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是当代城市经济发展面临的两大趋势,全球城市选择高度专业化的生产者服务人微言轻其指挥、控制世界经济的产业基础.中国正在快速进行的城市化就特别注意城市化过程中的产业基础问题,因为其关系着城市化能否健康持续发展.城市产业的选择应根据国际产业分工的新规律来加以抉择,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区域,城市经济的发展应根据各地的优势备件,以产业链分工为基础构建新型产业分工体系,这会提高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效率,促进该区域城市经济快速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2.
京津第三产业分工协作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大城市,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正面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的问题,北京和天津尤为典型。京津两市相距不到140公里,在发展第三产业方面,乃至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方面,如果能优势互补,分工协作,不仅有利于两城市各自产业的优化升级,而且有利于两市携手共同振兴北方经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在京津经济基础比较分析[1]的基础上,探讨了京津两市第三产业的差别与联系。一、研究方法本文采用经济基础方法。经济基础方法[1]通常都假设:a.整个区域系统内(这里指全国)没有产品和劳务的交叉贸易;…  相似文献   

3.
城市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经济结构状况。河南中心城市(市区)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显著,且经济结构层次不高,产业支持力度不足,表现为大型骨干企业发展薄弱,缺乏后劲、第三产业构成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缓慢,比重低。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取向是强化第二产业的支撑作用、合理发展第三产业。明确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加强产业集聚力、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的行业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河南中心城市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目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1985年7月12——16日,由中国城乡建设经济研究所发起的全国城市基础设施讨论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就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现状、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1985年8月15——20日,全国第三产业经济理论讨论会在辽宁省兴城县举行。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物资研究所、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和辽宁省商业经济学会联合组织。会议着重讨论了第三产业的科学定义及范围;第三产业同发展商品经济的关系、城市经济的发展与第三产业;城市服务业体制改革方向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鞍山市第三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产业规模和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对全市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但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对税收增长的关联带动作用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与第二产业相比,第三产业税收无论从规模上还是发展速度上都有一定差距,与第三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很不相称,已引起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现从宏观上对第三产业税收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进行测算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潘彤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3):彩插4-彩插5
城市现代化是指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中,以现代工业和科学技术进步作为先导,并把它广泛应用于城市建设和发展中,促进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及生活方式等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转变过程.物业管理作为新兴的服务行业,产业性质决定了它与城市现代化进程存在必然的内在联系,在提高城市的服务功能和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现代化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张诗逸 《新远见》2010,(2):84-93
一个城市的规划在产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取代。如果一个城市在区域规划中没有注意到产业发展的需求,这个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发展都将受到局限。作为区域规划的基本原理,集聚与分散相结合在产业布局中作用举  相似文献   

8.
农民进城务工,已经成为与我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行的发展大趋势.据统计,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接近2亿人.全国第二产业就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业占68%,建筑业占80%;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中,农民工占52%;在城市环保、家政、餐饮服务等行业,农民工的比例更是高达90%.  相似文献   

9.
顾瑛 《企业经济》2003,(1):125-126
随着“入世”成为现实,中国将完全汇入世界经济的潮流之中。旅游业不仅仅是第三产业中的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旅游业是提升城市精神,发展城市经济,创造城市价值,利用城市资源最快的产业,她们创造了城市的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入世后的旅游业应成为城市发展的标志,应与整座城市的发展融为一体。一、旅游业与城市发展旅游业是一个永远朝阳型的产业,她的发展前景与城市魅力极为相关。城市魅力是吸引游客的一种奇妙的引力。她是历史的产物、文化的结晶、城市风貌和个性的体现。旅游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  相似文献   

10.
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的调整始终是一个中心话题,而在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的发展中,城市化也总是一个论述的中心。事实上,产业结构调整与城市化的发展并不是两条毫无关系的平行轨迹。在产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城市化推进对第一产业的优化、第二产业的提升以及对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同样需要以城市为载体,以城市化为依托,并对城市化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武汉城市化水平与城市圈经济发展水平状况,并从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调整出发,提出了发展特色武汉城市圈经济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一个现代化城市必备两大功能:一是经济的繁荣发展,二是抗御灾害的能力。二者缺一不可。没有防卫功能的城市,就不是一个健全的现代化城市;同样,没有地下空间利用,城市的发展将受到很大限制。所以,在和平时期,我们必须牢固地树立国防观念,增强城市防灾、抵御战争毁坏的能力,尤其是提高抗御敌方空中打击的能力。城市人防建设既是城市防卫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抗灾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郴州是湖南的南部地级城市.其经济对第三产业的强调不充分,存在着将第三产业边缘化的倾向.其在一定时期曾经重点发展了第三产业,指望能依靠它来推动其可持续发展,但在传统产业理论的背景影响下,第三产业无论比重还是对国民经济影响力都呈下滑趋势,对全市税收的也远不及第二产业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3.
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背景下,发展枢纽经济能够促进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为交通枢纽的城市,通过集散要素资源、发展枢纽偏好型产业,可以逐渐从交通枢纽发展成枢纽城市。对枢纽经济竞争力的评价主要包括交通枢纽基础设施、综合交通体系、枢纽产业发展和枢纽辐射带动能力等。提升中国枢纽经济竞争力需要在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提升要素资源配置能力、构建枢纽偏好型现代产业体系、促进枢纽区域与腹地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上海第三产业发展规模预测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占的地位日趋提高, 其在一个地区或城市经济结构中所占比重的大小, 已经成为衡量该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考虑到上海市的GDP与GNP差别不大, 对二者不作区分。本文采用GM(1,1)模型对上海市第三产业未来发展规模作出预测,并构造了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组合预测法。1.样本的选取  相似文献   

15.
长沙,向现代化国际性城市迈进──记长沙市创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研讨活动当今世界,城市的现代化与国际化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纷纷把创建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战略目标提上了议事日程。湖南省长沙市如何顺应历史潮流,跟上时代节拍,在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城市经济的空间本质和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城市内部经济发展的空间效益原理西方空间经济研究的传统观点认为:城市是经济活动的中心,是人口和各种活动高度集中的地方。城市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的经济活动与人的数量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而且不同类型的经济活动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都彼此紧密靠近和关联。城市中的制造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一直为城市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制造加工业和第三产业使人们互相依存;而且,第三产业中的服务业只有人在面对面时才能存在和发展。所以,人口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是为了所有人都方便,是经济空间发展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第三产业发展探析刘建萍一、三次产业发展的一般特征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表明,一个国家三次产业的结构特征与该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水平密切相关。一般来讲,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三次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是第一产业最大,其次是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经济结构和城市社会结构的空间投影,城市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促进城市空间结构的转型。新中国成立后,几乎所有的中国城市都经历了由服务性城市向生产性城市的转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0年代的城市改革,使城市在区域中的中心功能地位得到强化,部分城市开始从生产性城市向服务性城市转型,服务经济快速增长,城市空间结构也经历了空间重组和功能转移。本研究运用北京市1949-2010年第三产业各部门增加值数据和主要时段第三产业用地空间布局状况,从产业链、产业支撑、产业融合和服务外包四种服务经济发展模式入手,分析了服务经济作为城市空间结构转型的内在机制和空间演化趋势。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基于产业构成视角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经济增长的产业构成视角切入,就经济增长与贫困减少论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虽然三大产业的增长都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但在减少贫困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非常显著,而第二产业增长的减贫效应微弱。将总体样本分为沿海地区与内陆地区的拓展回归分析表明,只有第一产业增长对沿海地区贫困减少产生显著的影响;相比之下,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均有助于内陆地区贫困减少。进一步研究显示,产业劳动力密集度和不同行业对劳动力技能需求的异质性是导致上述产业减贫效应差异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中国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及理论模型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笔者站在时代的高度,对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的发展作了考察,并借鉴了国外有关城市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对我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及理论模型作了如下的研究。 一、中国城市现代化的指标体系 1.选择指标的依据 城市是经济、科技现代化的主要载体,是社会、经济现代化的物质表现。因此,选择城市现代化指标体系的主要依据就是城市现代化的特征表现。即城市功能多样化、城市产业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