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技术经济的迅猛发展,知识资本对促进企业创新集群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知识资本通过知识价值链的传递,提高了企业创新能力,带来了企业量和质的成长,进而带动其他企业的学习,形成主导产业,最终带来企业创新集群的成长,其成长模式包括:政府主导型成长模式、组织学习型成长模式、市场资本开发型成长模式、人力资本开发型成长模式和结构资本推动型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2.
两化深度融合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大举措。"深度融合"既是工业化的高级阶段 , 也是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它有别于传统工业化与一般意义上的企业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旨在形成由信息化支撑或催生的新型生产经营和可持续发展模式,形成新的企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企业成长模式探析——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两型社会建设为视角,对企业的成长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概括。即对企业的数量成长模式、质量成长模式作了基本的分析和总结,同时提出了新形势下企业成长模式的演变趋势——生态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4.
价值模块整合与产业融合   总被引:57,自引:10,他引:57  
本文重点研究了与产业融合、产业结构密切相关的价值模块研发、重用和整合三个关键环节,分析了三种基本的模块整合模式:内部组织模式、元件市场交易模式和授权设计交易模式。认为价值模块是产业融合的载体,并总结了SIP模块、SOC对3C产业融合的影响。模块化、产业融合不仅使生产结构基础改变了,竞争的基础也发生了转变,使企业之间的合作与竞争都达到了极致,这集中表现为企业之间的合作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又分为两个层面:设计规则的标准竞争和模块供应商之间激烈的“背对背”竞争。  相似文献   

5.
大力推进"两化融合"是当前我国产业升级、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性选择,服装行业"两化融合"的关键点就是将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信息技术,通过管理创新、业务流程创新、制度创新,推动产品研发模式和设计理念的创新,并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的转变和流程的再造相融合.  相似文献   

6.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资源配置及产业成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群 《工业技术经济》2009,28(10):84-86
阐述了世界高新区资源配置和产业成长模式发展中的集群化趋势和特征,并结合我国高新区发展现状,剖析了其发展中所存在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产业集群化不足的突出问题,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进而提出围绕产业集群,突出园区特色,促进企业积聚发展,形成产业集群的对策,以优化我国高新区资源配置和产业成长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产业集群作为一种经济体有其独有的特征,这些特征对集群内的技术扩散产生重大影响;同时,政府和企业不同的技术扩散策略也会影响整个集群经济体的福利水平.本文分析了不同的技术扩散策略对政府和企业福利水平的影响,并提出了技术扩散厌恶、技术扩散中性和技术扩散偏好的概念.最后,就我国产业集群中技术扩散策略的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张林强 《化工管理》2009,(10):81-82
并购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并购的目的是获得优质资产、资源或者能力,由此让企业更具生命力。然而.并购并不是总能达到预期目的,往往因为并购.企业在文化融合上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大量学者研究了产业集聚与企业成长的关系, 但其作用机理存在一定的疑议。 本文理论分析并实证检验了我国不同地区产业集聚的异质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及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1) 产业集聚有助于新创企业成长, 但其异质性发挥不同功效, 并受市场化调节; (2) 产业集聚区内新创企业的成长受管理者先前经验影响显著、 受产业集聚异质性影响不显著; (3) 管理者的先前经验能够显著提升产业集聚的异质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促进作用。 研究结论不仅拓展和深化了产业集聚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理, 还为地方政府通过产业集聚实现新创企业的成长、 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总被引:74,自引:3,他引:74  
在信息化进程中,出现了电信、广播电视和出版等部门在数字融合基础上的产业融合。这是对传统产业体系的根本性改变,成为一种新的产业革命。产业融合导致了许多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出现;开辟了新市场,使更多的新参与者进入;增强了竞争性和新市场结构的塑造;促进了资源的整合;带来了就业增加和人力资本发展;并派生出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增值机会。因此,产业融合成为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随着产业融合在整个经济系统中越来越具有普遍性,它将导致产业发展基础、产业之间关联、产业结构演变、产业组织形态和产业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根本变化,对整个经济与社会产生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制度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是一种网络产业组织,可以极大地提升集群内企业的创新能力。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的研发组织模式是提高集群创新能力的网络组织因素。因此,政府的制度供给应着眼于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技术创新扩散网络、大学等科研机构与企业间形成的网络以及模块化研发组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环境下的资源型企业成长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知识经济的内涵和特点出发,针对资源型企业的特点,按照技术、资源、业务单位三个维度,建立了资源型企业成长的TRU模型,并提出资源型企业在知识经济环境下的成长战略选择逻辑,要综合考虑技术状态、资源状态和业务状态,从而建立起自己独特的竞争战略。技术创新推动下的技术能力增长、业务组织整合和资源控制能力三个维度决定了资源型企业成长的基本方向,三者也构成了其成长的战略模式,从而推动资源型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的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3.
基于“两型社会”建设的企业成长模式转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两型社会"建设赋予企业新的社会责任,新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成长由与"两型社会"建设相悖的模式向与"两型社会"建设相容的模式转型.并不断增强转型动力支撑——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企业成长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14.
竞争战略新突破:来自低成本与差异化的融合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首先针对传统的三种基本竞争战略理论的不足提出质疑。反驳了低成本与差异化形成竞争优势的难兼容性的论点,提出低成本和差异化融合的四层面分析模型SOD战略模式。SOD战略分析模式的核心在于突破空间层面和时间维度去提高竞争优势的数量、质量以及持续力。而且依据这一理论架构,列举并解析了低成本与差异化融合的应用问题,最后分析培育低成本与差异化融合以形成多样持续竞争优势对中国企业的现实意义,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以初创期科技型企业为研究对象,选取创业板科技型企业作为样本,对样本数据无量纲化处理后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融资约束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具有负面影响,并进一步提出了初创期科技型企业应提高资金运用效率、提升自身融资条件、积极拓展融资渠道、寻求科技型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从而降低企业融资约束,提升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对"两化"融合的定义分析入手,探讨"两化"融合的重要性及紧迫性。选取温州区域优势产业-物流包装行业,在对其企业信息化及工业化程度的调研分析,结合国内外两化融合的推进过程及实施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提出能够有效针对温州特色的中小企业产业升级相对接的有效路径和可行性模式,供产业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中国机电工业》2010,(12):120-120
11月1日,江苏省企业两化融合工作推进会在苏州市举行。苏州作为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和信息化产业重要基地,产业综合实力和信息化整体水平一直处于全国前列。会上,苏州工业园区、沙钢集团等分别被评为全省首批“两化”融合示范区、试点企业。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2012年行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启动会议",要求各行业协会对本行业两化融合现状进行评估,为行业发展提供依据。纺织业作为传统支柱产业、重要的民生产业、国际竞争优势明显的产业,一直非常重视行业的两化融合,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为推动行业两化融合不遗余力。目前,纺织行业中90%以上为中小企业,更是"两化"融合的主力军。因此,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今年将"纺织行业中小企业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作为行业"两化"融合工作评估的重点。7月11日,为在正式评估之前,深入了解中小纺织企业"两化"融合现状,听取中小纺织企业意见与建议,优化评估指标及体系,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两化融合评估工作组深入江苏盛泽、浙江绍兴两大纺织  相似文献   

19.
产业融合中的市场结构及其行为方式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在产业融合中 ,随着融合产品的替代性和互补性大大增强 ,市场边界发生重大游移。这不仅给市场界定带来了新的问题 ,并使以其为基础的产业集中度的衡量变得更为复杂 ,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传统市场结构的形态 ,增强了竞争效应 ,并促使企业的市场行为有较大的改变。这对传统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 ,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 ,提出新的解释和说明  相似文献   

20.
知识是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企业日益重视对企业外部尤其是竞争对手知识的获取和利用。相似的知识基和便利的扩散渠道使得竞争企业间的知识扩散成为可能。方式各样的扩散模式则为竞争企业间知识扩散提供了方式、方法与手段。竞争企业间知识扩散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受诸多要素的影响,根据扩散媒介、知识特性及主体间关系的不同,本文概括出了9种不同知识扩散模式。知识扩散机制则从企业内部为竞争企业间的知识扩散提供了程序保证,保证了知识的持续演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持续获得。扩散环境、扩散模式、扩散机制彼此相互交织、共同作用,促进了竞争企业间的知识扩散,并表现为企业专利及新产品的增加、经济效益的提升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