语隐喻喻义的认知和理解产生歧义。因此有必要依据隐喻理论,探讨在汉译过程中,采用适当的翻译方法,正确传达英语隐喻的喻义,以免造成误译。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广告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为了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里向广告受众传递最大量的有效信息,并且增强广告自身的感染力,广告策划者往往在其广告中大量使用隐喻。广告隐喻是人们探讨的热门话题,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认知现象。英语广告中隐喻现象可大致分为文本隐喻和图片隐喻两种。运用关联理论分析英语广告中隐喻的理解过程,以期进一步增强广告自身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语言属于约定成俗的一种社会现象,语义与词语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不固定的,即便是同一个词语也可能存在不同的含义,并在句子中出现两种以上的解释,这就是所谓的歧义.歧义现象在每一种自然语言中都存在,研究歧义现象对我们的语言应用具有很多的启示与益处.  相似文献   

14.
翻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和语言学、文学、心理学、美学等其它学科息息相关,因此,翻译学的发展需要利用其它相关学科的最新发展理论为己所用,才能不断完善自身的理论系统,有效地指导翻译实践。近年来,认知语言学蓬勃发展,其理论成果已经应用到各学科,并对它们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认知语言学对语言能力的阐释,以及对语言范畴是非离散范畴的界定,为人们解释语言的奥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出发,深入探讨其对翻译理论及实践的指导意义,提出翻译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进而提高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二语教学研究向社会文化理论(SCT)转向,社会文化理论强调语言学习是一种社会现实体验与认知体验相结合的社会文化现象,学习过程是个人与环境或他人互动的过程。社会文化理论让二语教学研究者从新的角度理解语言学习的本质和过程,为语言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带来重要启示,许多学者从写作、阅读等方面进行了实证研究。本研究以SCT为框架,以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中的口语部分为例,尝试构建适用于应用型民办高校的ESP口语教学模式,旨在从理论上论证ESP口语教学的具体模式和实施过程。  相似文献   

16.
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形式,更是人类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日常语言中充满了隐喻.将隐喻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入英语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文章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对隐喻认知能力在英语教学及学习中的重要性进行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学生隐喻认知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新闻报刊中疾病隐喻表达的ICM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疾病隐喻中的许多表达方式都是由其他概念域的语言映射而来,是人类隐喻认知的结果。新闻报刊中与疾病相关的隐喻表达方式主要可归纳为战争隐喻、恶魔隐喻和自然灾害隐喻几种。对疾病隐喻表达做理想化认知模型(ICM)分析,探讨疾病隐喻的认知理据和分布特征,能够为人们认知疾病隐喻现象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8.
理论界对于模因论的研究一般是基于模因论与隐喻的认知理据,语言模因与话语含义,新闻标题中流行语的模因论研究,广告中的语言模因现象等。几乎没有人涉及模因外语教学这一领域,本文从这一新的视角讨论了模因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希望能为人们更好的进行语言学习提供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本文拟从语音、形态、语义和句法这四个方面对英语知识-认知结构和汉语知识-认知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其目的是让以汉语为母语,以英文为外语的学习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对语言有效学习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20.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迥然不同的语言,本文拟从语音、形态、语义和句法这四个方面对英语知识-认知结构和汉语知识-认知结构进行对比分析,其目的是让以汉语为母语,以英文为外语的学习者对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有一个全面清晰的认识,对语言有效学习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