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试论客家山歌文化的旅游开发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是中华民族一支独特的民系,有着独特的历史传统和文化积累。在其语言模式和文化体系中,作为客家民系重要文化遗产的客家山歌,最引人注目、最优秀并最具代表性。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旅游开发,将有利于促进客家地区经济发展诸多方面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给客家地区带来了冲击,存在景点同质化严重、民风民俗受到冲击、地方保护主义严重、营销手段陈旧等问题,客家地区旅游产业必须创新。应整合资源,打造文化新品牌;打破壁垒,开展旅游新合作;采用多种方式,开展旅游新营销。另外,还应在政府的支持下,打造客家文化旅游新品牌。  相似文献   

3.
贺州客家风情浓郁,客家文化丰富多彩。贺州与台湾客家经济文化交流频繁,随着桂台经贸交流合作的发展,两地客家文化旅游合作大有可为。贺州以客家文化为纽带,采取打造桂台客家文化旅游示范区、整合旅游资源、增加景区吸引力、拓宽合作领域、创新营销策略、培养人才等措施,充分挖掘和开发利用客家文化旅游资源,打响贺州客家文化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4.
近日在中国戏曲网上随意浏览,突然一个陌生的字眼跳人眼帘——“客家山歌剧”,顿时感觉十分好奇,山歌怎么还能成剧呢?于是就继续追寻,才知道了其中的原由。原来客家山歌剧是客家山歌在充分吸取民间音乐、小调、民谣、舞蹈而发展起来的一个新兴剧种,虽然客家山歌历史久远,但客家山歌剧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才形成的,只有几十年的历史,目前它主要流行于广东、福建、江西等客家人聚居比较集中的地区,其中以广东梅州客家山歌剧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5.
陈怿韵  袁俊 《特区经济》2011,(9):150-153
深圳的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客家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已成为深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有效的开发和保护成为深圳旅游的另一个亮点。本文利用文献法、访谈法以及实地观察法,对深圳客家旅游资源的分布、开发现状、开发条件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营销策略三个方面对深圳客家旅游资源开发进行了系统研究,从而为深圳客家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村旅游逐步成为人们节假日和自驾游的首选.在此以梅州旅游产业发展为例,探讨我国乡村旅游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近几年,粤东梅州积极开展客家乡村游,不但有利于梅州作为“广东特色文化旅游区”建设,而且促进了粤东客家地域文化发展及梅州绿色经济产业的崛起,推动客家优秀文化传承,提升客家人的自我文化认同与自信.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华文化体系中一个重要而独特的组成部分,客家文化在旅游开发中有着异常丰富的资源魅力。 客家文化对西部的广泛影响是西部客家文化专项旅游开发的基础。至今,我国西部的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和山西等许多省份都有客家人聚居,其中四川省有近40个县分布有客家人。作为外来移民,客家人在西部的拓垦给西部打上了深深的客家文化的烙印。从源流上看,客家祖先中被称为“秦雍流人”的一支就来自西部的陕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从粤港澳大湾区动漫文化与河源客家文化发展的现状与契机、河源客家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动漫文化发展研究的意义、河源客家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动漫文化的困境与对策三个层面进行分析研究,以此着手对河源客家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动漫文化发展进行研究及探索。结果显示,对河源客家文化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动漫文化的发展研究及探索必能对河源客家文化产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刘承涛  王倩 《老区建设》2009,(10):47-48
当前,全球范围内环境恶化,生态文明建设引起了全社会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欠发达地区,如何协调好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地方性知识的角度入手,分析赣南地区的客家文化在保护环境中所起到的作用。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和赣南老区的发展应充分尊重客家文化,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0.
南雄珠玑古巷是岭南客家文化的重要节点。本文以南雄珠玑古巷为例,分析其内部旅游空间组织和外部空间联系,归纳其空间组织的基本特征和存在问题,并提出珠玑古巷旅游空间组织的"一核心、三中心、三带分布区"空间发展模式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1.
论赣南采茶戏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俊昆  魏丽英 《特区经济》2007,224(9):181-183
赣南采茶戏为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促进采茶戏的发展,分析旅游开发对采茶戏发展的促进优势以及采茶戏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行性,进而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兰州城市民俗旅游走向品牌化的发展道路,可从黄河民俗文化旅游、金城关"丝绸之路"民俗文化旅游、浓郁地方风情的民俗旅游、城市时尚风情旅游,民俗博物馆旅游等方面入手,创新兰州城市民俗旅游品牌,发展兰州特色民俗旅游,服务于西部大开发,为兰州民俗旅游的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3.
龙胜侗族民间歌舞已经随着时代的发展起了变化,他们受到的一个是现代化的影响,另一个是旅游造成的影响。我们不仅要看到侗族歌舞的闪光处,还要提升其闪光处,促进侗族文化向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保靖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旅游已成为2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项目,充分利用当地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资源,是促进本地区经济文化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分析保靖县民俗文化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发展保靖县民俗文化旅游应进行合理规划,启动民俗旅游发展布局;完善产业政策,突出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地位;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民俗文化旅游基础建设;培养旅游市场,改善民俗旅游发展环境;树立文化品牌,提升民俗文化发展空间;创新人才机制,推动民俗文化旅游发展创意。  相似文献   

15.
史剑侠  苍瑶 《科技和产业》2023,23(10):126-130
民俗旅游是实现贵州旅游产业化的重要途径。贵州民俗旅游发展的瓶颈主要体现为内卷化、同质化、合规化、乡村振兴与防返贫衔接机制不健全等。民俗旅游发展的瓶颈破解,需在贵州民俗旅游的特定场域内,对民俗旅游场域关系进行分析与结构论证,同时以实体路径、规范路径和归责路径作为瓶颈破解的实现路径,以此来促进贵州民俗旅游发展和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6.
伍鹏 《特区经济》2008,(4):61-6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能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实现良性互动。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等措施加强保护,此外,还应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口头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民俗、民间手工艺和餐饮老字号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才能够提升宁波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黄荣辉 《改革与开放》2011,(14):181-182
职业院校客家学生的特点有:文化素质不高;学习态度偏差大;认知兴趣偏于直观性、互动性、娱乐性强的活动;喜欢实操性活动,善于直接处理实践问题.教育应做好以下工作:编写通俗易懂的、普及性教材;教学既重视客家文化基础知识的传授又不要求过细;增强教育性、趣味性,使学生产生接受教育的自我需求;具体教学方法、手段上加强直观性、互动性...  相似文献   

18.
谢书民 《特区经济》2011,(10):151-152
商丘古城拥有丰富的文物景观与文化名人资源,多样的民间艺术、习俗资源与饮食文化资源。本文论述了有效开发商丘古城的文化旅游资源,促进商丘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应遵循的几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低碳旅游景区创建与管理已成为旅游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有助于变革当前旅游业发展规划,推动公众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实现旅游发展与保护环境共赢,甚至推动区域内产业的耦合发展。当前旅游也仍存在一些问题,为实现“低碳”转型,应当从软件、硬件以及产品三方面出发,构建低碳旅游景区的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完善景区管理模式、建立景区间的战略联盟,从而推动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