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灵 《商界》2008,(12)
阿斯泰的枪声 2008年9月11日,中秋节。 正当在莫斯科经商的大部分中国老板们准备庆祝这个传统佳节的时候,一声清脆的枪声划破了喧闹的阿斯泰市场的天空。漫漫风沙中,几百名警察在呜枪示警之后迅速包围了整个市场,开始逐一查封他们的档口。  相似文献   

2.
种昂 《商界名家》2003,(9):8-10
有这么一位技术专家,他研发的技术在同行业首屈一指,而且,他的技术让60多家濒临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试问,倘若此人将其技术市场化运营,岂不财源滚滚?这个人就是被雀为“制革巨匠”,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国家有杰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同时也是我国民营企业中出现的首位院士候选人——王全杰!他确实如人们想像的那样去将技术市场化,而且花去了十余年的时间,但结果却非人们(包括他自己)所想像,他对《商界名家》记者感叹:“技术专家未必就是成功的企业家,自己创办的企业自己未必就能成功管理。”  相似文献   

3.
《商界》2006,(1):5-5
在中国,无论“士农工商”的四民定位.如何演变成眼花缭乱的三百六十行.人们一直把“趋利务实”视为商人的主要气质;事实上这也是世界上一切成功的老板及其公司,赖以生存的基本游戏规则。  相似文献   

4.
陈春舫 《上海商业》2005,(11):72-73
“宁波人会做生意”,这是各地商人对上海的宁波帮迅速发展的探因和评价。在这句话中的一个“会”字包含着深刻和多种意义。简单地说就是宁波人经商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他们敢于同洋人争,同各地客帮争,同业内的强者争。这种争不是用强横的手段.欺行霸市,强取豪夺的“争夺”,而是用智慧、计巧、实力、功夫创造优势,战胜对手。所以往往从表面看来是一场你死我活的竞争,其结果并不一定是你死我伤或是两败俱伤.很可能是两强并立,“三雄”鼎立。  相似文献   

5.
王桂清 《商业研究》2003,(11):167-169
“三言”是明代通俗小说家冯梦龙于天启年间刊刻的白话小说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的总称。“三言”中商人的思想,反映商人作为新生的阶级力量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商人在经商获利的同时,还有更高的期望:即对社会地位的提升及对劳动、诚信、仁义品格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袁婕 《现代商业》2012,(1):18-22
2011年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可谓是历经艰辛的一年。电荒、用工荒、银行信贷全面收紧、欧美市场紧缩、产品出口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7.
8.
曾一度独领风骚的广东流行乐坛,如今却陷入了最黯淡的时期。在年轻人心目中所战友份量每况愈下,“排行榜”风采不再,批量生产的“原创”流行音乐步履维艰,本地流行音乐歌手纷纷北上到北京谋求发展。  相似文献   

9.
刘琳 《中国工商》2004,(11):109-109
如何建立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奖励制度,是中小民营企业的老板和行政人事的一大苦恼。前不久,在广州民主大楼召开的报告会上,深圳市企业联合会咨询分会人力资源专家组组长卢爱认为,高速成长巾的中小民营企业没有速成的薪酬制度,薪酬制度是企业最基础的工作之一,必须牢牢夯实。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经商的历史源远流长,其商业文化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商业活动中逐渐培育出中国商人“秘而不宣”的经营谋略,归纳起来为“经商十诀”。  相似文献   

11.
金少策 《浙商》2012,(1):28-29
车站大道是温州的主十道之一,一侧红瓦白墙上喷涂的大字十分醒目:“信:言必信,人无信而不立;信誉是金,信者令人推心置腹”,“诚:虔诚、忠诚、坦诚,诚者自成也。”  相似文献   

12.
王克亮 《华糖商情》2003,(49):27-27
最近,经常有经销商询问我们洋酒的发展前景和代理洋酒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前几期,我们针对洋葡萄酒在中国的布局、发展状况、未来前景做了细致的论述。这里,我们想针对那些想代理洋酒的经销商朋友,谈一谈在代理洋酒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商界》2006,(2):84-85
老板都希望有很多这样的人才:他们能力超强。可堪大用;他们忠诚不二。可托重任。他们是老板的臂膀、耳目.他们是老板的心腹。 然而。“心腹”也有两面性。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时远远超过其积极作用.“心腹”的程度越深.其危害越大。求贤若渴而又疑窦丛生的老板们。对“心腹”这个特殊角色有着怎样的感情和认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礼仪之邦,更是世界接待服务业的发源地。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酒店业已发展成为拥有30多万家酒店、宾馆、饭店、度假村等接待设施的庞大行业,直接从事这个行业的工作人员超过1000万。  相似文献   

15.
16.
“进入中国市场可能会犯错,但不进入中国市场绝对是最大的错误”,觊觎中国市场多年的外资零售企业一直在寻找合适的方式拓展中国市场,2004年12月11日,他们终于等来了最好的机会——中国零售市场向他们敞开了大门。国内零售企业从此开始了诚惶诚恐、如履薄冰的日子。并购、扩张、倒闭关门——开放三年来每年的零售行业总结都离不开这几个带有残酷意味的词汇,  相似文献   

17.
李毅 《中国市场》2007,(42):17-17
<正>作为衔接就业市场上下游的中游机构,也许在机构性质上未必要以企业为主体,可以适当由政府来提供支持与服务。而中国就业市场中游的长期缺失或者断层,其主要原因也可归为民间力量的发展滞后与政府方面的不作为。"职达"作为就业市场中游机构良好发展的成功模式,无疑为这一发展严重滞后的领域带来了希望。  相似文献   

18.
刘希涛 《国际市场》2006,(10):58-59
商人常常感慨于国内外市场的兴衰起落,要想真正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恐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以我之见,市场其实并不缺少我们惯常所说的“亮点”,而是缺少一双洞察商机的“慧眼”。  相似文献   

19.
《糖烟酒周刊》2005,(40):51-51
经商苦.经销白酒更苦。苦在找产品的过程,苦在与无所不在的市场风险对抗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张颖 《商场现代化》2006,(17):177-178
市场经济不但是法治经济,而且是由商业经济伦理架构维系的经济。中国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传统的经济伦理正在发生嬗变,曾经作为中国文化主流思潮的儒家思想,内容庞博,影响弥久,作用彰著,但是其对中国商家的影响,正在发生悄然变化。重新审视经济伦理的基本内容——“义利观”,及其对中国企业家的作用,对构建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伦理体系,激发企业家的开拓性和创造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