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随着城市群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群城市间产业分工也处于持续不断的形成与演进当中.文章以中国11个国家级城市群15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6-2018年的平衡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城市群产业分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探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此过程中是否发挥了中介效用.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群内部所形成的中心城市集聚发展服务业、外围城市发展制造业的产业分工格局,对城市群整体、中心城市、外围城市的经济增长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从中介机制来看,城市群产业分工可以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带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中介效应并不显著.基于城市群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总量的提升,更体现在结构的优化.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城市群内部产业分工体系,提升产业结构的优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并行推进,助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长三角产业结构趋同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超 《江南论坛》2005,(7):21-23
在长三角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三次产业及各产业内部之间的比例关系的相似、产业结构差异缩小、各地区工业产品结构趋同与长三角实现“基础产业协调发展;新兴产业共同发展:支柱产业互补发展”的构想之间的冲突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一大问题;长三角地区要从封闭、自我完善型的产业结构向开放型、相互依存型的产业结构转变,实现区域产业合理布局和分工,对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势在必行的。通过对其产业结构趋同化的分析和解决途径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实证分析表明,泛珠三角区域产业结构比重存在梯度差异的发展态势,而这种产业结构演进的阶段性差异,为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广阔的前景。同时,泛珠三角区域之间资源禀赋的差异和互补,良好的市场化基础以及工业化水平的差异,也为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因此,加强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需要加快区域内工业生产要素和产品的流动,形成垂直分工与水平分工相结合的产业整合,废除地区贸易壁垒,建立共同市场,促进泛珠三角区域的产业整合。  相似文献   

4.
比较优势演化、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分工体系的深化与国际贸易形式的演进,国际生产与贸易的格局正经历着深刻的调整,全球价值链成为了当今国际分工的主要发生形式,对各国的价值创造体系持续进行着重构与深化,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发展,但产业结构仍停留在价值链的分工中低端,而要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首先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本文从比较优势的演化入手,讨论了比较优势如何演化以及全球价值链分工与中国产业升级三者的联动关系,分析了中国产业的三大基本特征,认为中国产业升级必须走比较优势非线性演化与线性演化并重之路,促进生产要素的高级化、推进产业模块化、实施产业集群,枸建区域联动的国内价值链体系。  相似文献   

5.
以创新为动力,由新技术革命推动的新经济促进了产业结构调理与整合,推动了主导产业的演进,催生了新的产业,加速了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应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提高产业竞争力为目标,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本和技术密集度为目的,调整我国现有的产业结构,实现结构合理化和优化,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结构演进一直是产业发展研究的重心,但经典理论以国家间整体产业分工为前提,解析结构梯度渐次演进的发生机理。全球价值链驱动型经济演进机理不同于经典理论的描述,它通过生产一体化机制实现产业全球化共时运作,促进各国产业联动和结构分化,并由其内生的资源供给增加和需求整合机制扩展全球的供求,带动世界新一轮增长。当然,全球价值链驱动对各国影响是不均衡的,它引致中国产业结构明显偏离标准形式。因此追求外向和内向战略平衡就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先考量。  相似文献   

7.
产业分工包括部门间分工、部门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通过三次产业结构比较发现,东北三省存在产业结构趋同现象,但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区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弱化.本文通过区位熵和自定义的区位熵比值两个指标度量了东北三省27个工业行业专业化程度,发现东北三省产业结构存在“大同小异”.尽管三次产业结构趋同,但在第二产业内部各细分行业存在明显差异,表明东北三省部门间分工在弱化,而部门内分工和产业链分工在强化.为推进产业分工合作,本文研究了东北三省适合参与区际分工的重点行业,并给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资本市场繁荣,资本市场收益率激增,产业中的微观企业成为了资本市场的主体,希望在资本市场中迅速实现资本增值,为企业自身的产业结构合理发展、优化升级创造资本条件。然而,这种行为致使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波动,产业内部的合理化受到阻碍,产业之间的优化升级遇到鸿沟。甚至出现了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发展倒退现象。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最终对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投资约束。  相似文献   

9.
张毅  陈雪梅 《当代经济科学》2005,27(3):58-61,110
新兴古典经济学文献认为,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分工演进的过程.通过实证案例,我们认为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同样是一个分工演进的过程.然而,分工的深化又受到交易效率的制约.于是,我们探讨了集群特有的社会资本对于提高交易效率、从而推动分工演进、促进集群发展这一作用的过程.因此,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创造鼓励诚信、鼓励合作的制度环境,便于社会资本的积累,以促进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内在机理及其治理对策路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不同于经济资源性产业结构趋同,它是由于现行制度缺陷原因而非经济资源禀赋因素造成的.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现行行政绩效考核机制与金字塔式政治晋升模式、市场机制、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等制度性因素及其对区域产业分工的影响,得出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产生的内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绩效考核机制、转变政治晋升观念,加强区域地方政府合作、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区域产业分工、产业协同推进”的产业定位,优化生产力布局、深化产业分工体系等对策路径来有效规避制度性产业结构趋同.  相似文献   

11.
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内在联系的多视角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是多维度的、时空交织的,既反映在静态层面,又体现在动态发展的过程中,贯穿于城市与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升级、产业空间布局优化及产业分工细化深化的整个过程.而且,随着技术经济时代的变化,服务业发展与城市化之间的联系正日益突破地区与国家的固有界限,上升到全球的高度,即各国的城市发展和服务业发展都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空间布局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应站在全球竞争、全球分工的高度,科学合理的规划每个城市的服务业发展定位与空间布局.  相似文献   

12.
三次产业演进规律与我国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性,旨在为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分析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与三次产业雏形形成的基础上,阐述三次产业理论的创立以及社会经济形态(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服务经济社会)演进的规律,进而分析我国三次产业演进的特点以及我国进入服务经济社会后经济发展和三次产业演进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现代金融体系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中最具有活力的要素,是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有效途径。资本市场通过市场化的机制引导资本在产业间的合理流动,加速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资本市场上资产交易量的迅速增加,意味着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资本市场的不断成长,正在从根本上推动金融体系的演进和变革。  相似文献   

14.
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是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本文运用静态和动态偏离-份额分析法对湖北省产业结构演变及竞争力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了湖北三次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及其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为客观分析湖北产业发展阶段与产业发展路径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5.
模块化分工作为一种新的国际分工形式,具有许多不同于传统分工方式的优越性和经济性。中国目前正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出现了许多用传统分工方式不能解决的问题,模块化分工的出现将为中国的产业结构带来新的选择。本文从模块化分工的角度去研究中国产业转型的现状以及所遇到的问题,并依据模块化分工的思想提出了相应的实现对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更好的优化产业结构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城市的功能结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以及地域分工的专业化.产业集群梯度效应的发挥一方面是核心企业带动辅助企业在价值链上自发地由低端向高端的发展过程,另一方面是低附加值产业集群转向价值高、新的产业价值链的过程.产业集群的梯度效应促进了集群内部以及集群间资源的有效整合,有助于优化地方产业结构.同时,产业集群的梯度效应能够突出地方的产业优势,实现城市地域分工的专业化,从而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演进进行了梳理和总结.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奠定了思想基础.其中,斯密理论是通过拓展新的分工实现内生和自我持续增长理论的基础;马克思关于分工形式的划分推进了对于报酬递增机制的认识;杨格开创了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思路.内生增长理论以技术进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经济增长为核心,将分工和技术进步、知识积累紧密联系起来,以分工为重要分析框架论证报酬递增和长期经济增长的实现,吸收和发展了分工理论.内生增长理论和相关模型分别依循由古典经济学开创的两种分工观进行分析,对分工、报酬递增和经济 增长的相关理论和模型进行了重要扩展和充实.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商品与服务交易及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形式不断增加,技术的广泛而迅速传播,使产业资源的国际流动速率加快、融合程度加深、关联效应加大,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呈现出了新的演进趋势.面对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转移、京滓冀都市圈一体化和环渤海地区崛起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我市应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升级,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增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活力.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集群、产业竞争力等问题的研究,继20世纪90年代有所降温之后再次成为人们关注和讨论的热点,特别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纵深发展,国际分工类型的改变,更强化了人们对产业竞争力、产业结构演变的关注.分工效应与比较优势促使产业结构不断转换升级,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使得产业转移、产业集聚、科技创新成为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比较优势具有极强的动态化特征,并且会影响产业结构调整。与此同时,产业结构调整也是实现比较优势,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未来我国能否实现从传统比较优势造就的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分工锁定中跨越出来,关键在于我们能否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大力培育中间部门,促进资本和技术要素集聚,塑造动态比较优势,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