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帮助7000万贫困人口减缓贫困的目标背景下,本文选取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教育水平、移动电话普及率、对外进出口贸易额、政府干预程度和人均生产总值等因素对我国贫困减缓工作的影响程度的实证研究分析,得出如下结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提高居民人均消费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发展对不同地区的贫困减缓的促进作用效果不同,由于东部地区的金融市场较完善,相比来看西部、中部和东北部地区的减贫效应更为显著;第三,除数字普惠金融外,教育水平、各省对外开放度、财政支出占GDP比例对贫困减缓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2021,(4):70-77
本文采用我国31省(自治区、直辖市)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选取消费贫困、收入贫困以及教育贫困三个维度作为衡量农村贫困的主要指标,利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PSTR)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地区贫困减缓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与消费贫困和收入贫困之间均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且分别存在单一的门槛特征值;门槛特征值前后,数字普惠金融均能有效减缓消费贫困和收入贫困,且其减贫边际效用呈逐渐递增趋势。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教育贫困的减缓作用并不理想。相较之下,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率能有效减缓教育贫困。此外,通过地区差异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贫困的减缓效应存在区域间的不平衡,浙江省、北京市和上海市这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消费公平作为社会最基本公平,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构建更富弹性的消费市场是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基础。本文基于我国省际面板数据,探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消费公平的门槛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加快数字金融发展、加速区域间协调发展政策建议,助力消费公平。  相似文献   

4.
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协调发展对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为研究对象,测算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进而测度两者耦合协调度,分析其空间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呈整体上升趋势,而乡村振兴发展总体相对滞后。其次,两者耦合协调程度逐渐向有序、协调的高水平阶段迈进,空间上呈“东高西低”。最后,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正向溢出效应明显,政府干预程度、对外开放程度、经济发展水平、数字基础设施以及城市化水平等推动两者协调发展。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农业财政投入,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优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等,以促进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乡村产业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降低信息成本、破解传统的信贷约束和金融排斥,增强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进而促进产业发展。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2011—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的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实证研究结果和稳健性分析均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且在促进程度上,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比数字化程度更明显,并且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分维度的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创新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并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的技术扩散效应,推动搭建数字普惠金融助农的生态圈,不断增强现代农业的机械和灌溉等物质生产条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加快实现。  相似文献   

6.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并且对各个收入水平点的农村家庭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减,即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机制分析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金融素养存在调节效应。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加大投入,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同时要加强数字基础知识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普及工作,化解他们由于不了解而不敢使用或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现实尴尬困境,从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7.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工具,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媒介。依据陕西省10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地市级层面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结合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代表性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对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基于广东省2011—2020年市级面板数据,利用动态面板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存在显著促进作用,该结论在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网络覆盖异质性,即在覆盖广度、欠发达地区和网络覆盖低水平地区更明显;(3)资本要素资源提升效应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传导机制。因此,须持续深化金融体系改革,以提升省际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凸显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着力培育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增长极,全面构建金融线上服务平台,以提升区域协调发展能力;发挥资本要素资源提升效应和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效应,以保障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张薇  阳正发 《农业经济》2022,(1):112-114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打通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农村金融改革等诸多难题,使依托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视角,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效应重塑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基于平台经济发展特征,构建了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的农村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进而推动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数字普惠金融在运行过程中存在三大风险缺陷,即数字鸿沟缺陷、因商业可持续而使社会效益目标失效的风险缺陷、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因去风险化产生风险缺陷。这些风险缺陷导致新型金融排斥的产生,尤其对农村地区表现更为明显,数字鸿沟引发金融机构对农村技术性金融排斥、因追求商业可持续引发对农村市场性金融排斥,因数字普惠金融机构去风险化引发对农村风险性金融排斥。  相似文献   

11.
张跃娟 《山西农经》2024,(3):197-19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为农村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基于2011—2021年河南省17个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tata 14软件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河南省农村居民收入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的生态建设、创新数字金融产品、完善风险控制机制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分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与效果已得到学术共识,而关于两者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的联合作用机理与效果仍有待深入探究。本文运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数字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1)整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能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且对使用深度的强化效果最明显;(3)在各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数字信贷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的强化效果最为突出。因此,在借助数字技术赋予农户享有金融服务权利的同时,要格外重视农户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他们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获取能力与利用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晖 《农业经济问题》2020,(11):120-130
本文基于2014—2018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库和江苏省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数据库,以江苏省43个县域为代表,构建县域数字金融发展评价体系,分析江苏省县域数字金融整体发展、地区差异与动态变化,并结合江苏县域普惠金融发展指数,探究县域层面数字金融发展与传统金融的空间联系。结果表明,整体而言,江苏省县域数字金融发展水平逐年上升,但近年来发展速度逐步放缓。从空间维度上看,江苏省县域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体现为苏南、苏中和苏北各地区之间的相对差异,但在时间维度上区域差异在不断缩小,县域数字金融发展整体趋同,数字金融普惠特征不断凸显。进一步地,数字金融虽然作为一种革命性的金融创新,但其发展水平仍然与传统普惠金融发展密切相关。未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选择是在提高县域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缩小数字鸿沟的同时,继续加强传统金融基础建设,辅之以有效金融监管和政策引导,"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推进普惠金融发展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4.
15.
探索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影响,对巩固云南省脱贫攻坚成果、实现经济稳步增长具有深刻的理论及现实意义。从渗透度和资金使用情况两个方面构建普惠金融指数,以度量云南省各州市普惠金融水平,然后用面板模型对云南省普惠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联系展开实证探究。研究发现:云南省普惠金融水平整体不高,且各州市间差距较大;整体上看普惠金融对云南省缓解贫困有着较为显著的正面影响。为此,可以加快完善金融机构建设、创新机构种类等,以推动云南普惠金融与巩固脱贫攻坚工作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
在数字化技术迅速发展下,中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重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推动乡村发展,为中国实现乡村振兴出一份力。山东省作为中国的经济与农业大省,论证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影响方面具备较强的现实意义。文章测算了2011—2020年山东省16市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采用同期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建立相应的面板模型和门槛模型。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确实可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实现;在不同的互联网接入水平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会有所变化,当互联网接入水平达到特定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会有小幅下降。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11—2021年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有着显著正向作用,并且产业结构、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会促进农民增收。(2)从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来看,均能够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但作用效果存在差异,覆盖广度最强、使用深度次之、数字化程度最弱。(3)从作用渠道来看,地区经济增长能够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3)从异质性检验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影响存在区域差异性,河西地区作用效果最强,陇南地区最弱。基于此,提出应加快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力度、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宣传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徐亚军 《山西农经》2020,(3):23-24,27
引入空间面板模型,基于2005—2016年我国沿海11个省份的相关数据,分析了金融结构对海洋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发现,金融结构不仅会对本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升级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临近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升级,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沿海地区金融结构,促进海洋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0.
数字普惠金融具备并且扩大了传统金融和转移支付的功能,在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数字普惠金融和乡村振兴的概念以及内涵出发,整理分析了两者的研究现状。同时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以及乡村发展三个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解释变量时的影响效应,进而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水平建立起联系,提出进一步探究两者关系的假设,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支农的理论和实践,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