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五年多来,一方面,在省级政府授权省级联社履行对农信社行业管理的新体制下,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效;另一方面,对农信社现行管理体制的各种争论和质疑从未停止过,使刚刚步人良性发展轨道的农信社陷入是非之争、模式之争,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信社管理体制的正确走向和改革发展的效率。  相似文献   

2.
对于省级农村信用社联社的制度设计、运作模式和职能定位等问题各方意见不一,在实践中也存在很多矛盾。但是我认为,作为一级金融机构,同时也是行使行业管理职责的省级农村信用社联社,在我国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展中,将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省级联社是改制的产物。这次农信社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把管理权交由省级政府管理。因此,省级联社的成立以及在改革中行使其所赋予的职责理所当然。其次,省级联社是现实的需要。目前,已成立的省级联社已经为数不少。各地在省级联社的职责方面基本与其管理规定相差不多。  相似文献   

3.
农信社省级联社职能优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信社省级机构存在的价值在于其行政管理及服务平台功能。因此,无论省级联社未来的走向是什么,最主要的判断标准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农信社更好地服务三农,是否有利于农信社更好更快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农信社实现规范化管理,是否有利于防范农信社系统性风险。  相似文献   

4.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江西南昌,12月2-3日,中国银监会召开了首批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的8省市省级联社管理工作座谈会。中国银监会副主席李伟、江西省政府副省长赵智勇出席会议并讲话。 8省市省级联社管理工作座谈会中心议题是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省联社职能,研究完善省级联社职责,充分发挥省级联社作用,促进农信社的健康稳定发展。会上,各省市交流了省级联社履职工作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设想。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银行业转型如火如荼,农信社转型也在快速推进。各地农信社结合实际,在转变经营理念、转变发展方式、转变服务模式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为农信社转型发展提供了许多鲜活的样本。纵观各地农信社转型棋局,大多处于法人行社局部设计、自行调整状态,缺乏省级联社的顶层设计和深度变革,没有从根本上转动底盘。农信社改革十年,取得辉煌业绩,背后的经验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发挥了省联社行业管理下的多级  相似文献   

6.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金猴暂栖,玉鸡唱晓。快瞧,充满希望的2005年恃着风挟着雪走过来了。 过去的一年,是农信社改革大踏步前进的一年。首批8个试点省(市)省级政府管理农信社的体制逐步确立,省级联社先后挂牌,省级工作平台初步建立,农信社各项业务发展取得了可喜发展,农信社的光辉前景初步显现。 当前,21省(区、市)紧紧跟进,第二批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省级行业管理机构已经和正在陆续挂牌,农信社新的管理框架将于近期基本形成。这一切,无疑昭示着中国农信社发展的新时期到来了。  相似文献   

7.
定位。按照“政企分开”的政府职能改革要求,省级政府对金融企业的管理只能是间接的、宏观的管理。而不能直接干预农信社的业务经营活动。省级政府负责管理农信社,关键是严格执行改革的各项政策方针,引导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一些省级联社和基层机构结合各自实际,依托科技手段,开发出了一些富有特色的绩效考核系统,绩效管理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本文结合福建农信社绩效管理的现状,分析平衡记分卡在农信社实际操作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并针对性地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农信社的县级法人地位已经确立,下一步应该是完善和巩固县级联社的法人地位。积极按照现代农村金魏制度的管理理念,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县级联社法人治理结构,让投资者真正成为农信社的决策者和风险承担者。安徽省芜湖扬子农商行积极发挥小法人的优势。打造服务社区和农民的精品银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体制下农信社审计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新的体制下,农信社审计工作应以健全、落实审计监督制度为核心,以促进农信社稳健发展为目标,重点应构建以县市联社内部审计、省级联社行业审计、省级政府审计、中介部门社会审计为重点的审计网络体系。重构信用社内部审计。过去,信用社内部基本上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统一法人后,县市联社审计部门必须转换审计角色,将过去主要以行业自律审计为主,变为主要以  相似文献   

11.
省辖市又称为地级市,是处于县级人民政府和省级人民政府之间的一级政府。2003年农信社改革以来,全国大部分农信社选择了县级联社和省联社二级法人模式,河南农信便是其中之一。受省联社人员和管理能力限制,加之县级联社数量较多,省联社在省辖市地区设立派出机构,具体负责对辖区内县级法人联社的管理,河南农信在17个省辖市设立了派出机构。所以,在省辖市地区农信社存在以下几种机构:一是省联社的派出管理机构,一般称为市办,如河南农信联社在开封市的派出机构通俗称为开封市办;二是在省辖市城区范围内存在一家或者多家县级法人联社,如洛阳市城区有市区、西工、开发区、吉利四家法人联社;三是在省辖市所管县范围内各有一家法人联社,如郑州市管辖的中牟县有一家中牟县农信联社。笔者认为,这三种机构的改革方向如下:一是省联社派出机构改制为区域审计中心或与城区法人联社合并为一家法人单位;二是省辖市城区内的法人联社应当合并,不应过分强调其法人地位;三是省辖市县域范围内的县级联社法人地位则必须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2.
"由中央银行紧急贷款来处置农信社金融风险,易导致省级政府所承担的农信社金融风险处置责任虚拟化,也难以形成省级政府正确履行农信社管理职能的责任约束。建立省级政府为出资主体的农信社金融风险处置基金,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回望十年改革之旅,农信社管理体制、产权制度的改革,无疑是成就这段辉煌历程的核心主线和最关键因素"从我国农信社改革整体进程看,省级联社的改革恰恰是农信社改革走向深入的一种表现。这样一种表现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农信社改革越来越市场化。"  相似文献   

14.
农信社县级联社因地制宜实行一级法人管理,是当前农信社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做好这项工作。关键在于做好县联社对分支机构的授权授信管理。  相似文献   

15.
没有完成的农信社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明晰产权和完善农信社经营管理体制为中心的农信社改革,在经过了8个省市1年的试点以后,中央政府已于2004年8月17日颁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农信社改革试点的意见》,并决定在除西藏和海南外的其余21个省市全面推开。与以前的历次改革不同,本轮改革在明晰产权的同时,中央政府把对农信社的管理权限下放给省政府,先行推进农信社改革试点的8个省市,均毫无例外地选择了成立省级联社的体制。建立省级联社,已成为各省市的集体行动。由此可以预见,我国农信社行业在本轮改革完成以后,最终将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种由各省(市)联社控制的格局。应该指出的是,在农信社领域,自下而上的入股以形成一定的联合体, 是绝对必要的。德国合作金融部门的联合与合作为此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重构农信社内控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改革,理顺现行管理体制惟有理顺现行管理体制,改革产权制度,农信社内部控制建设才能事半功倍,金融风险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一方面,加快省级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尽快成立省级联社。通过建立省级政府对农村信用社实施管理责任,充分履行行业管理和服务等职责。另一方面,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重点是明确股东(社员)大会、董(理)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各自的职责,切实  相似文献   

17.
相对于大型商业银行而言,农信社的信息系统建设起步较晚、科技人才缺乏、技术和设备依赖性强,信息系统潜在风险更应引起重视,然而目前无论是农信社还是监管部门对此均缺乏应有的认识。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一是省级联社应高度重视信息系统风险,组  相似文献   

18.
<正>深化改革的黄金十年,农信社进发出了巨大的发展能量,创造出了辉煌的经营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信息科技建设的强力支撑。十年深化改革,农信社的信息科技建设对其自身来讲无疑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对于每一家省级联社(农商行)来说,值患科技建设都不啻是一项艰巨的大工程。顶着巨大的压力,各省级联社(农商行)凝心聚力,攻艰克难,努力奋斗,用科技应用与创新打开了农信社破解困境的口子,书写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各省级联社积极发挥主导作用,纷纷制定全省统一的视觉标识标准系统,以此努力树立起良好的外在形象,逐步巩固广大客户对于农信社服务的品牌忠诚度。 目前来看,各地农信社在标识形象建设上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统一形象配置。借助打造精品网点和省联社统一的Ⅵ设计,一些农信社从LOGO门牌标识到营业场所装潢、从办公用品配置到员工着装要求,严格统一标识、统一规划、统一风格,力求给客户以视觉冲击力。二是导入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20.
2009年7月28日,是湖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社)成立4周年的日子。自从200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将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后,湖北省农信社步履坚实地推进改革,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作为中部农业大省,湖北农信社的未来发展将遵循什么样的科学发展之路,省政府对此有什么样的期待与战略思路?下一步又将如何推动农信社改革,当好农信社“娘家人”?就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湖北省副省长赵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