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昨天,垫江县砚台镇定安村村民雷有峰望着地里即将收获的30亩榨菜,往日的烦恼已不复存在: “去年种了20亩榨菜用了3天才全部搬到主公路上,还花去人力工资 300元,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我只管种,再也不悉搬运了。”今年,该村将“村村通”升级为“户户通”,水泥路延伸到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2001年,黎平县茅贡乡中闪村260多亩野生核桃树结出了一串串金灿灿的核桃。203户农民发了一笔不小的“核桃财”。中闪村地处黎平县大山深处,森林茂密,野生核桃是该村的土特产。随着核桃的食用和药用价值日益为人们所重视,核桃十分走俏市场。该村核桃的丰收招来了湖南、福建、安徽等地客商,他们以每公斤4元的价格将10万多公斤核桃抢购一空,农民收入41万多元,户均2000多元。为了扩大产量,该村农民准备在近几年再扩建野生核桃800亩。中闪村农民喜发“核桃财”$黎平县农调队@唐学章  相似文献   

3.
赣榆县厉庄镇谢湖村1989年开始开发山区种果树,如今60多亩大樱桃全部进入了盛果期,连续8年丰产稳产,产量由原来的每亩1000多斤提高到现在的3000多斤,且品质优良,在江苏省农林厅的优质水果评比中,红灯大樱桃品种被评为优质果品。市场上,每公斤大樱桃卖到20元,亩收入超万亩。今年,该村又发展大樱桃1200多亩。常言道“樱桃好吃树难栽”。由于当时的村民们对大樱桃的效益还持观望  相似文献   

4.
面对农副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在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和农民不知道种什么才能赚钱的时候,江苏省响水县潘庄村认准了一条发展梨树生产的路子。目前已发展到1500亩,占总耕地面积的51.7%。梨树,在这里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摇钱树”。一是增加了农民收入。该村每亩梨树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比种植粮棉效益高出近4倍,比种植其它经济作物综合效益高出32%。发展梨树提高了种植业经济效益,去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1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增幅列全县农业村之首。一组王道礼家有80多岁老人和残疾弟弟,人多劳少,是全村有名的特困户,他栽了45亩梨树,仅…  相似文献   

5.
宜黄县棠阴镇桥上村有7个村民小组,202户,401个劳动力,2095亩耕地(若田2045亩),9860亩山林(其中荒口4200亩)。1982年实行林业“三定”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的办法,除将占山林面积三分之一的衡疏林划分给社员经营外,其余山林和原的集体财产仍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管理,为发展村级经济打下了基础。1983年以来,该村利用上级投资和劳动积累,首先建立了林场、柑桔园两个材办“绿色企业”,接着又利用“绿色企业”积累起来的经济实力兴办了胶板厂、锯材厂、砖瓦厂、饲料加工厂、鱼塘等5个村办企业,现已收回了全部投资,1990年村级经济纯收入达30500元,一跃成为全县村级经济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6.
干河村位于织金县的南面,距县城30公里,是熊家场乡北面的一个“内陆区”。全村有5个村民组350户1350人,总耕地面积1328亩。过去,由于村民文化素质低,村党支部涣散,加上村领导班子工作透明度不够,特别是村组财务不清,群众意见大,上访不断,干群关系一度紧张。1998年,乡党委对该村“两委”进行了调整。新班子上任后,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因地制宜、大胆开拓,经过三年努力,使干河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人均吃粮从300公斤增加到450公斤,人均收入由500元增加到1400元。一、以“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7.
1998年5月,河南省鄢陵县大马乡龙马村在收夏征款前给群众又发了一份“明白卡”,为应付上级检查,在农业税一栏里填写的款数为人均20.93元,并按该款数开始向农民收钱。两张“明白卡”弄糊涂了群众,也引起群众的警觉。他们遂到县有关部反映问题,要求查帐。1998年8月,县、乡、村联合成立查帐组,并查出以下事实:1997年该村农业税应收24210元,实收49299.9元,乡村统筹提留款应收103784.18元,实收113329.对元,1998年该村人均负担为110余元,实为204.35元。清查组还查出1995年至1997年三年间,该村向群众多摊派小麦sl748公斤,且没…  相似文献   

8.
四川涪陵地区五荒“拍卖”的调查与思考蒋志伟一、五荒拍卖的起始及现状1994年4月涪陵地区南川市神童镇金钟村首开该区乃至四川省拍卖非耕地之先河,将该村有林地50亩30年的经营使用权,以2万元的底价,经本镇及綦江县莲花乡5户农民几番竞争,最后由金钟村农民...  相似文献   

9.
7月24日,在湖南省蓝山县祠堂圩乡岩头坪村的千亩紫茄基地,人头攒动,来自广东、深圳客商在这里收购紫茄。农信社信贷资金的持续支持,使该村的紫茄种植面积已发展到500多亩,全部与沿海地区客商签订了销售合同,每亩均收入在30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给该村村民带来150万元收入,特色农业有力推动了蓝山县农村致富。  相似文献   

10.
蜂斗菜,在日本是名贵的日常保健蔬菜。随着蜂斗菜的大田人工种植技术在浙江省德清县试验成功,当地不少农民开始种植这种野菜专供日商。2000年该县种植蜂斗菜面积达到2000亩,每公斤收购价从0.5元一路攀升至2元,农民每亩平均收入高达7200元。因此,此菜被农民称为“效益菜”。受效益刺激,2001年德清农民纷纷种植蜂斗茶,面积一下子扩大到7000亩,而日商见机却推迟下单,收购价一路下跌至每公斤0.3元。本想靠种蜂斗菜发财的农民不但没赚到钱,还赔进了生产成本,致使大量的蜂斗菜都烂在了地里。“效益菜”成了…  相似文献   

11.
霍山县“温饱工程”是该县在高寒地区推广的一项水稻增产配套技术,措施包括选用良种,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治理,垄作免耕,化学除草等五项。实施5年来表明,“温饱工程”与非“温饱工程”相比亩增产113公斤,亩增值157.8元,亩总成本减少58.29元,亩用工减少3.5个。人均粮食产量从1991年的230公斤提高到1995年的370公斤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大姚县新街乡碧么村委会屏风山村民小组干部群众团结一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打基础、兴科技、培产业、抓管理,去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51万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40元,预计今年经济总收入近7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2500多元。如今全村一条平整的水泥路把各家各户连接在一起,村在林中,林在村中,家家户户有高档电器、家具,户户通路、通电、通水,人均有1.58亩高产稳产的农田地,森林覆盖率达100%,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尤如“世外桃源”一般,初步做到了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管理民主、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成为了楚雄州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大姚县新农村建设品牌示范村。  相似文献   

13.
对赣南实施“果业工程”的几点建议罗雍近10多年来,赣南实施“果业工程”,在“山上再造一个赣南”,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96年预计可新开发脐橙、甜柚面积30万亩,1997年全区果业开发面积将发展到280万亩,年产水果总量84亿斤,产值可达100亿元以...  相似文献   

14.
金坛市朱林镇刘家前村是一个只有659亩耕地、212户农户、510人的小村,通过大力发展无节水芹,农民收入步步走高。今年,全村种植面积达540亩,占该村耕地面积的82%,仅此,人均将收入近6000元。  相似文献   

15.
正"土地租金由原来的每亩100多元提高到500多元。到橘红产业基地干活,每天还可以领到80元的工钱,橘红产业真是我们的摇钱树。"陆川县马坡镇新山村村民刘韩敏说。近年来,陆川县已规划建设3000亩橘红扶贫产业示范区,大力发展橘红产业。"每年仅橘红产业这一项,村民直接收入300余万元,平均每户增收过万元。"据该村负责人介绍,目前该村流转土地4500多亩,发展橘红种植3400多亩,其他中药材300多亩,特色水果300多亩,并发展以陆川  相似文献   

16.
<正> 新年伊始,湖北鄂州市葛店罗庄村村民程学文将自家的精养鱼池“盘了个存”,鱼很快被鱼贩子一抢而空,望着大把的钞票,他乐得脸上开了花。这是该村建起800亩“水上银行”带来效益的一个镜头。罗庄村地处偏远,交通不便,一直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去年年初,该村借农业产业结  相似文献   

17.
绿化村是贵州省黔西南州顶效开发区的种桃专业村。该村自1999年桃林成片挂果以来,每到桃熟时节,就有邻近各县市及来自昆明、南宁、贵阳等大中城市的众多客商,前来批量收购“绿化桃”,而且出价不低。就拿今年来说,桃子刚刚成熟尚挂枝头,就全部找到了如意“婆家”,普通早熟桃每公斤批发价平均1.6元,晚熟优质桃每公斤批发价平均2.8元。全村人均仅此一项年纯收入1200元以上。“绿化桃”缘何如此俏销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靠优质品种赢得消费者青睐,靠产品成熟的时间差赢得市场商机,是“绿化桃”俏销的最主…  相似文献   

18.
《农村经营管理》2005,(9):42-43
在重庆市及三峡库区的腹心地带,有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滨长江,扼乌江。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多葬于此,所以称之为“涪陵”。涪陵是中国的榨菜之乡,是榨菜生产的发祥地。涪陵榨菜历经百年沧桑,以其“鲜、香、嫩、脆”的特色超群卓立于酱腌菜行业之林,与欧洲的酸黄瓜、德国的甜酸甘兰齐名为“世界三大名腌菜”,饮誉海内外,涪陵榨菜也因此而发展成为一大产业。涪陵目前是国内最大、最多、最集中的榨菜产区,其产量从1898年的0.1吨发展到2004年的70万吨。涪陵榨菜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榨菜生产经营企业集团,走出了一条“榨菜农业产业化”之路,成为带动榨菜产业发展的“火车头”。  相似文献   

19.
我叫彭友达,今年45岁。浙江温岭市箬横山前长山村人。近几年,温岭的“玉麟西瓜”闻名全国,成为省名牌产品、省驰名商标,本不以西瓜生产出名的温岭在短短几年内成了“中国大棚西瓜之乡”。曾经是个普通乡民的我,靠种西瓜,成了全国劳模!大家都说,“玉麟西瓜”能成功,我彭友达功不可没。可是我要说:“没有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就没有我的今天!功劳应归农信社。”1992年,一直梦想脱贫致富的我靠着箬横信用社发放给我的第一笔5000元贷款,走上了种瓜之路。谁也没有想到,就是凭着这5000元贷款,我从几分田到三亩地,发展到现在已经种到几千亩几万亩,种到了外省。现在,还想种到澳洲去!1992年春天,我用信用社的货款花高价从新疆农科院邮购了3两“8424”良种西瓜籽,种了三亩大棚西瓜。为省钱,30米长的大棚膜都是我用电烙铁熨烫拼成的。  相似文献   

20.
近日,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凉水河镇观音村二组原特困户王长海家中,笔者看到他家的“家庭经济档案”上记载:2006年上半年农信社驻该村扶贫工作队帮助贷款3000元,新建6个封闭式猪合,购进苗猪10头,共计支出4200元;炒毛尖茶8斤,普茶30斤,共收入1600元,卖猪4头,收入2200元,卖粮收入1800元,其它收入900元,共计收入6300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