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塑料用涂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我国塑料工业迅速发展,塑料制品数量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递增,所生产的塑料制品种类也日益增多。塑料种类及制品通用热塑性塑料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苯乙烯PS、及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有机玻璃PMMA等。热固性塑料酚醛PF、脲醛UF、环氧EPR、聚氨酯PUR、不  相似文献   

2.
技术市场     
植物纤维快餐盒目前,我国一次性快餐食品的包装,大多采用塑料制品,这些制品使用后,回收难度大,且百余年不能自然降解,埋在地下会破坏土壤结构,焚烧又会产生10余种有毒气体,污染空气,成为严重困扰人类的“白色污染”。在国内外市场上用来替代塑料餐具的有:可降...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和欧洲,聚合物的回收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早期的机械回收发展到原料回收和焚烧能量回收一体化,并且出于人们对塑料所造成的环境污染的日益关心,聚合物回收利用业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演变成日益广泛的商业活动.在我国一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物理法回收利用废旧高分子材料,二是化学法综合利用,三是通过燃烧废旧高分子材料回收与利用能量.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当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型塑料制品也层出不穷。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汽车行业塑料的应用将日益广泛。目前塑料保险杆的推广使用,表明了全塑汽车也是可行的。雷诺5型汽车的前翼子板用塑料制造,经每小时50公里速度行驶碰撞试验后,塑料前翼子板仍能恢复原来的形状。热塑塑料车厢后栏板和机器罩将普遍使用。能经受高压力的塑料门亦将出现。  相似文献   

5.
屈虹 《北方经济》2010,(19):30-32
一、"白色污染"的危害 "白色污染"主要是指塑料制品、包装品使用后被遗弃于环境中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造成污染的品种主要有塑料包装袋、泡沫塑料餐盒、一次性饮料杯、农用塑料薄膜及其他塑料包装用品等.中国目前使用的塑料制品一般是不可降解的.这些塑料以发泡聚苯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或聚丙烯为原料,其分子量在两万以上,只有分子量降到2000以下时,才能被自然界中微生物所利用,被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其他简单无机物质,而这一过程至少需要200年.  相似文献   

6.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资基础,也是我国四化建设不可缺少的物资。人们依靠科学和技术研制了许多新颍的材料。其中塑料就是一支绚丽的鲜花。在工农业生产中和人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见到五颜六色的塑料制品,为我们提供了诸多方便。塑料问世至今不到百年,但其发展速  相似文献   

7.
塑料是国民经济建设的四大材料之一,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塑料已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建设的各行各业。目前,国营塑料制品生产厂以及从事塑料加工的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比较多,随着塑料制品产量的增加,塑料废品也与日俱增。我国每年可回收废塑料约20万吨,占塑料总量的20%。利用废旧塑料生产色漆,既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又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现将利用废塑料生产色漆的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除了垃圾数量日益增加外,垃圾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垃圾中塑料、泡沫等不易腐烂的有害物质占有比例增大,导致垃圾中不可降解物所占的比例迅速增加。同时,建筑垃圾的迅速增加,不仅侵占了土地,还影响了农业生产。而随意将垃圾倒进河里,导致河水严重污染。随意焚烧垃圾、秸秆等,对空气也造成污染。垃圾的露天堆放,导致蚊蝇滋生,老鼠猖獗,垃圾渗滤液污染水体和土壤。  相似文献   

9.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的“化工科技动态快报”刊出了译自《欧洲化学新闻》的一则述评,谈聚合物回收利用的新途径。该文称,1990年西欧国家共产生1400万吨塑料废弃物,其中7%被回收利用,16%以焚烧法回收能量,30%单纯焚烧,其余的以填埋法处理。到2000年,塑料消费量将从1990年2400万吨增加到3000方吨以上。塑料废弃物产生量也将相应增加到2000万吨以上。由于塑料种类繁多,性能各异,可采用机械加工法予以再生的所占比例不大,因此,必须开发在经济上可行的技术,把废旧塑料转化成可用于现有裂解装置和炼油装置的原料。这项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订餐受到大众欢迎,但网络订餐中一次性塑料餐饮用品的质量、使用和回收问题却鲜有人关注.当前网络订餐中劣质一次性塑料制品盛行,销售者占据利益制高点,消费者回收利用意识薄弱,监管部门缺失,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网络订餐市场的良性发展.鉴于此,本文从宏观角度揭示在网络订餐中规制一次性塑料餐饮用品的必要性,从生产、销售、消费和监管四个环节揭露当下网络订餐中一次性塑料餐饮用品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我国在规制一次性塑料餐饮用品方面的可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 ,我国燃煤电厂及化工行业每年排放的粉煤灰工业废渣逐年增多 ,预计 2 0 0 1年我国粉煤灰年排放量将达到 1.6亿吨 ,造成严重的“黑色污染” ;这些粉煤灰除部分用于建材行业 ,如砌砖、低牌号水泥、铺路材料以外 ,还有不少堆放于储灰场 ,或者排入江河湖海之中 ,既侵占农田 ,又污染环境。我国石化工业的迅速发展使我国塑料制品的生产能力日益增强 ,使得废弃塑料形成的塑料垃圾越来越多 ,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利用粉煤灰和废旧塑料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 ,可以“化害为利、变废为宝” ,大大加快我国废弃物资源化的进程。一种用废旧塑料和…  相似文献   

12.
我国是世界性的塑料生产大国,塑料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塑料制品发展态势良好。当前,大多数塑料生产企业的机械化水平和产品品质正在逐渐提高,我国塑料制品的种类和数量增长十分明显,未来还将大幅增长。据调查,每年废塑料的产量巨大,庞大消费数量背后的塑料处理问题已经变成全世界的关注焦点。因此,本文主要介绍了废塑料循环利用和再生的方式,以期实现废塑料的科学处理和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塑料制品的年产量已接近400多万吨。预测我国近期塑料年需求量将以5%的速度增长,1995年产量可达425万吨。塑料制品在重点需求的六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工业配套塑料制品:“八五”期间需求量在200万吨以上,其中家用电器、电子产品配套使用量为100多万吨,电子、通讯电缆使用量为30多万吨,其他配套塑料制品为70万吨左右。  相似文献   

14.
<正> 塑料以其质量轻、耐腐蚀、易加工、成本低、使用方便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目前,我国塑料年产量在1.5亿吨以上。随着塑料制品的广泛应用,废弃塑料的大量增加,造成人为环境的严重污染,即所谓的"白色污染"。据国家环保局、农业部数据,我国每年仅一次性产品包装就达5000多万吨,田间的农膜达800万吨,加  相似文献   

15.
当今,塑料制品已渗透到人民生活和工业的各个方面,并与钢材、水泥、木材并驾齐驱,从而成为我国材料产业的一大支柱。据权威部门预计,到2010年我国塑料制品的需求总量将达到3000万吨,而且在品种、功能、质量和应用领域都将发生显变化。我国塑料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 空间。  相似文献   

16.
我国城市生活垃圾中塑料与厨余垃圾占很大的比例,导致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氯元素。氯元素的存在使得垃圾在焚烧过程中释放二噁英等有毒气体,促进了重金属的挥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必须对飞灰进行资源化处理。常见的飞灰资源化处理方式是将飞灰制成建筑材料和路基材料,但是飞灰中高含量的氯导致资源化处理存在一些困难,所以在进行资源化处理之前需要对飞灰进行脱氯预处理。常见的脱氯预处理有水洗法和生物脱氯法。  相似文献   

17.
影响垃圾焚烧发电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城市产生的垃圾在组织上一些特点,焚烧过程中剧毒物质二恶英产生的途径、焚烧潜在的危险及部分国家对垃圾处理方向的分析,阐述了我国采取垃圾焚烧发电所存在的一些不利因素。并给出适于处置我国城市垃圾特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由于难降解、难处理,长期以来,塑料污染是全球都无法回避的问题。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对塑料污染治理作出总体部署和系统安排。这被称为国家层面的“限塑新规”,也是迄今最严“限塑令”。新规明确,2020年底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塑料加工工业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高速发展保持了高速增长,发展潜力较大。山东塑料行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塑料制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必需品,产品应用范围已涵盖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及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加快推进我省塑料行业转型升级,引导塑料产业健康发展,进一步提升行业规模实力、国际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成就1.规模效益居全国前列。"十二五"时期,我省塑料行业快速发展,各项主要经济  相似文献   

20.
宫倩玉 《魅力中国》2013,(25):73-73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经济日益完善,企业也随着改革步伐的深入而逐渐完善,如何才能在日益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保持发展成为企业关注的热点。在企业财务治理过程中。成本控制是关键环节。由于企业本身具备一定发展局限性,造成在成本控制中出现一些发展弊端,这些财务治理漏洞是企业今后虎展中主要的制约因素。本文就现阶段我企业发展中内部成本控制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并根据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切实可行的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