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我国开始建立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经过几年来的不断调整,国家助学贷款对资助经济困难大学生完成学业、维护社会稳定和支持教育改革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致使运行结果不尽人意,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本文分析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制度缺陷,并提出相应对蓑建议。  相似文献   

2.
国家助学贷款在内蒙古已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在实际运作当中,还存在着发展速度放缓、满足率低、结构不平衡及信用风险较大等问题.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建议:1.优化国家助学政策结构,构建多层次的助学贷款体系;2.协调好助学贷款管理中相关各方的关系;3.加大政府参与和资助力度、完善相关制度;4.合理修正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中的若干要素;5.完善国家助学贷款运行中的相关制度.  相似文献   

3.
国家助学贷款是促进教育公平、解决贫困学生就学问题的主要资助手段。目前,国家助学贷款主要以政策性金融为主、商业性金融为辅的格局,存在生源地贷款和校园地贷款两种选择,并形成了国开行模式与商业银行模式。国家助学贷款存在空白点、效率低、贷后管理压力大以及市场化水平低等问题,在助学贷款商业银行模式中引入保险机制,以市场化的方式探索了银行、保险和教育三方紧密联结、优势互补、分工明确、高效快捷的新型助学贷款业务模式。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课题组对此进行了调研与分析,走访了银行、高校和保险机构等,采用国际比较的方法,对国家助学贷款发展状况、运作模式、运行效果和风险情况进行梳理,认为"贷款+保险"模式成为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市场化机制的一种有益探索,同时该模式面临诸多体制机制及操作困难,深化试点和改革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国家助学贷款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家实现教育公平化,帮助贫困生完成学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2009年国家发布生源地助学贷款的新政策之后,助学贷款的资助范围和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家助学贷款走向市场化,尤其是国家助学贷款二级市场的建立和商业保险制度的引入,有助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是运用金融创新工具改进助学贷款制度的重要举措。本文探讨了我国助学贷款二级市场和保险制度的具体运作方式,并对国家助学贷款市场化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对助学贷款违约与停贷若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让一个贫困生失学”,这是1999年国家助学贷款出台时教育部提出的口号,它伴随着助学贷款业务的不断扩展,点燃了无数贫困生的大学梦。然而,时隔几年后的今天,原本定位于高信用的助学贷款正逐渐沦为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贷款。本文通过对助学贷款的现状调查,分析了商业银行在执行助学贷款现行政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商业银行要解决现状必须进行制度改革,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等教育是准公共产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高等教育的学费制度正是高等教育准公共产品特征的体现,国家助学贷款是学费制度的衍生。目前,我国实施的是以商业银行为主的国家助学贷款模式,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国家助学贷款的公益性存在价值冲突,需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对国家助学贷款进行全面风险管理,使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变迁与风险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意在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然而,首批助学贷款的低还贷率现象,致使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出现了持续难题。为此,国家出台了国家助学贷款新制度,新的助学贷款制度在强化风险控制方面有所强化。助学贷款中存在的风险需要多主体多渠道共同合作,才能够得以控制。  相似文献   

8.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实施状况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助学贷款"河南模式"是受到国家推崇的助学贷款模式.在实施过程中,经过多方努力,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也不可避免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通过对"河南模式"运行的现状、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措施,旨在为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对贫困学生的权利救济功能.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1999年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以来,先后有115万高校学生取得了95亿元的贷款资助。此项业务的开展,适应了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加快了教育机会平等化的步伐,在解决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但在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尽管去年政府对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做了新的补充规定,弥补了最初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一些欠缺,但有些问题仍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帮助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06年初,《内蒙古自治区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管理办法》出台并付诸实施。但从运作实际情况看,不仅在财政贴息和风险补偿金落实环节出现了阻滞,而且在高校核对不符信息和贷款去向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包军 《黑龙江金融》2007,(10):35-36
1999年国家又推出了国家助学贷款制度,至今全国各商业银行已经和经济困难学生签订了约72亿元的助学贷款合同,共80多万名学生受益。2003年,助学贷款开始进入首批还贷高峰,但数据显示,学生平均违约率过高,目前全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被银行列入暂停发放助学贷款的"黑名单",北京高校更是无一幸免。国家助学  相似文献   

12.
为促进高等教育公平,使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我国推出了大学生资助制度,经过几十年发展形成一个"奖、贷、助、补、减"相结合的资助体系.其中"贷"即国家助学贷款,是指由商业银行开办的、国家财政贴息的,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的助学贷款.作为国家高校资助体系中最主要的形式,国家助学贷款制度从1999年开始启动,至今已经历十年.  相似文献   

13.
高劲 《浙江金融》2007,(8):61-62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促进教育公平",并"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是,国家助学贷款机制面临的困难形势要求我们大胆而稳妥地进行制度创新。而助学贷款证券化就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刘敏  夏晨钟 《中国金融》2007,(19):73-74
2004年6月助学贷款新政策的实施,对我国助学贷款体系的完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银行惜贷、学生拖欠款息等问题依然存在。本文基于教育部全国学生贷款管理中心和中国银行总行联合委托中国人民大学开展的《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项目,通过对13个省市的5000名高校学生进行调查,分析总结了当前助学贷款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并给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据统计我国目前全日制本专科在校学生约 560万人 ,其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 2 0 %以上 ,这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能否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 ,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 ,而专门针对上述问题开办的国家助学贷款也因此成了人们广泛议论的话题。一、开办国家助学贷款的意义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于 1 998年组织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财政部等部门共同研究制定的以帮助高校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新型贷款品种。随着高校扩招和教育收费制度的改革 ,国家助学贷款的开办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1、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完成…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基于贷款学生、高校、银行三者博弈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三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银行与学生,高校与学生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当前广西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进行了分析,指出广西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借鉴世界各国成败的经验,为我国处于起步阶段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制度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国家助学贷款违约率高的问题十分突出。实际上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是基于贷款学生、高校、银行三者博弈的必然结果。本文运用博弈理论分析了三者的理性决策行为.即从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较易忽视的银行与高校。银行与学生.高校与学生主体间利益博弈存在的风险成因入手探讨,提出走出困境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当前,国家助学贷款的高风险已影响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全面推行。本文中,笔者就当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运用博弈论中的分析方法,揭示造成其风险的制度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控制、防范我国国家助学借款风险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生源地助学贷款是国家对于因生活贫困而无法负担起学费的学生提供的一种助学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缓解贫困学生的学费压力。然而,生源地助学贷款发展至今,存在很多制度上的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对于违约风险的控制方面。本文将运用logit模型,结合实证,建立相关的风险管理机制的框架,并进行风险评估,探讨将保险机制引入生源地助学贷款从而降低生源地助学贷款中的违约风险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