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经济体制决定了中国国有银行体制的选择集合和选择空间。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各参与方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的变化,由于国家选择在集中金融资源、控制金融风险和引进市场竞争等因素之间的动态权衡,中国国有银行同样经历了一场渐进演进的逻辑过程。WTO过渡期的结束,中国金融业全面开放的格局已然形成,如何在中国经济渐进转轨的整体框架下继续将改革向前推进,如何随着中国更多地参与国际竞争而融入全球金融市场,并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国有银行未来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未来改革方向的选择上,中国应该立足于培育国有银行的金融功能。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渐进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羽  李黎 《金融论坛》2005,10(5):17-23
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3.
张羽  李黎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5):17-23,31,62
本文旨在从多角度探寻中国国有银行改革的内在逻辑,以寻找更切实可行的改革策略。文章主要观点有三:第一,制度变迁具有内在渐进性的逻辑,国有银行改革作为一种制度变迁也必然遵循这一基本逻辑;第二,转轨经济下国有银行并非完全缺乏效率,这使得国有银行改革事实上并非像一些人所想像的那么急迫;第三,国有银行改革的关键是提高自生能力,而这恰恰需要时间。本文的结论是中国国有银行改革有其内在的渐进逻辑,期望通过一次“震荡性”疗法来完成商业化改革注定会无功而返。  相似文献   

4.
5.
6.
7.
8.
9.
10.
一、经济市场化必然导致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初期,金融界提出了专业银行企业化的改革思路,这一思路尽管在一定程度上对旧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带来了冲击,但在实践中仍然日益暴露出它在改革上的不彻底性。特别是在党的'十四大'上提出了市场经济理论之后,这一思路就显得更不适应当前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了。  相似文献   

11.
宏观审慎监管应视所有金融机构为一有机整体。银行业系统性金融风险监管的核心是构建一个以宏观审慎监管为基点的银行业监管制度。在这一制度下,实行专业化监管和统一监管相结合。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设计需要运用系统科学方法从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两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2.
投资银行的核心功能是创造一个超越法律的信息市场和采用合约以及相应的自我实施机制,为经济主体提供与信息高敏感度证券资产相关的各种金融服务。历史地看,合伙制是投资银行实现这一功能的理想模式。随着信息通讯技术的变革和金融理论的发展,传统业务隐含技能的代码化推动投资银行从合伙制模式而转向公众化。次贷危机后,以放弃法人独立性为代价来换取联邦金融救助成为美国主要投资银行的惟一选择。尽管这种模式可在获得信息优势、范围经济等利益的同时,还可借助联邦安全网实现稳定,但与之伴随的严重利益冲突,不仅可能威胁金融安全和稳健性,而且可能压抑市场创新,导致其服务效率的下降,最终影响投资银行的机构功能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15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对吉林省农村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经过深入的实地调研,对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进行全方位分析,结合农村金融改革试验带来的多方机遇,提出全面加强全省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以期找到破解吉林省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症结的“金钥匙”,激发农村金融活力,促进全省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金融体系现代化进程中的监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的金融监管是金融体系现代化的推动力 ,金融体系现代化也给金融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目前我国应将“放松监管”与“再监管”巧妙地结合起来。在“入世”过渡期内 ,在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没有实质性突破的情况下 ,维持现行分业监管的金融监管架构不变是必要的 ,但从长远来看 ,组建单一的金融监管机构对各类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实施集中、统一监管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与绿色金融体系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力 《海南金融》2008,(10):13-16
循环经济的产业转型需要面向市场的金融支持。现阶段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环境功能缺失,需要进行绿色金融改革。构建我国绿色金融体系不仅要发挥商业银行的金融主力军作用,也要依靠政策性金融的引导作用。此外,提高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并推动金融体制创新等是必要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国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基本情况出发,介绍了我国金融消费权益保护的现状、侵害消费者权益的主要表现形式、金融消费者保护组织体系及主要职责、人民银行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的有益探索等内容,概述了以美英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和世界主要经济体开展金融消费者保护工作的经验,指出了目前基层央行在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根据基层央行履职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业微观功能转换与金融制度安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微观功能来讲,中国农业已经开始从传统的生存农业向追逐利润的现代农业转变.传统农业的自足特征决定了与其相匹配的正规金融制度安排必然是政策性农贷;而现代农业的兴起,为商业金融制度嵌入农业经济部门准备了物质条件.为推动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演变,现行的政策性农贷制度应加速完成其市场化蝉变过程.农业产业化的速度和规模决定着即将嵌入农业经济部门的商业金融制度的特殊存在模式.  相似文献   

18.
中长期资金有助于促进资本积累,对于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中长期资金供给不足、渠道单一、配置低效等问题均较为突出。金融结构论者将原因归结为我国银行体系一家独大、直接融资市场发展滞后,解释力可能稍显不足。鉴此,本文站在金融功能论的视角,淡化直接、间接融资渠道的概念,抽象出金融系统通过期限转换供给中长期资金的一般原理,即通过市场化或政府主导的方式,为资金供给方提供安全补偿、流动性补偿、外生风险补偿、盈利补偿,是金融系统实现和促进期限转换的必要条件。国际对比的结果也表明,我国金融市场不发达和银行中长期资金投放不足的深层次原因是上述补偿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据此,本文认为,优化我国中长期融资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集中精力优化上述补偿机制,强化金融系统的期限转换功能,稳步增加中长期资金供给,着力提高中长期资金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9.
特别提款权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立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其从诞生之初就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联系在一起。本文简要回顾了特别提款权发展的历史过程,介绍了其定值以及分配方法。从目前的情况看,利用特别提款权直接取代主权信用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式条件仍不成熟,而特别提款权替代账户则是一个较为现实的方案,这成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