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2.
空间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区域知识存量测度、技术差距以及空间知识溢出方面的研究,对空问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构建出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研究框架,并依据该方向的研究趋势提出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为该领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本文构建了包括国内知识资本、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和地区技术进步的分析框架,通过中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992—2006年的面板数据检验了中国区域R&D投入、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对地区技术进步的影响。研究表明:地区自身科技投入是推动地区技术进步的最主要因素;受中国目前引资结构和质量的影响,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特别是通过FDI企业在当地从事生产活动带来的知识溢出效应并不明显;FDI渠道传递的外国R&D资本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与当地的经济、科技发展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论文对中国FDI引资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企业家精神、知识过滤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将新知识转化成经济型知识,从而产生更多的创新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本文旨在通过构建一个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采用我国2001~2005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家活动、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对新知识转化成经济型知识的作用。主要结论是这两种机制能够有效穿透知识过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2005—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基于不同类型空间权重矩阵,通过建立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创业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效应。结果发现: 我国区域经济水平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机会型创业质量提高对区域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会促进该区域内部及创业水平相近区域的经济增长,但可能抑制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需求型创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可能抑制该区域内部经济增长,但会促进地理位置邻近区域的经济增长;在控制变量中,人力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最强,溢出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两广地区3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各个城市的专业化系数与多样化系数,通过构建包含知识溢出效应的城市产出模型,实证检验了两广地区城市的知识溢出效应,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区域关联与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本文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工具研究了1988-2009年间中国各省区人均GDP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结果显示:一方面,存在着全域范围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并且这种相关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增大;另一方面,局域相关也显示出中国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越来越明显。以一个表征市场潜能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为基础,本文通过计量分析进一步考察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经验分析表明,空间溢出效应是中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市场潜能每增长1%,地区人均GDP增长率将提高0.47%,超过了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弹性值。当然,实证分析也发现这种空间溢出效应会随着地区间距离间隔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8.
在军民融合背景下,军事高科技在民用领域内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军事技术“嫁接”到民用领域,使民品得以跨越式发展,军事技术溢出对民用领域的深远影响受到广泛关注。运用新经济增长理论及新经济地理理论,将军事技术溢出与产业集聚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研究放在同一个框架下,探讨国防科技工业通过军事技术溢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逻辑及机理,并辅以中国案例进行阐释。通过分析可知,在中国某些区域内可以通过军事技术溢出效应促进经济增长,而实现该目标的关键在于满足军事技术溢出的前提条件及具备通畅的军事技术溢出渠道。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协作发展研究框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区域知识存量测度、技术差距以及空间知识溢出方面的研究,本文对空间知识溢出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构建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提出相应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技术路线,为该领域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经济研究》2017,(7):109-123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中国的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这一机制的基础上,本文以中国大陆30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研发要素的区际流动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溢出效应对中国经济增长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考虑不同形式的空间权重矩阵以及模型可能存在的内生性以后,这一结果依然具有稳健性。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之间研发要素的合理流动,统筹区域创新发展,进而促进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1.
论知识可达性与区域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可达性(knowledge accessibility)是指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与其他有关区域(同样也包括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知识流动(溢出)的便捷程度。知识分布的空间差异是理解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高度可到达(可进入)的区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区位依赖(location-dependent)”。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一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独立的。知识可达性的高低(或大小),反映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知识交流的“机会”和“潜力”,而这种接触机会、接触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知识可达性(knowledge accessibility)是指一个区域(国家、地区、城市)与其他有关区域(同样也包括国家、地区、城市)之间,知识流动(溢出)的便捷程度。知识分布的空间差异是理解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经济差距的关键性因素。经济增长主要发生在产业集群高度可到达(可进入)的区位。从这个意义上讲,显示了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区位依赖(location-dependent)"。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一国一地区的发展都不可能是独立的。知识可达性的高低(或大小),反映了某一区域与其他区域进行知识交流的"机会"和"潜力",而这种接触机会、接触潜力是区域经济发展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扩展的索洛增长模型的框架基础上,从理论上阐述了发展保险业、促进保险业竞争及反垄断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运用中国31个省市在1999—2008年间的面板数据,利用联立方程模型(3SLS)和系统GMM方法进行了计量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保险业发展和保险业结构从垄断向竞争的调整可以有效促进经济增长。基于此,我们构造相对保险深度指标对全国样本进行分类,并未改变上述实证结论。但保险业与其他行业的互动、保险业结构与经济结构的相互作用,在影响经济增长的方式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 相似文献
14.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贸易自由化能否对一个国家的产出水平产生影响,能否为国际经济带来收敛,这是一个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假设国家之间构成一个知识网络,贸易中存在非线性的知识溢出,模拟了单边或多边关税下调对一个国际经济增长的收敛行为。研究结果表明,进入WTO体系后关税下调并不总意味着收敛的出现,收敛性依各经济体的初始状态和学习能力的大小而出现复杂行为,在知识网络体系单元取向上,网络的溢出参数——学习能力是决定性因素。多区域系统一旦出现收敛,则不会以牺牲富国利益为代价,即收敛是以低水平稳态向高水平稳态转移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15.
郭嘉仪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3):25-29
知识溢出的提出最早可以追溯到Marshall对外部性的讨论,自新经济地理理论以来,知识溢出更成为了近年来研究区域经济学增长、产业集群创新等领域不可缺少的变量。首先,通过回顾国内外学者对知识溢出的研究,发现知识的非竞争性和部分排他性是知识溢出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产业内知识溢出和产业间知识溢出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程度各异的影响;其次,因地理距离和社会距离的存在,限制了局部区域知识的外溢,知识溢出具有空间局域性特征。在一定范围内,人力资本流动、商品贸易、FDI、合作研发、非正式交流等活动均成为了知识溢出的途径。尽管知识溢出是无意识的行为,但知识在流动中留下了可追溯的痕迹,并可通过知识生产函数法、专利引用文献法、C-H模型进行测量。最后,文中还展望了知识溢出在解释企业创新决策行为、产业集群创新、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的应用,并指出下一个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产业-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增长的结构因素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两类结构。随着责任经济的不断发展,两种结构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双方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影响着区域的经济增长。本从两的结合角度,通过历史、实证的分析方法,来研究这一结合体对省级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认为产业-空间结构是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溢出最早属于经济学范畴的问题,经济学从古典到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中,学者们日渐关注与经济发展相关的内生变量。技术的内生性首先被肯定,知识溢出凸显的重要作用也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亦丰富起来,呈现出多角度、百花齐放的研究态势。已有研究主要对经济理论、经济地理理论、创新理论、区域经济理论、贸易理论诸多领域给予了补充,促进了交叉学科的发展,也更为科学和全面地解释了知识溢出的经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中国应对日趋复杂国际经济形势的有效手段。文章着眼区域经济韧性的内涵,从风险指数、稳定指数、流通指数和创新指数综合构建经济韧性评价体系,分析区域经济韧性作用机制和产业多样性对中国经济韧性提升的作用机制。针对2008—2019年31个省份采用空间杜宾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产业多样性对经济韧性空间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多样性和经济韧性空间上均存在显著自相关性。中国经济韧性发展趋势良好,但差距显著,且发展不均衡,高低、低高异常集聚省份数量在减少,高高聚集以东部地区省份为主,西部各省份一直处于低低聚集和低高聚集的类型。产业多样性对中国经济韧性提升的影响显著,且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对邻近省份的影响作用大于对本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产业结构多样化与专业化之争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长期热门话题,区域经济韧性概念为区域发展产业结构多样化抑或是专业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研究视角。近年来,经济遭受2008年金融危机、第四次产业革命兴起等外部冲击后,长期处于下行态势。基于2009-2018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产业多样化与产业专业化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产业结构多样化对本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但会降低邻近城市的经济韧性;产业结构专业化对本市和邻近城市经济韧性起到提升作用,能够更好地发挥自身竞争优势,优化资源配置,形成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