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名牌战略与文化力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关键。这是当代经济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名牌战略是一种经营战略,是一种围绕着生产优质产品,扩大产品知名度,树立名牌产品形象进行的筹划和采取的对策。在当今世界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创立名牌企业,是提高企业知名度和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增强国家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内容,高度发达的世界经济,其竞争的实质与其说是经营管理的竞争,不如说是渗透于经营管理之中的更深层次的文化的竞争。因此企业文化力的开发,已成为名牌战略实施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名优品牌是一个企业、一个国家民族工商业的精华与骄傲。从某种意义上讲.今天的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如何创立、发展和保护名优品牌已被不少企业列入长期的发展战略,许多国家也通过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使民族经济得到振兴。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国际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条件下.企业只有努力创出名牌产品.才有资格参与市场竞争.才能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1949年至2009年,整整一个甲子。在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企业品牌,在经历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品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无数新的品牌又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时代的强者,它们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平常百姓的生活,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企业名片。  相似文献   

4.
戴军  曹高明 《老区建设》2009,(18):16-1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江西省中小企业将不得不面对国际知名品牌的直接竞争,研究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品牌竞争策略,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文章分析了江西省中小企业在品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国际市场已从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而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品牌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创立和培育自主知名品牌,已成为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能力的重要途径,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拥有我们自己的核心技术,要拥有我们民族的世界品牌”。温家宝总理也指出:“名牌就是质量,就是效益,就是竞争力,就是生命力。”“十一五”规划纲要也明确提出:“要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  相似文献   

6.
1949年至2009年,整整一个甲子。在共和国的发展历程中,中国的企业品牌,在经历了迂回曲折、跌宕起伏之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曾经辉煌的“老字号”品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无数新的品牌又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这个时代的强者,它们推动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平常百姓的生活,成为代表国家形象的企业名片。  相似文献   

7.
大企业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是一个国家财富的象征。相关研究表明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否强大与该国大企业的发展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即一国拥有大企业的数量越多,则该国经济实力也就越强。从世界500强的数据显示来看,我国入围500强的无论是从数量还是从营业额来看与经济发达国家的相比还是有着很大差距。中国自入世以来,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环境的剧烈变化.一个不容争论的事实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演变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尤其是大企业与大企业之间的经济实力的较量。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的一体化程度加剧.中国的企业不得不在国内市场直接与世界大企业展开面对面的竞争。在这种外在环境的竞争压力下,中国不得不审视自己大企业的发展。发展大企业实际已经成为事关中国未来命运的大课题。综观研究企业成长的文献,可以发现现有的对大企业成长的研究大多是以西方为背景,  相似文献   

8.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事实。国家主席江泽民指出:“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谁也回避不了,都得参与进去,问题的关键是要辨证地看待这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既要看到它的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它的不利的一面,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来说尤为重要;中国既要敢于又要善于参与这种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并学会趋利避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也就意味着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程度上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成为整个世界经济的一个部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经济结构将在全球化视野下进行战略调整,产业发展将参与全球范围的国际分工,企业经营必将进入跨国经营时代。  相似文献   

9.
一个国家是否能成为世界强国,归根到底需视其本身经济竞争力的强弱,各国在国际市场上的表现能直接反映出一国的竞争实力,在中国科学院于2001年3月发表的《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中,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已成为中国面临的六大挑战之一。  相似文献   

10.
司思 《中国经贸》2008,(5):24-24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的洗礼后,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场围绕品牌展开的全球竞争早已拉开帷幕。而亚洲作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却一直在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如何缩小亚洲与欧美在品牌发展上的巨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
跨国公司在全球的盛行已经使得二次大战前由资本主义国家创立并独有的这一国际企业组织经营形式开始为第三世界、苏联、东欧与中国等不同经济水平,不同经济制度的世界各国所采纳。这不仅是战后世界经济中,南北经济、东西方经济联系加强的一个表现,更是经济生活国际沦趋势的一个标志。社会主义国家利用跨国公司这一对外直接投资形式,在全球范围内合理利用资金、资源、人才和技术的相对优势,开拓海外市场,增强 了在竞争与合作日益加强的世界经济总格局下,社会主义经济的生存与发展力量,然而,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兴办跨国公司毕竟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因而,无论在对它的理论认识方面还是实际经营管理方面都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拟就社会主义跨国公司的经济属性、经济行为及其组织管理问题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名牌的竞争。创立品牌、发展名牌,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战略措施。但不少企业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有形的投入,而忽视了化的投入,结果,事倍功半,没有创立出富有竞争力的名牌。  相似文献   

13.
面向国际化提高企业营销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兴起的信息化、全球化浪潮,以及中国成功入世,使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国内市场国际化和国际市场国内化的竞争格局已经形成,我国企业不可避免地与国外企业同台竞技,特别是当今中国正成为众多跨国公司的重要生产基地、采购基地、研发基地和主要销售市场,国内市场上中外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如何在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山东建设》2005,(6):51-52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创造名牌产品。名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信誉的重要标志,拥有名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还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在品牌竞争的市场里,却找不到中国石材名牌的影子,人们不禁要问:  相似文献   

15.
世界品牌不仅是信任、忠诚、市场、效益的化身,也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更是国家形象,国家实力的显示。一个国家所拥有的世界品牌的数量,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没有品牌的“中国制造”是低层次的,没有世界品牌的“中国制造”是没有核  相似文献   

16.
如今的市场竞争越来越表现为品牌的竞争,名牌的竞争。创立品牌、发展名牌.已经成为众多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和重要战略措施。但不少企业在创建品牌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有形的投入.而忽视了文化的投入.结果.事倍功半,没有创立出富有竞争力的名牌。  相似文献   

17.
越新 《中国西部》2014,(30):32-35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的洗礼后,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场围绕品牌展开的全球竞争早已拉开帷幕。而亚洲作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却一直在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如何缩小亚洲与欧美在品牌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已经成为亚洲各国经济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世界经济在经历了产品竞争、营销竞争的洗礼后,企业与企业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一场围绕品牌展开的全球竞争早已拉开帷幕。而亚洲作为近年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却一直在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如何缩小亚洲与欧美在品牌发展上的巨大差距,已经成为亚洲各国经济界、企业界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9.
当今的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品牌竞争时代。在竞争异常激烈的高科技领域,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品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标识,而是企业在竞争中获胜的重要手段,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适应品牌时代的要求,开展品牌营销,创出名牌产品。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的背景下,世界各国的大型科技企业纷纷登陆中国,抢占中国市场,这些企业从事的行业可能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品牌世界知名。显  相似文献   

20.
陈冬 《上海经济研究》2004,(3):72-73,56
拥有雄厚资金和世界著名品牌,是大多数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所具有的优势,也是他们保持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跨国公司收购中国企业也是把品牌作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以品牌作为其战略先导,利用品牌开创中国市场已成为外资,尤其是跨国集团的策略。但是,很多被收购的中国品牌并没有这么幸运,他们不是发展了,而是被“封杀”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