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当前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区域是经济社会的载体,是人与自然共存互动的空间形式。国家经济是由各地区区域经济有机组合而成,因此,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一直就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发展战略在空间上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尽管低碳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来看,尚不具备全面向低碳经济转轨的条件。中国在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技术、产业基础、国际话语权等方面,都受到较大的制约。面对国际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契机,中国应在低碳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全面改进现有的产能和效率。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快速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是应对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特别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战略行动,对中国未来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本文描述了泛珠三角战略的历史背景,分析了泛珠三角战略的问题议程及泛珠三角的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并提出了战略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经济外向度的多视角测评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朝伟 《山东经济》2007,23(6):142-146
经济外向度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综合反映指标。本文以建立经济外向度测评的综合指标体系为基础,采用加权综合指数方法,对近年来山东省在产品、服务、投资、工商资产结构等方面外向度进行实证测评,在与全国平均水平和先进省市的对比中,得出山东省经济外向度总体偏低、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不匹配的结论,并提出促进山东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提高山东经济外向度的建议: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切实提高经济发展的国际化意识;大力实施龙头带动战略,加快经济开发区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大力实施招商引资战略,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大力实施出口竞争力提升战略,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大力实施环境优化战略,努力营造对外开放的良好政策体制环境和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5.
刘敏 《开发研究》1988,(5):22-24
作为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的大社会系统,其运行机制有两个主要素,一是发展机制,二是协调机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研究的深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发展和协调犹如鸟之双翼,互为条件,相互促进,没有协调,难以发展;没有发展,协调就无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已由过去的传统型、单一型战略向综合型、多元协调型战略转变。  相似文献   

6.
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将滨海新区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总体布局。这为天津港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天津港是滨海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天津的比较优势和核心战略资源,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温总理的讲话精神,抓住和用好这难得的机遇,肩负起历史责任,加快天津港的发展,打造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世界一流大港”,为滨海新区和天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做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7.
关于县域经济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国际化战略是我省跨世纪四大发展战略之一,是我省积极应对“入世”挑战,加速与国际经济接轨的重大战略选择。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层面,县域经济的国际化问题,直接关系到全省经济国际化战略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我省对外开放整体格局的进一步完善。最近,我们就县域经济如何加快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进行了初步调研,提出了一些想法和建议。一、县域经济对外开放是我省实施经济国际化战略的重要方面(一)我省县域经济对外开放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县域经济对外开放得到长足发展,外经贸各项业…  相似文献   

8.
区域经济理论与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一个非均衡协调发展的过程,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建立在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的基础上的。本文分析了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情况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及九设区市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并就福建省本世纪初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张茉楠 《中国经贸》2010,(19):24-25
任何发展战略都是有阶段性的,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实现由依托比较优势的出口导向型战略向培育竞争优势的贸易平衡战略转变,是中国对外经济结构转型的必然选择,也是开放型经济的更高层次。中国已经意识到“积极扩大进口”是中国开放经济战略转型的重中之重,如何构建促进进口的政策和制度体系影响当前,关乎未来。  相似文献   

10.
姜月忠 《北方经济》2006,(12):18-19
一、根据内蒙古区情特点,实施多极化发展思路 内蒙占经济社会多极化发展之路的选择必须依据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基本区情和战略而定。总体思路是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依据全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结合内蒙古发展的区情实际,充分发挥自治区地缘、资源、产业、文化等优势,走一条具有民族地区特色的开放式多极化经济社会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结构性经济战略、政治战略、社会战略和结构性宏观调控综合起来并加以扩展提炼,就是结构性战略。结构性战略是以广义的结构调整与优化为发展的主要目标与路径的战略。  相似文献   

12.
《宁波经济》2007,(3):34-35
目标 推进港桥海联动是宁波面向未来的既定发展战略,是促进港口经济、大桥经济、海洋经济联动格局,构筑中国先进制造业基地,做强海陆一体的区域增长极的重要战略。以港口战略升级、海洋经济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以杭州湾跨海大桥和舟山连岛工程建设为背景,丰富和提升港桥海联动战略已经出现了新的契机。以港口的“点”为龙头,加快实施更加广义的“北联”、“东扩”空间拓展战略,形成西至余慈、东到海岛的港桥海联动“线”,就是要努力突破各种体制和政策障碍,加快管理开发体制和合作机制创新,加快各种特殊优惠政策的相互覆盖,加快主导产业的延伸及与传统优势产业的对接,加快“线”内交通体系完善,形成以星罗棋布的重量级先进制造业和先进服务业园区为主体的、足以带动宁波区域未来20年发展的新增长极。这样一条“港桥海”联动的发展线,将成为长三角新一轮发展中宁波融入“沿湾”带、北接“沿线”“沿江”带、南襟“沿海”带的战略要津。将是宁波在连接内陆和海洋两个“扇面”中发挥更加强劲的枢纽城市作用的“生命线”,是宁波经济突破“三江时代”局面而走向“海湾时代”的宏伟构想。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在加入WTO之后主动迎接挑战的重要战略措施。在我国进入加速发展的重要战略期内。浙江民营企业要按照“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的战略思路,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快推进自己企业的国际化步伐,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实现新的更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市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时期,曹妃甸工业新区的建设,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兴起,给我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我们摆脱土地、资源、环境、人口“四个难以为继”的制约,把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产业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从增强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出发,塑造自主创新型唐山的最佳战略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港口作为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枢纽,在陆海统筹发展中起着极为重要的龙头和引擎作用。当前,全球经济仍呈现十分复杂多变且不稳定的状态,面对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建设港口的理念、思路和战略必须与之相适应,更加自觉地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持改革开放,集各方智慧,谋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潜在动力主要有:体制创新、技术创新、网络经济、结构优化与升级、加入WTO、西部大开发等。为此,在发展战略上应作相应的调整:一是构筑发展“新经济”的平台,二是转变外向开拓战略,三是继续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四是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成钊 《特区经济》2001,(10):32-37
要说明“辖区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先要对“辖区经济”战略的内涵作出探讨。所谓“辖区经济”发展战略。就是城区一级政府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依照“小政府、大社会、大市场”的行政改革方向,面向全辖区而提出和实施“大经济、大发展、大服务”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8.
从头脑经济的兴起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凌 《亚太经济》2004,(5):39-41
目前,跨国公司在我国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形成了日趋繁荣的头脑经济,这也是其在我国推行长期投资战略的表现。本文首先探讨了头脑经济的主要特征,进而分析了在头脑经济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战略的转变、转变的主要原因以及存在的问题与今后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9.
康军 《发展》2010,(9):14-16
在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对我省的最大支持和关怀。《意见》从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明确了甘肃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提出要重点实施区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安全、社会发展、产业发展五大战略,把甘肃建成工业强省、文化大省和生态文明省.  相似文献   

20.
2004年的北京郊区的工作战略是:1、充分认识加快郊区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一是党中央要求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机遇,二是实现新北京、新奥运、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机遇,三是修编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