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莹 《中国广告》2011,(10):86-87
很多戛纳作品在平时生活中是看不到的。创意人真应该从一场游戏步入到真正的创意世界里。今年是第一次去戛纳吗?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态去参加这次戛纳创意节的?我这是第一次去。之前总是碰不上好时机。每个创意人去戛纳都是想得到激发,看看其他人做了什么,最好的广告是什么样子。当然今年我自己也有参赛,所以也怀有一种战战兢兢的心态。在那里也碰到很多新加坡的老朋友。  相似文献   

2.
林莹 《中国广告》2012,(9):38-39
戛纳的运作已经很成熟了,需要的就是不断地加入新的元素,保证自己的先进性。你对戛纳这个城市的印象是怎样的?戛纳创意节我是第一次去,在那边呆了一周。法国南部之前没有去过。我当时是从巴黎飞往戛纳,到了那边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非常地安静。一下飞机,在飞机场就看到了戛纳创意节的欢迎牌,让人感受到很浓重的创意节的气氛。你周围的人聊的也全是广告公司的东西,在飞机场就有这种很强烈的感觉了。  相似文献   

3.
戛纳,曾经遥远的戛纳。 这种遥远的感觉,不仅来自于物理距离,更来自于心理距离。创意构成了以4A为代表的国际广告业的核心价值体系,而戛纳俨然成为这种广告核心价值体系话语权的狂欢化体现。曾几何时,人们怀着疑似朝拜的心态走向戛纳。现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国际交往的频繁,随着中国地位的提升,随着中国广告作品一次又一次的得奖,戛纳逐渐变得清晰与亲切起来。这是一个过程,一个古老中国的年轻广告业融入以创意为核心的国际广告业价值系统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许多成功的广告走上了跨越类别的康庄大道:一条TVC的源头是一次巨大的植入活动,一张平面的背后是一场成功的PR推动,一条VIRAL视频的真身是一次真实的事件营销……这些创意的穿越,跨越媒体与类别的传播成为了这一届戛纳的主旋律。与上海上海戛纳走过了59个年头,今年是戛纳广告节更名为戛纳国际创意节的第二年。主办方的进步改革,全球创意领域的变化,都在这一年的戛纳更为明显地展现出来。我们二人有幸成为《中国广告》的前方特派观察员  相似文献   

5.
戴莉娟 《现代广告》2023,(13):16-18
<正>恰如与戛纳狮子国际创意节主席Philip Thomas和首席执行官Simon Cook的交谈时所言,这一次看到来自中国的评审、幼狮选手、媒体以及与会嘉宾重回戛纳现场,本身就是值得庆贺的事情。“中国是非常重要的广告市场,我们关注中国市场的发展动态,同时非常重视中国广告届的声音。”这一次从戛纳回来,发现国内媒体同行们对于戛纳的分析,不再是专注创意作品带来的风向趋势,也不是在戛纳舞台上大咖同台关于AIGC对于创意行业的影响讨论,而是集中在讨论“中国距离戛纳有多远”。  相似文献   

6.
所有的迹象表明,今年的广告不仅是个"小年",而且很有可能成为久违的"衰年"。在越来越冷的广告大环境里,人们的热情更多地投向几个热点。比如,让创意人年年心仪的戛纳国际创意节。戛纳已经成为全球创意的圣地。由一批国内顶尖广告人领衔的戛纳"中国广告之旅",直至今日才在杂志与大家见面。因为,他们不是带领大家去朝圣的,也不是去看热闹的,而是去寻求启示的。中国创意在戛纳的成绩确实越来越好  相似文献   

7.
秦先普 《中国广告》2014,(11):110-112
正在国内是各种加班加班,去了才知道做广告原来是可以这么开心。做广告是一件这么牛的事情。戛纳广告节,被誉为"广告人的创意世博会",受到全球广告人的追捧,每年都会有很多新老朋友、各界牛人大师欢聚戛纳,"疑义相与析,奇文共欣赏",交流切磋共享创意盛宴。对于第一次去的创意人来说,有惊喜、有震撼、有收获,更多的对是广告这一行业的重新认识和对广告工作的热爱!  相似文献   

8.
因为网络正和一切广告发生同步的传播关系,网络成为检验创意杰出与否的唯一标准。连续四年擒狮戛纳的杨烨今年第一次到现场参加戛纳创意节,深感收获良多。戛纳非常年轻刚入行的时候,杨烨就已听到了戛纳的大名,但今年去戛纳现场却是他平生的第一次。杨烨认为,虽然戛纳已经有58年的历史,但是它依然非常年轻。因为戛纳的胆子依然比较大,而且敢于变革,推陈出新。"去年就把戛纳广告节变成了戛纳创意节  相似文献   

9.
先普  林莹 《中国广告》2014,(11):113-114
正吴维鸿麦肯创意人,从业7年,经验丰富,作为创意人却以甲方的身份参与戛纳营销组的比赛,不一样的视角看戛纳,给我们带来对创意节的别样解读。以前我一直觉得戛纳是个飞机场有很多飞机稿,但到那边去才发现获得全场大奖的、获金奖的全是一些有实效性的稿子,它们真的是可以帮助公司销售以及理念推广,真正可以达到营销甚至公关的目的,这是对我以前观念的一个很大的改变。像日本有很多都是中层去的,他们是很早之前就对员工  相似文献   

10.
戛纳已经成为全球创意的圣地。由一批国内顶尖广告人领衔的戛纳"中国广告之旅",直至今日才与大家见面。因为,他们不是带领大家去朝圣的,也不是去看热闹的,而是去寻求启示的。  相似文献   

11.
戛纳已经成为全球创意的圣地。由一批国内顶尖广告人领衔的戛纳"中国广告之旅",直至今日才与大家见面。因为,他们不是带领大家去朝圣的,也不是去看热闹的,而是去寻求启示的。  相似文献   

12.
拿到大奖是值得祝贺的,但是不要以为执行就是一切,更不要将其定义为一种趋势。Hi wendy!这是您第几次来戛纳?作为评委和自己参加戛纳有什么不同的经历和感受?这是我第三次来到戛纳。做评审最大的感受是比自己来参会要忙很多!我们每一天早上8点多就要集合,9点开始坐在房间里评审。除了吃饭的时间,整个工作一直要持续到晚上9点、10点。但从另一面讲,做评审又比较没压力,可以比较专注地、客观地去欣赏和判断作品。  相似文献   

13.
营销者说将洞察、创意和科技人才组合在一起,以一种动态的、互动的、非线性的方式创造想法。回顾过去一年,一个由TBWA\澳大利亚为NRMA保险所创造的、并获得戛纳银奖的作品吸引了我的注意。这个作品具备了深刻的洞察、好的创意、聪明的科技运用。放眼现如今在戛纳等大赛获得嘉奖的作品,往往都是这三者很好的结合。  相似文献   

14.
这次BBDO中国的得奖对你们有怎样的意义?这几年BBDO中国在戛纳创意节的整体表现是怎样的?这次在戛纳是我们BBDO中国第一次拿奖。我从新加坡到了BBDO之后,一直希望做一些和飞机稿不一样的东西,而非中国人印象里"又来了个飞机王"。我之所以来到中国,就是很想用正式的客户来得奖。"正式的客户"的意思是,就像现在我们手头上的客户有百事、益达、奔驰等等,我们希望我们得奖的作品是来自这些客户的产品。  相似文献   

15.
本月头条     
《中国广告》2013,(8):20
中国广告人在戛纳集体亮相在刚刚闭幕的戛纳盛会上,中国广告业同仁作为一个群体在这个创意殿堂上集体亮相,魅力中国周成为此次戛纳的一个亮点。对中国市场的深度观点、各色脸谱、太极、唐装、中国红成为国际广告人了解中国广告的鲜亮记忆。  相似文献   

16.
月评     
《成功营销》2012,(8):16-17
本届戛纳创意节,中国军团表现可谓惊艳,不仅凭借众多优秀作品猎狮凯旋,人人公司CEO陈一舟与群邑公司CEO李倩玲还于戛纳主舞台展开了一场尖峰对话,戛纳Cannes Lions TV会后也独家专访了陈一舟。世界,开始倾听中国声音。过去两年间,社交网络在全世界的发展呈现出燎原之势,基于社交网络当前的重要性,在这几年的戛纳创意节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社交网  相似文献   

17.
花火 《广告大观》2005,(10):115-116
2005年ONE SHOW全球广告创意大赛在美国纽约刚刚结束,广东英扬传奇广告公司凭借“视力表”系列公益海报,在这个全球最顶尖最严苛的广告创意赛事上,为中国大陆本土公司赢得第一支ONE SHOW银铅笔奖(“金铅笔”从缺),这也是ONE SHOW八十五年历史上的第一次。这是到目前为止,中国大陆本土广告公司在世界三大顶级广告赛事中赢得的最高广告创意奖项。这也是其执行创意总监郑大明,第二次率领本土创意团队在ONE SHOW获取奖项。同时,在法国结束的2005年戛纳全球广告创意大赛上,英扬传奇广告公司凭借“咖啡”篇雕牌天然皂粉杂志广告,在这个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广告创意赛事上,为中国本土广告公司,赢得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入围奖,实现了戛纳五十二年历史上零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国际广告》2011,(8):68-74
今年,戛纳广告节正式更名为戛纳国际创意节,谈到此褥改变时,创意节CEO非尔·托马斯表示:“如今,广告行业发生了改变,传播也变得更为复杂。这让戛纳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狭义的‘广告’的盛典。”他说,“在广告与公关、设计、媒介、数字技术融合的大潮中,我们发现,戛纳一直在做的,就是嘉奖最优秀的‘创意’。”  相似文献   

19.
戛纳,起航!     
又是一年六月时,我们已经习惯将之称为"戛纳季"。一批批奔赴戛纳的老少中青们点燃了心头的一把火,也烧旺了戛纳的旅游业。今年的戛纳小变化多多,一方面,新设奖项Mobile Lions和Branded Content & Entertainment Lions类别的报名作品不断增加,致使不得不为这两个类别又增加了不少评委,另一方面,今年戛纳创意节的评审团阵容依然强大。尤其是远赴戛纳的中国评委,在人数上也有不小的突破。  相似文献   

20.
林莹  唐超 《中国广告》2012,(10):67-69
用不到两天的时间,做一个创意,用它来打动自己并不熟悉的国度的受众,这就是摆在幼狮面前的难题。经过激烈的角逐,Harliry和Joselyn通过了中国广告协会的选拔拿到通往戛纳的门票。最终选拔出的这两位选手也将代表中国参加戛纳幼狮媒介类单元的竞赛。两位选手都是来自媒介代理公司群邑。抵达戛纳的第一天中午,两位选手就接到了戛纳幼狮媒介类竞赛单元的brief。整个brief是为在伦敦非常知名的一个关注慈善的BIGISSUE的杂志做一些策划和活动来配合杂志的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