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田涛  商碧元 《现代经济》2007,(12):85-87
2007年10月1日起《物权法》已正式施行.本文对《物权法》中涉及物业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分析了《物权法》正式实施后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最后就如何完整贯彻《物权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1日起《物权法》已正式施行。本文对《物权法》中涉及物业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分析了《物权法》正式实施后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最后就如何完整贯彻《物权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的颁布和即将实施,将对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物权法>的法律地位、物权法相关的早期介入、业主专有部分享有权利的法律限制、业主相邻权的保护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4.
《物权法》的颁布和即将实施,将对我国物业管理行业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就《物权法》的法律地位、物权法相关的早期介入、业主专有部分享有权利的法律限制、业主相邻权的保护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小区停车位及车库的归属,一直是物权法草案讨论过程中的焦点问题。《物权法》第74条首次从法律层面,对停车位及车库的归属作出规定。但是,《物权法》没有区分停车位及车库的不同形式,进行类型化的规定。针对停车位及车库的权属争议,结合土地使用权分摊规则以及容积率标准,对不同形式的停车位及车库所有权的归属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物权法》第74条中"其他场地"和"约定归属"的含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田涛  商碧元 《现代经济》2007,(12S):85-87
2007年1日起《物权法》已正式施行,本文对《物权法》中涉及物业管理的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同时分析了《物权法》正式实施后对物业管理行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最后就如何完整贯彻《物权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我国在《物权法》中对担保物权列为单独一编并做出了许多新的规定,其中很多规定与《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存在冲突,这些冲突优先适用于《物权法》。通过对两部法律进行的初步比较,并对这些不一致之处进行了相应归纳,确信对《物权法》的正确实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建立在罗马物权法基础上的近代物权法,以个人为本位,强调所有权的绝对性,以对物的所有为中心,维护所有权静态安全,确认了物权对物的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支配权。现代物权法是对近代物权法的修正,强调所有权的社会化,以对物的利用为中心,强化了他物权在物权中的地位。我国物权法制定过程中有保留地采纳和借鉴了西方近现代物权法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9.
探讨形式化物权法与物权习惯法存在的冲突,首先对这两种法律形式进行介绍,总结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调适冲突的重要性;其次从价值观念、制度、强制性三个方面,介绍形式化物权法与物权习惯法的冲突,随之介绍调适冲突的根本要求,为提出调适建议明确方向;最后根据形式化物权法与物权习惯法调适、实际应用经验,提出切实可行的调适对策,为正确理解形式化物权法与物权习惯法夯实了基础,以期能够为今后物权法相关内容的普及、实践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河山 《现代经济》2007,(7):6-10
物权法的起草工作始于1998年3月初,受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的委托,江平、王家福等9位法学家成立了民法起草工作小组,包括物权法在内的民法典从此走上了“专家立法”的道路。民法起草工作小组1998年3月25—26日举行会议,讨论了由梁慧星研究员提出的物权法立法方案(草案),最后作出决议:委托梁慧星按照所提出的立法方案起草物权法草案。会后,梁慧星研究员所领导的物权法起草小组按照立法方案进行起草,至1999年10月,完成中国物权法草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利明教授领导的物权法课题组,也于2000年12月完成了一份草案建议稿。2001年年底,全国人大法工委在以上两个草案建议稿基础上形成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同时发到地方人大、法院、法学院、有关部门等征求意见;2002年12月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一次审议;2004年8月3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修改稿;2004年10月15日人大常委会进行第二次审议,形成委员长会议审议稿《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2005年6月26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6次会议第三次审议物权法草案; 2005年10月人大常委会第四次审议;2006年8月人大常委会第五次审议;2006年10月人大常委会第六次审议;2006年12月人大常委会第七次审议通过,决定提交2007年全国人大审议表决;2007年3月16日物权法在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通过,并将于2007年10月1日实施。物权法草案历经八审,多次在精英决策人士和民间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了反复的修改,这样的慎重和开明在近代中国的立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各个利益阶层针对物权法可能给自己带来的利害也给予了空前的关注,并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对立法内容施加影响,最为强烈的甚至有法学教授联名上书指责草案的基本精神违宪。《现代物业》对物权法的诞生过程亦始终投注高度的媒体信心,2005年第2期和2005年第10期分别以《〈物权法〉能给百姓带来什么实惠》和《将物权进行到底》为题组织了两期专题报道。本期专题,旨在回顾《物权法》的立法历程,并提示与物业管理相关的重点内容。  相似文献   

11.
运用比较法和法律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从我国市场化改革对物权法的现实需要出发,对我国物权立法和物权法研究的缺陷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了我国物权法制度和理论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志林 《现代经济》2005,(11):66-67
本刊记者从辽宁沈阳师范大学获悉,2005年9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民事室主任、<物权法>起草小组咨询专家孙宪忠在沈阳师范大学就<物权法(草案)>做了专题报告.报告会上,许多听众就<物权法>相关问题和当前热点话题进行现场提问,孙宪忠教授做了答疑.  相似文献   

13.
<物权法>的制定和实施,完善了我国财产权保护的法律体系,为证券市场强化和完善投资者权益的保护提供了法律基础,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物权法>有关条款进行分析,阐释其对投资者权益所起到的保护,并提出了进一步贯彻实施<物权法>,切实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物权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形式物权法,其意义在于通过物权立法勾画出了物权法的逻辑路线,使人们能够准确而全面地把握物权法的脉络,省却了许多在散乱的法律文件、司法解释和判例中寻找物权法律的麻烦,避免许多因法律规范不相一致而生的误解和混乱.物权立法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一部统一的物权法的期盼.这就是物权立法的形式价值所在.同时<物权法>在维护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有着其他法律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杨晶 《大众商务》2010,(16):272-273
《物权法》作为我国第一部形式物权法,其意义在于通过物权立法勾画出了物权法的逻辑路线,使人们能够准确而全面地把握物权法的脉络,省却了许多在散乱的法律文件、司法解释和判例中寻找物权法律的麻烦,避免许多因法律规范不相一致而生的误解和混乱。物权立法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一部统一的物权法的期盼。这就是物权立法的形式价值所在。同时《物权法》在维护基本经济制度方面,有着其他法律不可替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6.
一、物权法的意义物权法是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中基础性法律,因为市场经济交换的基础是财产权,而规范财产权利的基础法律是物权法。  相似文献   

17.
文章阐述了《物权法》对银行业的影响,认为《物权法》为银行业务创新搭建了有利的平台,正确运用《物权法》,可以促进银行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2007年中国《物权法》出台为背景,将应收账款纳入质押财产范围为切入点,从供应链上下游机制探究《物权法》出台对上游企业商业信用的影响,研究表明,《物权法》的实施提高了应收账款的认可度与灵活性,并扩大了事后处置空间,从而增加了上游企业提供的商业信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法律制度环境较好、金融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物权法》对上游企业提供商业信用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从企业所有制来看,《物权法》对国有制的上游企业提供商业信用影响更大.而从供应链上下游机制识别《物权法》对企业商业信用影响,能够增加《物权法》效果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9.
《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10月1日施行,共五编十九章247条。《物权法》的颁布为银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必将对银行业务特别是信贷业务产生深远的影响。《物权法》优化了金融生态法律环境,为破解中小企业和三农“融资难”创造了条件;同时,物权法的实施,也使得银行业面临更大的挑战。本文就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对信贷业务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物权法>无疑对社会各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但我国物权制度在<物权法>公布后仍然需要继续完善.现行<物权法>在内容上存在许多不准确、不规范甚至矛盾的地方,而且对于许多规定中的操作细则没有细说,也未完全考虑其可操作性及公平性等,加上由于我国在物权制度上的法律制度不够健全,导致<物权法>中对一些重要制度有所遗漏,这些都是目前<物权法>中存在的典型缺陷.<物权法>并不能真正容纳价值形态的财产,共有关系在<物权法>中得不到恰当的解释和处理,部分财产利用关系无应有的科学规划, 法律规范体系中存在的内在矛盾,从<物权法>的现有规定中,就可以看到下一步需要制定新的配套法律、法规,需要修改现行法律中的某些相关规定,需要做出必要的法律解释以及司法解释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