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指数评价体系,使用熵权法进行测度,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是否存在促进作用,运用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和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对于城乡融合发展的非线性作用。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城乡融合发展具有显著门槛效应,且正向影响随门槛值的提高逐渐增加;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间存在显著门槛效应,随着传统金融不断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推动作用呈现出“倒U型”关系。  相似文献   

2.
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了县域经济体的信贷可得性,有助于县域经济增长,而其发展过程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本文运用2014-2018年县级面板数据,通过门限面板回归模型研究政府干预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县域经济增长时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政府干预起到调节作用。同时,子指标回归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数字化程度和使用深度对县域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政府干预的作用与主回归一致。(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完善传统金融市场结构促进县域经济增长。(3)分地区看,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县域经济增长负相关;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经济增长均有促进作用。其中,中部地区政府的调节作用是单向的,西部地区则为倒U型,本文分析了地区差异的内在原因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郑月明  郭佳 《生产力研究》2022,(10):118-124
文章使用我国2011—2020年的省级数据,使用门槛模型,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的角度,深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系。发现:除数字化程度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非线性关系不成立外,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有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和各维度在不同的水平下,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作用不同,并且更有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更有利于高经济水平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通过中介效应模型和逐步检验回归系数法,发现人力资本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发挥正向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在于其促进机会平等和收入分配公平.本文基于2011-2017年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企业工商注册信息和居民收入差距的匹配数据,从城乡差异的视角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 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农村居民的收入效应更大,从而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发现,激发农村居民创业是数字普惠金融改善收入分配的重要机制,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小微或劳动密集型创业.本文的结果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益贫性"特征,即无论是收入效应还是创业活动,农村居民均从中获得了更多的发展红利.  相似文献   

5.
基于中国1997—2014年省级面板数据,笔者采用最小二乘法、固定效应模型及系统广义矩估计法检验了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家精神的驱动效应.研究表明: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家精神有正向效应,考虑到内生性问题亦然;分项指标中政府与市场关系对企业家创新精神有负向效应,对企业家创业精神有正向效应,金融、 法律、 税外负担及政府干预等四大制度环境提升了市场化进程对企业家精神的正向效应;而地区腐败则逆转了该正向效应,具体体现在其与市场化进程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家的创业精神具有显著的负向效应,但该交互作用对创新精神的正向效应整体而言未受影响.  相似文献   

6.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我国农民家庭的共同富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共同富裕的机制、效应与特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民共同富裕水平,且该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农民金融素养及传统金融支农水平在其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共同富裕的支持作用更明显。因此,应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加速农村数字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鼓励数字普惠金融与“三农”融合发展,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新动能。  相似文献   

7.
数字金融作为金融新业态,对国内大循环具有赋能作用。本文使用我国30个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多区域投入产出表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系统考察了数字金融对国内大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推动了国内大循环,这一推动作用主要来自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与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与居民消费水平提高是数字金融发展赋能国内大循环的作用机制。此外,本文从多维度进行了异质性分析与检验,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服务业、市场成熟度较高及市场分割程度较低地区的国内大循环参与度促进效应更显著。本文的研究从数字金融视角,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发展趋于数字化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创业之间的关系,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有效传导路径。就不同区域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农村创业活跃度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就创业类型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私营企业创业活跃度的推动作用较个体创业活跃度更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三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赵鹏飞 《财富时代》2023,(9):125-127
<正>中国大力推进数字金融,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及成本高的问题。本文通过实证的方式,利用2011-2020年北京大学统计出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构建残差回归模型,对双方的影响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的推进可以抑制企业的投资不足及投资过度问题,提升企业投资效率,并在稳健性检验部分使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及使用深度来替换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得出同样可靠的结论。本文研究有助于研究探究中国数字金融对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为中国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生活的各方面产生了巨大影响,而家庭碳排放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其是否受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运用投入产出法核算家庭碳排放量,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碳排放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增加家庭碳排放有显著的正向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扩大居民消费规模与改变居民消费结构,促进家庭进行碳排放强度较高的生存型消费,使得家庭碳排放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不同特征的家庭碳排放具有异质性影响:对收入水平越高的家庭影响越大;对于受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数字普惠金融对增加家庭碳排放有正向作用,但对于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却没有影响;对东部地区家庭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对城镇家庭碳排放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农村家庭没有显著性影响。因此,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政府应加强居民的环保意识,引导居民低碳消费,鼓励数字普惠金融更深层次、更加平衡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编制的包含城乡多种主体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不能精准反映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农户数字普惠金融的收入效应需要再检验。为了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真实效应,基于微观机制分析,文章在借鉴北京大学数字金融中心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编制原理的基础上,构建了针对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法测度了农户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运用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增收效应。结果发现: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的增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并非单一的线性作用,而是呈现出准倒“U”型;对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增收效应具有明显的异质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钱雪松  袁峥嵘 《经济经纬》2022,39(1):138-150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较为显著正向影响.与高收入(中东部地区、城镇地区、男性、高教育水平)群体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低收入(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女性、低教育水平)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生活压力(体现在经济压力和制度排斥压力方面)的路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幸福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普惠体系.  相似文献   

13.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也是加快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要保障。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且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三个层面分别检验,发现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同样呈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覆盖广度则始终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鉴于此,各地应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条件,消除消费者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约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跨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运用熵值法测度的201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指数,从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和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再次,与东部和南方地区相比,中西部和北方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地理穿透性。最后,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的特点,表明周边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本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据此,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能力、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正向作用,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解决居民消费不平等是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的一个手段。本文利用2015—2019年CHFS(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在对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视角探讨其对居民消费不平等的影响。基准回归和RIF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整体上提高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但现阶段却加剧了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传导机制检验我们发现,流动性约束机制和支付便利机制的不均衡与不完善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剧我国居民消费不平等的主要原因。因此,政府应协助通讯和互联网相关企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基础设施建设,银行要有意识地将数字普惠金融资源向弱势群体和欠发达地区倾斜,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改善支付便利性来降低居民消费不平等。  相似文献   

16.
林婷  陈浩伟  钟昌标 《生产力研究》2023,(3):31-35+108+161
在深化对外开放以及金融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利用2011—2020年我国城市面板数据探究外商直接投资、数字普惠金融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外商直接投资流入数量、质量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数量规模的作用效应大于质量的作用效应;(2)数字普惠金融对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作用效应起着正向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与使用深度所起的调节作用大于数字化程度;(3)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外商直接投资对产业优化升级的效应在老龄化程度高、政府财力大的地区显著。  相似文献   

17.
郭峰  熊云军 《金融评论》2021,13(6):12-23
随着通信技术和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数字金融已经渗透到我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但如何测度中国数字金融的发展现状和普惠程度一直是一个难题.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和蚂蚁集团研究院团队合作编制了一套"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国缺乏数字金融测度的窘迫.目前该指数已得到学术界的广泛应用,本文对常见的数字普惠金融测度,特别是"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后者应用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可以与家庭、企业、传统金融市场以及区域经济活动等各类数据进行匹配,开展相关领域的研究,但在应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时,也需要高度关注该指数存在的固有缺陷和其他需要注意的问题,如内生性、影响机制讨论等.  相似文献   

18.
董丽霞 《技术经济》2022,41(12):111-122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是二十大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用分位回归方法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农村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家庭财富,有助于缩小家庭财富差距。随着家庭财富由低到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不同财富家庭总资产的正向影响由大到小。由于不同财富家庭的负债结构差异较大,随着财富由低到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净资产的影响则由小到大。夏普里值分解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财富差距的贡献度近三分之一。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低收入家庭和低教育水平家庭财富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特别是低财富家庭的创业行为,而创业对于最低财富组家庭资产的正向刺激作用最强;受流动性约束可能性越大的低财富家庭,越能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中获益。因而进一步证实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缩小农村家庭财富差距。本文的研究说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探索农民致富路径和推进乡村振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011-2018)"数据,文章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Dagum基尼系数分解、核密度估计和Markov链等分析工具,多视角分析了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和空间集聚特征;区域间差异是数字普惠金融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和三大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呈现向右移动趋势;各发展状态较为稳定,且彼此之间的流动性较低,呈渐进式动态演进.据此,研究从市场和政府联合调控、实施差异化发展策略及统筹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市场化、政府干预与股票流动性溢价的分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结合股改实际,分别构建在市场化和政府干预下"均衡对价"的理论模型,分析了政府干预对流通股东利益流失的影响,并收集1004家股改公司的数据对政府干预与股改对价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以此考察市场、政府干预与股票流动性溢价分配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理论模型分析表明,与市场化情况相比,政府干预压缩了博弈双方的对价策略空间,进而降低了"均衡对价"水平,造成流通股东利益的流失;以宝钢股份为例对流通股东利益流失程度的数据模拟表明,与市场化情况相比,政府干预给流通股东每股所能获得的对价带来的损失达到1/4;实证结果表明,政府干预会影响股改对价的高低,随着政府干预力度的增强,国有控股公司所支付的对价降低,从而支持了本文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