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欣洋 《魅力中国》2011,(2):271-271
中国自有钢琴以来,至今为止,已产生了无数的钢琴大家,以及为大家们所创作的许许多多的作品。作为西洋产物的钢琴,若要演奏中国音乐,则无论从音乐结构或是音域上,都需特别处理。而中国的钢琴作品也确实有别于西方。中华音乐内容之深邃,意境之广袤,仍需每一个音乐人的努力研究、努力学习、努力探索。  相似文献   

2.
顾晓晖 《黑河学刊》2010,(10):64-65
由广东音乐改编的中国钢琴作品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的组成部分,它代表了中国钢琴音乐的一种风貌,散发出一种渗透了中西音乐元素的独特音乐。通过对广东音乐风格的钢琴改编作品的风格与演奏特点的介绍,阐明了本文的价值取向,并总结改编作品在中国钢琴音乐发展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夏雨 《魅力中国》2014,(10):75-75
钢琴版的《百鸟朝凤》是华人音乐的经典作品之一,它具有传统音乐的民族特色,作品不仅飘溢着一股强烈的中国特色,在演奏技巧上更无与伦比,是一首具有纯正中国特色的钢琴作品。本文从强弱、踏板、音色、装饰音四个方面探析了这首钢琴曲的演奏技巧。  相似文献   

4.
汪立三以一首陕北民歌的曲调作为基础,并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创作题材改编的中国作品《蓝花花》,运用变奏的手法以三段体结构的原则来构思全曲。分析其风格以及作品的演奏技巧,钢琴作品《蓝花花》将传统音乐与现代技法结合,用民族音乐色彩性调式和声编写,成为既有民族特征又具有时代特征的中国新音乐,汪立三先生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徐颖周 《黑河学刊》2011,(2):130-131
简要对中国钢琴作品的发展与创作特点以及高校教学中中国钢琴作品的重要性做以阐述;从三方面说明中国钢琴作品有利于学生提高演奏技巧,更好地理解、注释作品,同时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莫薇薇 《魅力中国》2014,(2):103-103
本文通过对圣桑生平以及其代表作品《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创作背景的基本介绍,使广大读者在对该作品有初步了解的基本前提下,进一步的对作品的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音乐动机及发展,演奏速度,技术难点、演奏处理、双钢琴配合进行演奏研究。为读者能够在准确领悟圣桑的创作风格及其音乐审美观中做出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7.
王建中钢琴改编曲是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重要作品。我国高师钢琴教学中较多使用王建中作品,研究王建中作品,可以吸收更多的民族音乐营养。用钢琴演奏中国乐曲,既可以坚定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又为中国走向世界搭建台阶,实现中国音乐与世界音乐的双向融通。  相似文献   

8.
张贞 《魅力中国》2010,(8X):298-298
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更要不断地吸取本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精髓。戏曲音乐作为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瑰宝之一,在我国具有很高的艺术地位。很多作曲家已经有意识地去将戏曲元素运用到他们的钢琴音乐创作中去,本文欲对中国钢琴音乐中运用戏曲元素的作品进行技术上的分析。阐述钢琴与戏曲音乐结合所体现出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曲《二泉映月》是我国近现代钢琴改编曲中的优秀作品,它在形式美与意境美上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同时作为改编曲,也充分发挥了钢琴作为独奏乐器的特性,作品中高潮部分浓厚的音响色彩与清丽的江南风格形成了美的对比。理解与演奏钢琴曲《二泉映月》对弘扬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教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洋乐器早在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人耶稣会教士利玛窦来中国传教就带入了中国,不过那只是一架"古钢琴"而已.而大量的西洋乐器传人中国则是在清康熙朝代,比利时人南怀仁,葡萄牙人徐日升等西方传教士成为康熙皇帝玄烨的音乐老师,并物色一些西洋乐器演奏家到中国来表演和教学,这时大量西洋乐器才正式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月光》为例,分析了德彪西的音乐特点和演奏技巧。认为德彪西的钢琴音乐作品中注重钢琴声音和音乐语言的变化,强调色彩和光线的瞬间印象。在演奏时,需要适用非常柔和的触键技巧,也要精心处理好踏板的运用,让音乐的音响效果达到完美程度。  相似文献   

12.
白洁 《新西部(上)》2013,(10):102-102,105
本文阐述了肖邦谐谑曲的音乐风格,并对其谐谑曲0P31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演奏的难点与技巧。指出肖邦音乐中的既刚强、豪迈,又细腻、柔美的诗一般的意境,在19世纪浪漫主义最繁荣时期的钢琴音乐中是独树一帜的。肖邦对祖国的热恋,对自由解放的渴望,是贯穿在这首作品中的主线。在演奏的过程中,需要把握好整体风格,把握好对情绪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别从中西音乐的起源、发展道路以及中西方传统思维和艺术审美的观念比较入手,浅谈其相互间的差异及其影响。中国音乐“源于本土”多为宗教性音乐;西方音乐源于希腊,宗教信仰仪式和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中国音乐追求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便形成了对线形的偏爱;西方逐步确定了调式调性、复调、和声等系统理论及系统的演唱演奏方法;中国音乐特点为:五声音阶的调式结构,与文学、语言、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等。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乐器乐队的组织、演奏技术的成熟以及作曲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钢琴音乐的创作,从作品选材的本土化、"中国式"作品的结构到调式旋律、和声、装饰音的民族化的灵活运用,都显示了中国钢琴音乐独特的生命力;并以清新的艺术格调、浓郁的民族特色引起了广大听众的普遍兴趣和共鸣,充分显示了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任远 《魅力中国》2013,(10):86-86
钢琴改嫡曲《百鸟朝凤》是王建中先生钢琴作品中被演奏得最多、独创性最高、技巧性最难,也是中国钢琴创作史中最为杰出的民间器乐改编由之一。因此,除了解本曲的和声曲式、情感特征外,进一步发掘此曲改蝙和创作的成功之处是很有必要的。本文将从钢琴改鳊曲《百鸟朝凤》中的装饰音入手,深入的对装饰音在本曲的运用与演奏进行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咪娜 《魅力中国》2010,(17):199-199
德彪西是印象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在传统音乐及浪漫主义的影响下,大胆地运用了丰富的想象,逐步运用色彩来表现了印象派与众不同的音乐效果。德彪西的钢琴前奏曲《帆》是他作品中极具代表性的音乐创作之一。本文从这首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分析及演奏要点等方面进行了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7.
段雪 《魅力中国》2012,(35):137-137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是德国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不仅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更被后人尊敬的称为“乐圣”。贝多芬是一名多产的作曲家,他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他的奏鸣曲是所有作品中的奇葩。奏鸣曲的体裁是贝多芬重要的器乐领域,贝多芬通过这些创作把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推进到最高峰,并对奏鸣曲式结构的成熟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奏呜曲是他早期的作品,具有贝多芬钢琴作品的典型演奏风格。尤其是第五奏鸣曲的第一乐章,从构思的巧妙,到技巧的纯属,无不体现出贝多芬出众的音乐才华。  相似文献   

18.
何占豪先生是中国杰出的音乐家,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享誉中外。他始终把"外来形式民族化,民族音乐现代化"作为座右铭进行创作。他创作的作品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其中在古筝方面创作了许多著名的曲目。《临安遗恨》是一首突破了古筝传统模式的作品,乐曲用古筝和钢琴共同演奏,赋予了作品传统美与现代美、东方美与西方美兼收的特质,为古筝的发展开创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李玉峰 《魅力中国》2013,(13):106-106
《平湖秋月》这一古曲作为广东音乐的代表,凭借自身的优美旋律,深受人们的青睐。其流畅的旋律、优美的音色在其艺术魅力上具有着迷人的芬芳。而钢琴作为一种外来乐器在演奏《平湖秋月》这首古曲时,既保留了我国民族音乐的元素,又将钢琴这种多声部、多层性、宽音域的乐器的优势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极大的满足了观众的欣赏需求。这部作品不仅将中国文化特色体现在了钢琴音乐作品之中,并且运用西洋钢琴演奏技术使之成为一首玲珑别透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钢琴曲作品中的精品之作。此次,从风格、伴奏、和声语言、音乐形象几个方面的内容出发,针对钢琴曲《平湖秋月》的艺术魅力。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20.
何涛 《中国集体经济》2008,(13):129-131
朱践耳为独幕芭蕾舞剧《思凡而创作的钢琴叙事诗《思凡》是他音乐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作品结构宏达、气势非凡,以奏鸣曲式来呈现、发展戏剧情节、刻画人物的内心世界,表达了对人性的肯定,具有哲理思辨性。在新中国大型钢琴奏鸣曲的创作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从教学和演奏的角度来看,本曲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优秀钢琴文献。文章通过对《思凡》细致深入地分析,根据笔者演奏实践所得出的经验,从钢琴教学和演奏的角度切入,挖掘本曲在教学和演奏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