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和科技强国。20世纪70—80年代,由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国的世界经济与科技优势地位严重下降。在一些关键科技领域,美国面临日本、西欧和前苏联的严重挑战;在许多重要经济领域,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不如日本、西欧。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的头号对手前苏联解体,其继承国俄罗斯经济科技  相似文献   

2.
“世界工厂”是对“世界经济增长重心”这个概念的通俗叫法,来源于对19世纪英国工业革命的摇篮兰开夏郡的美称。当时英格兰东北部的兰开夏郡拥有大量失业的农民和来自非洲、欧洲其它国家的廉价劳动力,第一次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技术,大大促进了英国在纺织、钢铁、机械、采煤等产业上的崛起,并带动整体制造业的发展。于是英国以其占世界30%-50%的制造产量、20%-25%的贸易量而主宰了世界经济,成为第一个“世界工厂”。其后美国、日本先后于19世一、“世界工厂”的原意产业走纪90年代和20世纪70年代崛起成为“世界工厂”。纵观三大世界工厂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制造大国。制造业的工业增加值已居世界第四位,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现已有100多种制造产品的产量成为“世界第一”,其中产量占世界第一的产品占全球份额为:彩电29%、洗衣机24%、电冰箱16%、空调30%、电话机50%、显示器42%、真丝70%、拖拉机83%、集装箱83%等。中国经济20多年来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制造业,其增加值占GDP的54%;财政收入的一半来自制造业;20世纪90年代以来制造业占出口的比率在80%以上。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一、装备制造是制造业的核心 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高度发达的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和先进的制造  相似文献   

4.
潘岳 《开放导报》2002,(8):18-19
中国加工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 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凡是扮演过"世界工厂"角色的国家,如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和日本,都有着三个明显的基本特征:一是能够在全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二是能够掌握和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并能够领导全球市场潮流,三是能够在国内形成高度专业化的分工合作体系.这些特征的形成过程,就是各国发挥其比较优势以建立"世界工厂"的过程.能否发挥比较优势,即是判断一个国家是否成为"世界工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和查理·巴倍奇机械和制造业管理理论的指导下,英国工商企业在18、19世纪的生产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使英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最发达国家.进入20世纪以来,在泰勒的科学管理、福特的移动式装配流水生产线、休哈特的质量控制等一系列管理思想和技术的推动下,美国经济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美国在本世纪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20世纪60、70年代,日本创造性地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和准时制生产技术,使日本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相似文献   

6.
《民营视界》2004,(3):1-1
中国真的成为世界的制造中心了吗?中国离世界制造中心还有多远?2001年世界500强中,中国无一家制造企业上榜。2002年中国制造业的产值占全球GDP的3.7%,是美国的11.5%,日本的20%。中国并未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相似文献   

7.
<正> 中国加工制造业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从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的发展进程看,凡是扮演过"世界工厂"角色的国家,如19世纪的英国,20世纪的美国和日本,都有着三个明显的基本特征:一是能够在全球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二是能够掌握和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并能够领导全球市场潮流,三  相似文献   

8.
美国制造业变革的特征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造业对于美国经济的发展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50年代初期,制造业是美国经济中最主要的产业,其产出和就业均占总量的30%左右。但随着经济服务化趋势的增强和国际竞争格局的转变,美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能力在70年代明显减弱。从8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积极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在信息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之下,制造业自90年代以来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变化使美国制造业对本国经济及世界经济产生一些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由于技术进步加快和全球竞争加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日本兴起,随后欧洲和美国跟进。自20世纪70年代末起,产业联盟开始在全球蓬勃发展。在中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要,各种产业联盟也逐渐催生。中国政府越来越意识到产业联盟对于推动产业  相似文献   

10.
马霖霖 《走向世界》2014,(49):22-24
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日本等得到发展;60年代欧洲的许多农场转向生态耕作,70年代末东南亚地区开始研究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世界各国农业发展的共同选择。如今在山东,生态农业的浪潮早已扑面袭来,是这个时代发展农业的新风尚。  相似文献   

11.
一、导言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制造业投资和生产的重心正在由传统制造业强国(美国、日本、韩国、欧洲)向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转移。上世纪90年代。长期处于统治地位的欧美发达国家的家电生产规模开始萎缩:而在七八十年代成为家电制造王国的日本和90年代异军突起、大有后来居上之势的韩国,近年来也开始逐渐放弃整机的制造,把关键技术和零部件的研发作为本国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12.
周金贵 《北方经济》2010,(15):76-77
一、引言 20世纪60年代.美国金融界为了突破政府的金融管制.开始了金融创新活动,日本、英国等经济发达国家也参与其中.金融的地位迅速提高.金融交易规模迅速扩大。70年代.金融市场中的货币流通速度波动得更剧烈.金融市场和金融活动几乎成为这一阶段经济学家研究货币流通速度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一、国外企业融资发展情况从目前发达国家情况来看,企业融资大致分为两类:以银行贷款为主的融资模式,主要以日本、韩国及德国为代表;以证券融资为主的融资模式,主要以英国及美国为代表。(一)日本20世纪70年代中期前,日本企业一直以银行融资为中心。70年代中后期以后,日本的融资方式渐渐转为以证券融资、间接融资和内部融资三种方式并重的融资策略。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银行的地位逐渐下降,证券融资逐渐成为外部融资的主要方式。90年代以来随着金融市场的逐步国际化自由化,  相似文献   

14.
韩国船舶工业强调实现产业由"量"的发展向"质"的发展路径转变;而日本船舶工业在强化其技术竞争优势的同时,则更加注重促进其产业的蜕变。自1949年美国占领军当局批准日本造船业重新开工至1956年,日本仅用了七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位居全球第一的造船大国。20世纪70年代在船舶业起步的韩国后来居上,在21世纪初期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造船大国,并在继续提高造船能力的同时,逐渐由大变强,跻身世界主流海洋工程装备供应商方阵。称雄之路二战后,日本作为战败国,受到政治和经济的限制,舰船生产一度停止  相似文献   

15.
美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台实施了一系列的先进制造业发展计划,敏捷制造、智能制造成为其先进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在政策支持上,美国以创新政策引领,推动官产学研合作,助力大中小企业积极参与,依托其"软实力"自上而下重新塑造制造业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美国经济的表现已经成为世界全球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20世纪50年代与60年代,欧洲各国和日本是世界经济舞台上光辉夺目的明星,由于受到高边际税率的阻碍,美国的经济发展显得非常萧条。20世纪70年代,由于国际货币制度崩溃和西方世界爆发耻全面的通货膨胀,恶化了西方各国的财政状况。  相似文献   

17.
战后50年,日本经济的发展举世瞩目。上世纪80年代初期日本仅用几年时间连续赶超意大利、法国、英国和德国,成为亚洲第一强国和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强国。日本的贸易和制造业直逼美国,在电子、汽车、钢铁和造船等领域更是将美国打得毫无招  相似文献   

18.
日本在工业化时代成功地追赶上欧美,在20世纪80年代被誉为"世界工厂",那么,工业化时代"日本制造"的主要特点和经验是什么呢? 高度重视生产现场 技术革新包括"产品革新"和"工程革新","产品革新"主要解决制造什么的问题,"工程革新"主要解决如何制造的问题。最近,日本学者指出,美国擅长的是"产品革新";而日本擅长的是"工程革新"。换句话说,美国人长于在"制造什么"方面的革新;而日本人长于在"如何制造"方面的革新。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信息化的浪潮汹涌而来,许多国家制订了旨在提高自己国家在未来世界中的竞争地位、培养竞争优势的先进和制造计划。在这一浪潮中,美国走在了世界的前列,给美国制造业改变生产方式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美国想凭借这一优势重造在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从1991年研究启动到1994年《21世纪制造企业战略》出炉,“灵捷制造”——这种面向21世纪的新型生产方式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20.
新经济为传统产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结束时,日本经济与美国经济相距甚远,那时几乎无人能够预见日本经济可在不长的未来赶上美国。但是从50年代初开始日本经济维持了三四十年的快速增长。在与美国的一些传统优势产业如汽车业的竞争中,美国反而处于劣势。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网中经数据栏目所整理的世界银行的资料,仅20年的时间,日本的人均 GNP 到1970年时已经与美国持平,其后日本的人均 GNP 一路领先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许多专家、学者看好日本经济,认为美国已经像英国一样从巅峰走向衰败,美国的经济地位将会被日本取代。但是到了9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