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高校中,科学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是高度统一的。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传播一切优秀的文化,在科学教育中融入人文精神培养十分重要。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其基本方法是:教育科学人文化;强化教师的人文素养;建立全方位的校园人文氛围等。  相似文献   

2.
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高校教师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桂英 《理论观察》2008,(4):121-122
人文素质教育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教师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人文素质教育的本质首先在于人文精神,即和科学精神相融合的科学人文精神。高校教师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培育者,其自身人文精神的塑造尤为必要。面对传统与现实的状况,高校教师应做好自身的角色定位,并努力提高自身人文素质,培育学生的科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赵岩  柳云  杨晓星 《理论观察》2010,(5):108-109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是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一个有力途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体现着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也渗透在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在课堂教学中,人文元素可以自然的融入课堂教学当中。  相似文献   

4.
国学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高等学校是培养未来人才的摇篮,由于当前高等学校普遍存在的应试性、功用性教育,使得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普遍缺失,国学在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方面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高等学校要充分利用国学的精华,对当代大学生进行人文、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精神修养。  相似文献   

5.
郭静 《魅力中国》2014,(3):178-179
当今社会由于收到多元文化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尴尬处境,大学生人文素质正日益缺失。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舍的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天下为公,先义后利、诚信为本、言行一致等人文精神对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育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通过多种途径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是高校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都是人类发展的宝贵财富,二者融合对高等教育具有切实的紧迫性.二者融合育人是实施专业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需要,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需要,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美丽中国的需要.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具有当代价值,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大学生实现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相似文献   

7.
文章论述了立德树人视域下提升陕西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探索当前陕西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路径:必须上好高校公共基础课,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类课程;开设传统文化教育课程,重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高校要增加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不断丰富大学生社团建设,引导学生成立能够培养人文素养的社团;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把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作用发挥好。  相似文献   

8.
面对当代新科技的迅猛发展和对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的猛烈撞击,当代科学教育该如何变革和定位,以适应和促进当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这是一个涉及科学教育系统中众多因素的复杂课题。笔者认为,在科学教育中的核心部分(科学课程里)应渗透人文理念,塑造人文精神,以符合当今科技社会发展的需要。人文精神是指使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当代人文精神不同于中国传统的以封建伦理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也完全不同于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与神性相对立的抽象的人文精神,更不同于当代西方存在主义所宣扬的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人文精神。它主要针对的是现代科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人文精神是图书馆文化理想的象征和追求,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导向和推动力.弘扬人文精神,铸造人文品格,要在读者服务工作中体现"读者至上";在人性化管理中体现人文教育;在增强环境建设上体现人文关怀;在藏书建设上体现人文发展.  相似文献   

10.
高等医学院校肩负着创新医学文化、培养医学人才、服务医疗发展的重要使命,加强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已经成为高等医学教育的迫切需求。以正确处理好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关系、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为前提,通过构建全员育人平台、教育教学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等全景式的医学生人文精神培养平台,达到“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朱其训 《华东经济管理》2005,19(11):118-120
人的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理想,而且也是当今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其途径是:创新高等教育理念;树立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上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2.
沈礼清 《理论观察》2001,42(6):19-21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在现阶段,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首先要把我们的视角放在人自身,在全社会倡导科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现代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科学与人文精神并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大学具有培养人才,发展科学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其中,培养人才是大学教育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目的。而培养既具科学技术知识、又富于人文社会观念的新型人才,是当今时代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正是现代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新的定位。因此,必须在人才观、教育模式、科学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是以人为主体来展开的,又是为实现人的自身价值服务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个城市的本质特征,也是城市发展最重要的软实力和中坚力量。唐山作为一个工业化城市,在追求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城市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的同时应加强人文精神建设,从而为构建和谐唐山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5.
季静 《改革与开放》2011,(18):122-123
人文精神是城市精神的核心内涵和价值取向,城市人文精神才能代表城市的精神面貌与生命力,才能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思想动力和无穷的创造力,是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结合秦皇岛城市特点,重点分析探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的理论内涵、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应用.  相似文献   

16.
论出版业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本玉 《特区经济》2007,(8):299-300
要加强城市人文精神建设,就必须从人文精神最直接、最集中的外化形态和载体入手。出版业承担着继承文化、传播文化、创新文化的重任,是人文精神传播的重要阵地,是提高市民素质、构建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力量。经过20多年的发展,深圳的文化产业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出版业的发展却相对滞后。为了充分发挥出版业在城市人文精神建设中的作用,我们要加快出版业的体制改革,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实现规模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教育必须适应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形势,努力营造张扬个性、崇尚创新的育人环境.实践证明,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校园文化品位,促进学风建设,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动手能力,打造成才通道.作为与课堂教育比翼齐飞的大学创新教育模式,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科技社团建设显得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民富之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高校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创业和创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创业教育、创业基地建设及其日常运作和管理上积极探索,找出适合自身特点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艺术教育是当代高校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教育不仅只体现在专业教育方面,还与学生个人品质、民族文化精神构建、社会价值观认同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对西藏理工高校艺术教育现状、大学生个人素质修养情况、大学生人文素养情况、大学生艺术素养认知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对西藏理工高校艺术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原因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戴宏  丁华 《特区经济》2007,224(9):195-196
四川位于中国西南部,由于奇特的地理和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种类齐全,优势明显。本文首先介绍了四川人文景观的概况,并进一步分析了人文景观开发与保护的模式和效益,在此基础上提出四川省人文景观开发与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