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色文化旅游产业是河南省旅游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集经济发展价值、政治价值与文化价值于一体。中央以及河南省各级政府对红色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高度重视,对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化的指导发展意见。河南省旅游文化产业得到了快速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在新的旅游文化发展形势下要求加强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在红色文化旅游中的主导作用,充分挖掘红色旅游景区内的红色文化内涵,将红色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与当地的地域特征有效结合,建立科学化的管理体制,积极促进河南红色文化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旅游是指以旅游的形式传承和发扬当地的红色文化。在当代中国,弘扬红色文化与促进当地经济协同发展的形式屡见不鲜。本文以德州红色旅游助力经济协同发展为例,首先分析德州红色旅游发展现状以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接着论述红色旅游与德州经济发展的关系,最后提出促进德州红色文化旅游发展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在介绍国内红色旅游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调查分析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的分类、分布和特点,梳理了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策略,包括开发原则、开发对策和产品的开发与设计,指出潮州古城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创新红色文化宣传方式、积极筹措红色文化发展基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品牌、加强红色文化传承与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发爱国教育研学旅游、党建教育旅游等红色旅游产品,设计多样化的红色旅游线路。  相似文献   

4.
在全国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今天,作为红色革命精神与现代旅游经济结晶的红色旅游,成为了一大亮点。然而,红色文化旅游英译的研究至今仍相当薄弱。本文从译语读者的可接受性出发,科学地分析、评价红色旅游英译,不仅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而且对于开发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涓 《现代商业》2024,(2):62-65
永泰县有多处文化资源,有深厚的红色文化积淀。借助县域全域旅游发展的势头,有效利用各种资源,打造具有永泰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本文从永泰县的现状分析、全域旅游视角下永泰县发展红色旅游的意义,并提出了永泰红色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红色旅游营销从宣传旅游资源和推销旅游产品的一般层面,跃上塑造品牌形象和营销红色文化理念的更高层面,仅靠旅游企业本身难以完成,在红色旅游区建设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红色旅游营销与政府的关系,本文以临沂市为例通过临沂市红色旅游发展中处理基于政府层面的红色旅游营销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红色旅游的营销策略。  相似文献   

7.
红色旅游是我国最具特色的旅游方式。随着我国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英语在红色旅游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南昌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高校人才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能够为景点培养更多专业性的人才。基于景点需求,培养具有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和对红色文化了解深刻的红色旅游从业人才,是当下红色旅游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
《品牌》2019,(17)
安徽省作为旅游资源大省,其红色旅游产业开发极具前景和教育示范意义。为增强文化自信,宣传红色文化以及助力推动安徽省区域经济发展,我们从全域旅游视角下探索了安徽省不同区域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用SWOT模型研究分析了安徽省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新模式和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创新路径,为安徽省红色旅游产业和全域旅游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9.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在包容性和渗透性等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所以二者融合发展是社会发展多元化战略的选择。作为红色文化重要载体之一的红色旅游,以红色旅游资源为依托,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创新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成为培养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山西省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发展红色旅游提供了重要素材,在山西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期,依托红色文化,并和多种形式的旅游相结合,使红色文化不断传承创新,增强新时代红色文化对我们每个人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10.
陈静 《品牌》2015,(1):19
充分借鉴我国其他地区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深入挖掘和整合黄土岭村红色文化、历史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在河北、保定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有针对性的研究该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立足资源、市场及发展环境,科学评估本区域旅游的发展条件,制定合理空间布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旅游扶贫总体部署,统筹重点项目及各项产品。以有效指导黄土岭村创建红色旅游和休闲农业为主体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推动黄土岭村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东兰区域红色旅游资源品味高,特色强,组合优,区位优势明显,客源市场广阔,但开发相对滞后.应以"红色"旅游带动"绿色"和"民俗"旅游的东兰红色旅游发展理念,和以"拔群精神"主题红色旅游项目、铜鼓文化主题民俗体验项目、红色生态休闲观光绿色旅游项目为主体的整合开发思路,确定"英雄故里、拔群精神"的东兰红色旅游总体形象,促进东兰红色旅游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数据时代,通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获取价值巨大的服务和产品,在各领域都有广泛运用。大数据背景下,旅游新模式不断出现,旅游形式实现智慧化,消费者旅游决策受到直接影响。大连旅顺口区红色旅游在营销形式、旅游方式、旅游资源、旅游特色产品以及营销意识上都存在不足,应从传统模式的创新入手,利用AR、VR等高新技术还原红色文化,并在宣传上采取整合营销和体验营销等多种营销手段,依据旅顺红色旅游的现状和不足,改变旅顺红色旅游营销模式,推动红色旅游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旅游资源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具有自身的特点;“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精神文化内涵、与多种产品形式相结合、倡导参与体验式经营、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开发及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14.
红色旅游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以宣传革命历史文化精神为主的旅游形式,但是随着旅游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红色旅游近期显示出了较为弱势的发展态势。为了更好地发展红色旅游,开展红绿结合的旅游发展模式,以"红绿旅游"为主题进行旅游新区规划是必要之举。本文分析了我国现有的红色旅游资源,探索了其发展道路上的弊端,提出了必须要立足问题根源,明确"红色旅游"到"红绿旅游"定位转换的必要性,从特色产品、整合开发、品牌文化建设等方面做出规划调整的基本规划思路,对实现红色旅游景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江西南昌红色旅游基地的进一步开发是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策略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红色旅游具有独特的中国文化,是老一辈革命家解放中国的缩影,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旅游者的欣赏。与国内旅游者不同,国外旅游者更关注景点所传递的中国文化,对景点的内在含义更在意。因此,旅游英语在景点的发展中起着桥梁作用,培养好的英语翻译人才能够更好的诠释中国文化,将红色文化传递给国外友人,促进江西红色旅游业的发展。据此,侧重于分析红色旅游市场营销的具体策略,并且从旅游英语人才培养角度出发阐述了旅游英语对于红色旅游营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红色旅游发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西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大省,被称为红色摇篮,许多省、市、县都打出旅游兴省、旅游兴县的口号,它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转化为市场经营模式,并逐渐成为兼具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功能的特殊载体,就新形势下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7.
红色旅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旅游文化,江西省南昌市是我国重要的红色旅游景点之一。红色旅游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近年来得到了很多国外游客的青睐。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在接收国外游客的过程中经常被使用。目前的旅游英语无论是文本上还是交际中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以南昌红色旅游景区为例,分析了当地旅游英语的使用情况。其中,针对红色旅游英语使用的建议包括培养专业的交际旅游英语人才,尤其是红色旅游英语表达的掌握;构建高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红色英语语料库并且注重翻译原则的遵从。  相似文献   

18.
江西是一个红色旅游资源大省,被称为“红色摇篮”,许多省、市、县都打出旅游兴省、旅游兴县的口号,它已经由传统的单一的政治教育模式转化为市场经营模式,并逐渐成为兼具政治教育、经济发展、文化传播等功能的特殊载体,就新形势下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红色旅游将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起来相结合,它既能缅怀历史又能欣赏独特的红色资源,这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越来越火热。但在发展过程中同时也存在产业集聚化程度低、产业链不完善、产业缺乏竞争力等问题,本文立足六安市红色旅游现状,结合旅游产业集群的相关理论,分析研究红色旅游发展区域产业集群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进一步针对六安市红色旅游提出区域产业集群的培育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六安市红色旅游的发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红色旅游”是建立在红色旅游资源基础上的精神文化产品,具有自身的特点;“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精神文化内涵、与多种产品形式相结合、倡导参与体验式经营、以社会效益为主兼顾经济效益的开发及强化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等建议性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