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日本通产省发表了“90年代日本通商产业政策展望”,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整个90年代日本通商产业政策的全部轮廓,尤其是重点阐述了关于90年代日本通商产业政策的三大政策目标及所需解决的主要政策课题,基本上展现了日本未来通商产业政策的动向和发展趋势,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现评述如下: 一、所谓对国际社会做出贡献和推进自我改革日本通产省提出这一目标的主要背景是,虽然日本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尤其是1986年12月以来持续49个月以上的“大型景气”,使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经济地位越来  相似文献   

2.
日本作为最早实施产业政策的国家,其政策效应备受世人关注。全球性金融危机重新引发了政府通过产业政策拯救陷入危机的企业,并引导产业发展方向的新高潮。后金融危机时代上台的日本民主党政权,根据"新增长战略"提出了重振日本经济,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长期产业政策。而作为未来增长产业的前瞻性扶持政策,今后日本产业政策的重点在于创造"需求"为主、扶持"软产业"出口以及培养产业活力上。日本产业政策的重大调整对同样面临着后危机时代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中国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刚刚过去的20世纪90年代,日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以往相比是很不顺利的,作为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力之一的政府产业政策衰微已是不争的事实。文章,认为衰微的主要原因在于:一,经过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产业政策赖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已经空前弱化,已经再也不能象过去那样保护和扶植有关的产业,而充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竞争成了时代主旋律;二,90年代日本经济的持续萧条从需求等方面抑制了产业政策作用力的发挥;三,90年代产业政策自身的若干特点,如目标的模糊性和操作的艰巨性也使得它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最后,文章还预计,在新的世纪里日本产业政策的衰微还将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4.
阮萌  杨海水 《开放导报》2005,(4):105-108
二战后日本产业政策曾被广泛运用,并被认为对日本经济的赶超产生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日本产业政策体现如下特征:立足于世界市场;充分利用产业结构发展规律;政府主导与市场结合的多样化政策手段。但日本产业政策的运用也引起了一定的争议,我国产业政策在借鉴日本产业政策的手段时,一定要处理好产业保护与调整资源禀赋结构、根据产业演进规律来选择合适产业升级方式、产业政策与金融市场的发展相适应、政府适当干预与发挥市场优势等关系。  相似文献   

5.
产业扶持政策是日本产业政策中最成功、最具有特色的一部分。日本产业政策以结构政策为重点。产业扶持政策的基本目标就是对产业结构进行主动调整,以实现经济赶超和最大国际比较利益。为借鉴日本产业扶持的成功经验,有必要考察其政策的理论依据。1.社会振兴费用与产业扶持。产业扶持政策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纯粹经济性目的方面的依据。但对这一经济性目的需要有两点说明:一是产业扶持政策所依据的经济性目的不是个别企业的经济性目的,而是最大程度地获取“社会福利”,即社会整体利益基础上的经济性目的;  相似文献   

6.
战后日本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日本政府制定并实施了符合国情的产业政策,是其重要的原因之一。七十年代以来,不少世界性组织,如联合国工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世界银行等等,也都把产业政策视为日本经济成功的秘诀。在日本,产业政策是以产业和企业为对象,由通产省等省厅制定,并由中央和地方政府推行的“产业行政干预政策”。通产省是日本制定产业政策最多的一个省,该省在战后四十年间制定的主要法律就达150多项。日本产业政策的主要内容有三大方面:(1)产业结构政策;(2)产业组织政策;(3)产业环境政策等。战后日本的产业政策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日本产业政策再评价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日本的产业政策果真如我国所宣传的那样,是成功的范例吗?在回顾了学术界的一般性评价,并从政策设计、重点产业选择标准及制定依据等方面考察了产业政策的合理性之后。特别是根据事实对产业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了重新评价和分析,得出的基本结论是:日本的产业政策并非卓有成效,它不是日本经济发展成功的要素。这个结论启示我们必须加快推动中国的市场化经济改革。  相似文献   

8.
从战后50年代到目前,就整体经济发展而言,韩国共经历了“经济恢复”(1953-196l年)、经济发展(1962-1979年)、经济调整(1979-至今)三个时期.但就具体产业结构和政策的调整来看,则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50年代的进口替代阶段(1953 -1962年),重点是保护和促进以轻纺工业为中心的非耐用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借以满足内部消费需求,稳定经济和社会;第二、6o年代的出口导向阶段(1962-1972年),主要是将经济的发展重点由内部市场转入国际市场,由抑制出口变为以出口带动经济运转,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工业化步伐和资本积累;第三、70年代的重化工业发展阶段(1973-1979年),其目标是强化工业基础,即建立以重工业为核心的工业基础,提高工业资本的有机构成,改善工业技术构成.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出口竞争力;第四,80年代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的重新调整时期.  相似文献   

9.
<正> 战后日本通过引进技术,结合自己开发,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较少的代价,使日本科学技术迅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对日本经济的崛起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日本技术引进所以能获得显著成果,其中一个重要经验是日本政府对技术引进的宏观管理是比较成功的。它既充分发挥私人企业的活力,以加速技术进步,增强其竞争能力,积极扩大国内外市场;又控制私人企业经营的盲目性,使其技术引进和技术革新活动适应国家技术政策、产业政策的需要,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总目标。本文就战后日本技术引进宏观管理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一些探讨。一、根据各个经济发展时期的战略目标和产业政策,并从本国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出发,有重点、有步骤地引进国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步履维艰的日本产业结构调整于强战后以来,日本经济经历了长时期的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增长。实现这一“日本奇迹”的一条重要成功经验在于适时的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调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日本利用有利的经济环境,推行吸收战略,在广泛引进欧美亢进技术的基础上迅...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日本同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正兴起一场以电子技术为中心的新技术革命的高潮。这场革命猛烈地冲击着日本经济和社会生活等各个角落。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是中小企业最多的国家,新技术革命的爆发,给在日本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中小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一、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中小企业的稳步发展自战后五十年代中期开始,日本中小企业与大企业一道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中小企业在1963~1972年的10年中增加了120万家;但自1973年日本经济进入低速发展时期以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八五”计划时期的结束和“九五”计划时期的开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谈谈产业政策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系。 一、新产业政策的若干特征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要点是: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切实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优化发展对外经济贸易;促进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信用调节是宏观经济管理的一个重要杠杆。它在战后日本经济不同发展阶段中曾被广泛利用,起到了不同的作用,体现了不同的特点。(一)经济恢复时期的复兴金库贷款日本政府在战后经济恢复时期推行倾斜生产方针(又称重点生产方针)的产业政策。对煤炭、钢铁、电力、化肥等重点工业部门由复兴金融金库提供巨额优惠低息贷款并重点供应  相似文献   

14.
战后,日本政府在干预和控制经济方面,比起其他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更有成效。金融政策是日本政府用来干预经济的主要手段之一。五十年代中期,日本经济开始起飞,经历了长达18年之久的持续高速增长时期。创造了“奇迹”之后,以第一次石油危机为转机,1974年起转入了稳定增长时期。不论是经济高速增长时期,还是稳定增长时期,日本政府都比较有  相似文献   

15.
<正> 加入WTO,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以及融入经济全球化大潮的进程进入一个新阶段。如何在对外开放中保护民族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是一个十分现实的问题。日本在追赶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其在产业、贸易、投资等方面的政策法律变革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手段贯彻实施产业政策。日本政府发展经济的基石是产业政策,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强有力的手段贯彻产业政策,有  相似文献   

16.
日本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与经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合作一体化进程加快,临港产业作为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的增长极,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日本从很早开始便十分重视临港产业的发展建设,采取各种政策措施促进、保障临港产业的蓬勃发展。日本促进临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是涵盖了国家经济计划、产业政策、港口政策、投资政策、技术政策和贸易政策等多方面,各种政策目标统一、层次性强、相互配合,带来了日本临港产业的蓬勃发展。我国近年来临港产业发展迅速,参考日本的成功发展经验有助于我国临港产业政策体系的规范和建设。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作为中国企业管理考察团的一员,参加了在东京举行的中日经营管理东京讨论会。经过五天同日本企业管理的学者、专家、企业家们深入而热烈的讨论,我们进一步了解了日本企业发展的动向、面临的问题及其成功经验。感受较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经营观念和管理技术的新发展从五十年代开始,随着日本经济进入复兴时期,产生了提高生产性的经营观念。在这以前的产业合理化运动是以资本家为中心,工人处于从属地位。而提高生产性,就是要站在更  相似文献   

18.
日本经济结构转型与产业升级路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战后日本经济景气循环的全景考察,发现中国经济现状和日本20世纪70年代具有很大的相似性。1970前后,日本进入大众消费的阶段,经济增长的所有要素贡献率都呈下降趋势,日本政府通过调整产业政策,促进制造业升级换代,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对比日本的发展历程,中国应加快政府职能转换和产业转型的步伐,扩大国内消费,避免经济的过度虚拟化。  相似文献   

19.
战后初期,由于战争的破坏,日本的主要产业基本上处于瘫痪状态,很多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处于劣势地位,对外贸易连年逆差。日本政府为扭转这种不利局面,全面推行了“贸易立国”、“输出第一”的经济战略。在这一战略方针指导下,日本的中小企业通过降低成本等多种途径,提高了商品的国际竞争能力,使商品输出取得了迅速的发展。一、战后中小企业商品输出的发展战后初期到五十年代前半期,是日本中小企业商品输出的初步发展时期。这一时期,在  相似文献   

20.
战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日本出现了所谓“消费革命”,其核心是以电视机、洗衣机和电冰箱为代表的耐用消费品的大普及。这次消费革命是和“岩户景气”(指1959—1961年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编者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大规模技术革新成了消费革命产生的直接原因。今天,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的浪潮正方兴未艾,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