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两税合并”在经历了14年的风风雨雨之后,终于在2007年3月16日十届人大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把我国现行的分别针对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两部税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和《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合并为一套同时适用于内外资企业的《企业所得税法》,实行公平税收待遇,并在2008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法的角度出发,探讨了统一所得税法的必要性与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影响,以及外资企业应对的税收筹划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两税合并,正式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与内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减少,所得税税负上升。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两税合并,正式实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与内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后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的税收优惠减少,所得税税负上升.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王光宇 《经济师》2003,(5):191-192
企业所得税及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这两套所得税制是在短缺经济下制定的 ,我国加入WTO后 ,合并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已达成共识。合并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应充分体现WTO原则和税收公平效率原则。对合并的具体问题 ,文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李晓琴 《时代经贸》2007,5(11Z):181-181,183
经过10余年的酝酿,以“两税并轨”为主旨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终于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十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中表决通过,新法草案使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税率、税收优惠政策和扣除项目等方面获得了统一。这将会对外资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但笔者认为,这不会影响外商投资的积极性。面对变化了的情况,外资企业应重新做好投资、经营战略规划。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两税合并为基础,主要对两税合并的意义及两税合并后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文章首先分析了两税合并的动因和意义;其次阐述了两税合并的内容;最后分析了两税合并后可能带来的税收征管问题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税收作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经济环境要素和现代企业财务决策的重要变量新企业所得税的实施必然会给外资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不小的影响。本文将以外资企业作为研究平台,从企业微观的层面深入探讨新税法对外资企业财务管理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从而寻求加强外资企业财务管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8.
新企业所得税法一大重要变化是实行了以产业政策为导向的税收优惠政策体系,对企业自主创新、技术进步和高科技产业出台了多重税收优惠政策,这对浙江省的信息产业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科技税收”优惠政策促进信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和自主创新,改善信息产业的融资环境。新法实施对浙江省电子信息产业利用外资的水平影响不大,但对各细分行业税负水平的影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张艾 《时代经贸》2007,(4X):5-6,8
2007年3月14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规定,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法定税率由33%降低了8个百分点。外资实际税率要从15%变成25%,内资要从33%下降到25%。大多数的声音是,这项政策对外资企业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国民待遇,对内资企业则是一种重要的激励。这将会使市场竞争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改政策出台的背景、影响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并归纳整理了该政策出台后理论界、业界的不同观点,为新税制的发展提供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自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为了招商引资、发展经济,鼓励外商投资,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饿,其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购买国产设各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管理办法》就是税收优惠政策之一《办法》规定对在我国境内设立的外资企业,在投资总额内购买的国产设备,符合条件的,其购买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购买设备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此项政策使报多外商投资企业从中受益。真正体会到了在我国投资所享受的税收优惠。  相似文献   

11.
洪兰 《经济师》2011,(5):47-48
税收政策的变动是否会导致大量外资撤离中国,转向周边低税国家和地区,从而大大减少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并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呢?文章以上海市为例,从不同来源地、不同规模、不同投资目的、不同产品流向以及不同产业等角度,分析了两税合后对上海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为了应对两税合并对上海外商直接投资造成的影响,上海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不断改善上海的投资环境,同时应大力发展技术创新,吸引高新技术产业项目,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  相似文献   

12.
税收政策的变动是否会导致大量外资撤离中国,转向周边低税国家和地区,从而大大减少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量,并进而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呢?以上海市为例,从定量角度,分析了两税合并对上海FDI流入的影响。数据显示税收负担对FDI流入不具有相关性,而基础设施和劳动力质量对FDI的流入具有正相关性。因此,上海应当继续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的力度,力争进一步扩大吸引外资的规模。  相似文献   

13.
张艾 《时代经贸》2007,5(4):5-6
2007年3月14日,提交全国人大审议的企业所得税法草案规定,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税率统一为25%,法定税率由33%降低了8个百分点.外资实际税率要从15%变成25%,内资要从33%下降到25%.大多数的声音是,这项政策对外资企业是一种公平合理的国民待遇,对内资企业则是一种重要的激励.这将会使市场竞争朝着更加公平的方向发展.本文通过对这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税改政策出台的背景、影响等方面加以综合分析,并归纳整理了该政策出台后理论界、业界的不同观点,为新税制的发展提供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内外资企业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所得税法"两税合一",实现了五个方面的统一,并规定了两个方面的过渡政策.本文对新旧企业所得税法进行比较,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内、外资企业的影响,认为新企业所得税法使内资企业减税增利获得真正的实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外资企业的总体税负,从长期来看不仅不会减弱对外资企业的综合吸引力,相反还有利于提高引进外资的质量和利用外资的水平.  相似文献   

15.
税收筹划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起点一般可以追溯到投资行为.随着新的企业所得税及相关细则的颁布,外商在投资行为决策时,需要关注及筹划企业所得税的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文章以外商投资决策过程中的企业所得税为筹划重点,分为投资方主体的选择、被投资客体的选择、企业法律主体形式的选择、投资方式的选择、应注意事项等几方面分别论述外商投资决策的企业所得税税收筹划策略,以提高投资决策行为回报.  相似文献   

16.
一、企业所得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目前,我国的企业所得税制,由内资企业所得税制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两部分构成。内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的主要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1991年7月1日起施行)。随着经济的发展,直接税作为主体税种已经成为世界税制发展的潮流,企业所得税的地位日益提高,而我国现行的企业所得税制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关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向前 《经济师》2004,(6):201-202
文章首先回顾了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历史发展 ,指出现行税制的主要问题 ,然后在企业所得税改革的国际大背景下探讨了我国统一内外资本企业所得税法的框架性构想  相似文献   

18.
2008年随着内资企业、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两法合并”,涉外税收管理也同时过渡到国际税收管理。出于国际税收管理对象增多、涉外税收政策延续性、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多重需要,国际税务管理必须规范和加强,应通过严格执行税收协定、强化非居民税收监管、国际税务管理合作、实施反避税等措施来加强国际税收管理。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企业会计准则,将成为企业进行财务核算的基础和依据,以确保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财务信息;2007年3月16日,我国又颁布了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并于同年12月6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两者在收入确认、费用扣除、资产处理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这将导致会计和税法对有关业务的处理方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金融企业是我国金融体系的主体,其经营行为、经营绩效和竞争力的好坏对我国金融资源的利用效率、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税收政策对任何一个经济主体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关系到经济主体的经营成本、收益和竞争力,银行业也不例外.事实上,我国长期形成的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痕迹的金融业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是影响我国金融企业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外部因素.已有一些银行界人士和学者指出,银行业税负较重,银行税制滞后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仅直接影响到银行业的经营和发展,而且也成为影响金融市场健康发展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金融企业的税收负担以及税收负担对金融企业的经营绩效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