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袁涛 《财会通讯》2014,(4):121-124
本文以促进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市场化改革为宗旨,以优化高校后勤服务产业结构、提高后勤服务体系保障质量为主线,在对高校后勤服务产业改革发展相关理论回顾的基础上。对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运行绩效影响机理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建设是新形势下后勤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工作作风优良、业务技术精通的高校后勤干部队伍,对于保证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健康发展,实现后勤改革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高校后勤产业面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就应该在实践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方法指导行动,"程序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模式有助于实实在在地打造高校后勤邮政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白颖新 《当代会计》2021,(12):158-160
高校后勤作为学校的重要职能部门,为学校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提供服务保障.随着高校后勤改革的推进,如何构建适合高校后勤的内部控制体系成为高校健康发展的关键.文章列举了高校后勤在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高校后勤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加强后勤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后勤原有的财务管理体制存在着产权不清、管理职能不健全、内部控制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开创适应高校后勤市场化财务管理的新机制,建立健全适合后勤兼具投资管理职能、经营服务和公益服务职能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方法,使高校后勤实体逐步走向具有与时俱进的管理模式,为学校发展发挥后勤保障。  相似文献   

6.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财务管理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使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成为相对独立于高校,实行企业化管理与运作。同时鼓励社会参与高校后勤工作,以加快后勤设施建设,提高后勤服务水平,建立起一种新型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7.
当前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或个人资本,是发展高等教育必然的选择。将内资BOT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引入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次创新和探索,它通过建设(build)、经营(operate)、转让(translate)的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中融资困难、风险大和管理落后等问题,将成为促进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康运行的有力保证。本文主要分析将内资BOT项目引入我国高校后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近些年,我国高校后勤已向社会化企业化发展,各大高校都逐步成立自己的后勤集团(广西高校中以广西大学的广西西大朴诚后勤产业服务有限公司为先锋榜样)。随着高校的发展,后勤集团的建设规模、业务范围等越来越大。但必须始终坚持服务学校,服务后勤为核心目标,以培养高素质高学历人才、提升学校的科研实力及教学水平为最终目的。因此,为了能够更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吸引更多优秀的学生资源,学校势必会在校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各类设备采购等方面投入大量资金。面对这种情况,后勤的管理发展就有必要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并建立新的现代化财务管理制度。基于此,本文阐述了当前高校后勤集团财务管理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措施,旨在推动高校后勤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新时期的高校后勤组织,既有别于以往普通的后勤,又与社会上的物业管理企业不同,它有着其特定的教育服务属性。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和高校招生规模的急剧扩大,学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方向发展,故现有高校后勤的管理模式和服务方式已难以适应学校发展的要求,广大师生对高校后勤的服务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后勤服务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怎样才能使高校后勤走出温床,挺立于激烈市场竞争之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实施为高校后勤的发展开启成功大门。  相似文献   

10.
方智勇 《企业导报》2014,(18):87-88
高校后勤物流作为物流的一个部分,离不开现代物流系统化的管理。高校后勤物流应致力于服务师生,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要充分体现高效率、高标准、特色化服务,高校后勤物流发展需要建设完善而便捷的信息系统,需要现代化的物流技术作支撑,建立完善的物流系统,实现最优采购及库存合理化,在保质保量的基础上完善物流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汪鸣 《物流时代》2013,(9):29-29
按照物流服务辐射陶的需要进行相关建设,而非仅仅按照政策制定者的主观意愿进行政策设计,才能在物流服务供给政策环境的营造方面具有针对性?以物流需求聚集圈为手段的服务需求带动政策,解决了需求培育的问题,但发展物流业的核心是以供给为主体的产业体系的建设,因此,需要在需求培育的同时,解决好产业的发展问题、而要解决物流产业的发展问题,就必须在服务供给的政策上做好文章。  相似文献   

12.
高校交通运输服务是高校后勤服务的重要内容,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是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一环,而加强车辆管理、降低车辆维护、使用费用,是节约型高校后勤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本文在构建节约型高校背景下探讨我校后勤车辆管理中心是如何开展车量节能减排实践工作的。  相似文献   

13.
当前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问题已成为制约高校规模化发展的一个"瓶颈".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尤其是充分利用民营企业、上市公司或个人资本,是发展高等教育必然的选择.将内资BOT项目的投融资模式引入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是一次创新和探索,它通过建设(build)、经营(operate)、转让(translate)的模式,能有效地解决当前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中融资困难、风险大和管理落后等问题,将成为促进高校后勤基础设施建设和健康运行的有力保证.本文主要分析将内资BOT项目引入我国高校后勤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形式。本文针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服务外包问题,以D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等方法,剖析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服务外包实体财务情况及其服务满意度,结果发现,D大学部分服务型实体外包会导致服务满意度下降等弊端。基于案例分析,本文兼顾高校后勤服务外包中普遍存在的产权不清晰及代理风险等问题,最终构建了基于分类管理与部分外包的高校后勤服务外包框架。这对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服务外包实践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宋启忠 《企业导报》2014,(1):188-189
近几年来,教育事业日趋繁荣,高校扩招进一步加大,在校生不断增多,高校后勤管理难度随之增大。后勤水电管理是高校后勤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各项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其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影响到高校的稳定与发展。然而,从目前形势上看,我国高校后勤水电管理仍存在诸多问题,须引起足够重视。对高校后勤水电管理工作的研究,意义重大,不仅能够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还能够节约水电消耗,节能建设成本支出,为高校的发展提高强有力保障。本文主要对高校后勤水电管理现存问题进行研究,并针对具体问题寻找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6.
黄迎果 《活力》2011,(1):120-120
在深化改革开放繁荣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后勤的建设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关注的一个亮点。而党员是工作在各个行业的中流砥柱,在确保高校后勤服务和保障为学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工作中,加强后勤教工党员的经常性教育管理。增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尤为重要。但由于后勤职工的工作性质和人员素质自有的特殊性,要求后勤支部教工党员教育与管理也应有独特的方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高校后勤部门是高校完成教学、科研中心任务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对于高校优化服务供给、提升办学层次具有重要意义.做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要推进高校后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创新驱动促进内涵发展、提升高校后勤的专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8.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是高校后勤服务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国内外高校后勤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经验借鉴,高校后勤只有走后勤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才能适应深化高校社会化改革的需晕,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而这也是高校后勤实体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是高校后勤服务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国内外高校后勤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经验借鉴,高校后勤只有走后勤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才能适应深化高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而这也是高校后勤实体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高校后勤服务要向专业化、集约化目标迈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是高校后勤服务向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的过程。国内外高校后勤改革实践为我们提供经验借鉴,高校后勤只有走后勤服务专业化、集约化发展道路,才能适应深化高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才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而这也是高校后勤实体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