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调研国内外柳树修复土壤镉污染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短轮伐期矮林柳对土壤镉污染的提取情况,旨在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种植某些短轮伐期矮林柳并收割其地上部分,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内对土壤镉(Cd)污染治理效果较好。与其他重金属和物种相比,柳树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大、Cd的累积浓度较高,柳树对Cd的吸收量也较高。柳树对Cd的有效提取要求:①选择适合的污染土壤;②每年落叶之前反复收割其地上部分;③最后对整个植株(包括根以及地上茎)进行收割。结果表明,柳属植物是提取土壤中Cd的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植物修复材料,尤其适用于低Cd污染的棕地和农田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2.
在调研国内外柳树修复土壤镉污染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短轮伐期矮林柳对土壤镉污染的提取情况,旨在为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提供科学依据。研究表明,种植某些短轮伐期矮林柳并收割其地上部分,在一定的生命周期内对土壤镉(Cd)污染治理效果较好。与其他重金属和物种相比,柳树地上部分生物量较大、Cd的累积浓度较高,柳树对Cd的吸收量也较高。柳树对Cd的有效提取要求:①选择适合的污染土壤;②每年落叶之前反复收割其地上部分;③最后对整个植株(包括根以及地上茎)进行收割。结果表明,柳属植物是提取土壤中Cd的一种既环保又经济的植物修复材料,尤其适用于低Cd污染的棕地和农田土壤修复。  相似文献   

3.
湖北省大冶市铜绿山矿区植被具有累积Cu元素的极端生境条件。研究了铜绿山矿区植物对Cu和其他元素转运吸收能力,探讨了铜绿山矿区野生优势植物的生态修复潜力。结果表明:铜绿山矿区土壤中Cu、Cd含量远超湖北省土壤背景值且高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Zn、Mn污染程度相对较轻;不同种类植物累积Cu能力差异较大,狗尾巴草体内含Cu量最高,同时对Ni和Mn吸收能力也较强。可考虑将狗尾巴草、苣荬菜、菌陈蒿、酸模等植物作为Cu矿区生态修复的主要备选物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大冶湖流域底泥中重金属含量、污染程度以及分布特征,对大冶湖各子湖及周边港渠水体和底泥中重金属Cu、Pb、Cd、Zn、Cr进行实地采样和分析研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程度和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并对表层和深层底泥中的重金属污染物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冶湖流域水体及底泥已受到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三里七湖、罗桥东西两港污染最严重;大冶湖流域是Cd重污染区,重金属污染程度依次为:CdCuPbCr≈Zn;各监测点的重金属元素综合潜在危害程度均为"极强",表明大冶湖流域底泥重金属污染严重;Pb-Cd、Pb-Cr、Cu-Zn、Zn-Cr之间显著相关,说明这些重金属来源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5.
在某有色金属公司铜矿露采车间排土场设置的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样地上种植了意杨、刺槐、泡桐、构树,并设对照样地,以研究不同木本植物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4种木本植物修复能不同程度地提高重金属污染土壤微生物数量、种类、活性、群多样性指数、土壤酶活性及土壤肥力,其中泡桐对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最好,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以安徽省铜陵市冬瓜山杨山冲尾矿坝土壤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空间分布特点采集了表层与剖面23个样品,系统性地分析了6种重金属元素(As,Cr,Cu,Pb,Ni,Zn)的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法,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对该地区的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通过3种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即As和Cu元素污染较为严重,生态危害性强; Zn元素污染较轻,具有轻微的生态危害; Cr,Pb,Ni元素均未达到污染水平,具有轻微的生态危害。重金属污染程度与矿产开采活动密切相关,该评价结论可为矿区土壤环境的进一步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螯合剂辅助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技术是一项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化学-生物联合修复技术。主要综述了该项技术的原理、影响因素及相关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蓖麻及其对重金属的积累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蓖麻不仅具有重要的环保功能和较高的经济价值,在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和土壤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潜力。阐述了蓖麻的生物学特性,探讨了蓖麻对重金属的吸收和积累作用,提出了利用蓖麻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论文通过采集河北平原农业表层土壤样品,分析了重金属Cu、Zn、Cr、Cd、Ni、Pb、Hg及类金属As的含量。首先运用ArcGis预测了重(类)金属的空间分布图,然后通过地累积指数法(Igeo)对研究区农业土壤进行了污染程度评价,最后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重金属污染物来源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表明,除Ni、Cr、As外,Cu、Zn、Cd、Pb、Hg重金属大于当地土壤背景值,尤其是Cd、Hg的大部分样品地累积指数大于1,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空间分布图显示,Cu、Zn、Cd、Pb和Hg重金属分布范围广,尤其是Hg元素。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重(类)金属主要来自于施肥、燃煤、汽车尾气等多方面污染。通过上述结论,论文提出了防止重(类)金属污染的相关的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通过探讨4种典型草坪植物(白三叶、紫花苜蓿、高羊茅及四季青)的耐铜(Cu)能力,筛选出适宜于修复矿区Cu污染土壤的草坪植物,从而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系统构建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随着Cu浓度增大,4种草坪植物的株高、茎粗和生物量均显著下降,生长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不同植物的Cu生物富集系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表现为地上部分的生物富集系数显著小于地下部分的生物富集系数。4种草坪植物的Cu转运系数也存在差异,但均小于1。添加外源Cu 100mg/kg时,四季青的Cu转运系数为临界点;而添加外源Cu 250 mg/kg时,高羊茅的Cu转运系数为临界点,两者均表现出较好的Cu污染修复能力,可作为修复矿山Cu污染土壤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