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翟雪莲  朱先奇 《物流技术》2014,(15):154-157
将政府在产学研合作中的作用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分配的影响因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相关假设,建立了产学研合作伙伴之间的供应链激励模型并对模型求解,给出了算例分析,实现了产学研合作创新利益的最优分配,为产学研的可持续合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制度创新视角的产学研合作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论述制度和制度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的关系,分析产学研合作的制度需求与制度供给,包括合作选择制度、筹融资制度、分工与协调制度、知识共享制度、人才交流与培养制度、利益分配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和公共政策与法律保障制度等,提出充分利用制度创新、不断优化制度体系是提高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的关键突破口,是又好又快发展产学研合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自主创新战略的持续推广,产学研合作创新成为企业、高校与科研机构实现资源优势整合的一个有效途径,对于我国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产学研合作中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不明确、技术作价机制不规范、利益分配不科学等知识产权纠纷,已成为制约产学研合作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专利池",实现产学研耦合互动创新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才培养,利益分配和合作模式等等,本文建立计量经济模型,实证分析了这些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研究生和高校专任教师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都有显著的作用,但高校教师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贡献高于高校和科研机构;大学科技园能有效的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是增强河北企业自主创新和产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尽管河北省产学研合作在不断探索中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形成了较有特色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但仍面临着产学研结合中动力不足、定位不清、形式不适应、利益保障不健全等诸多问题。为使河北省产学研合作能够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应着力推进产学研合作机制创新,建立完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组织管理机制、多元化投入机制以及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等,从而将河北省产学研用合作推进到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与创新产学研合作是我国加快地方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文章以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合作为例,研究了常州科教城产学研的创新发展现状,从合作创新、融资创新、服务创新和孵化体系创新四个角度分析了常州科教城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模式。  相似文献   

7.
科技创新合作收益的分配对合作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目前还缺乏行之有效的模型和方案。文章利用NASH博弈的思想对两人收益分配问题展开讨论,进而扩展到多人收益分配问题,得出多人收益分配博弈的一个Nash均衡解。为反映各主体在科技创新收益分配中的权重,对收益分配的Nash谈判模型进行调整,从而得出修正的纳什均衡解。由此展开科技创新合作收益分配的方案探讨,为科技创新合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校对于专业的建设越来越注重产学研的发展模式,这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推动。会计学专业作为实践性较强的一门学科更需要产学研的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是企业、高校和科研单位,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进行一系列的科研教学等的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科技成果转化机理和科技成果价值形成机理,指出利益分配矛盾的实质是高校或企业索取与技术成果所处阶段不符的利益。提出基于TPM协议的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利益分配机制,并分析了该机制的风险收益、决策影响因素和重要意义等,以期解决我国高校产学研合作中的利益分配冲突。  相似文献   

10.
产学研合作在促进科技与教育结合、推动经济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通过产学研合作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从政府的视角出发,分析西安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借鉴国外较成功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经验,提出了西安市政府推动西安市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需要重新审视“积极推动协同创新”的真实内涵,以“协同创新”作为高职院校产学研合作的理论依据,把握政府的“关注点”、兼顾企业的“利益点”和激发科研院所的“兴奋点”,促进高职院校加快适应高职人才培养特性要求的“产学研合作”。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创新系统是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我国当前区域创新体系中产学研合作模式尚存在一些不足,如市场企业主体拉动模式和当前国内企业发展水平还无法真正匹配,以及具有较为明显的短期行为特征等。就日本以地域共同研究中心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成功模式的经验而言,结合当前我国的实际,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应把以高校为主的技术创新推动模式与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推动模式结合起来,选择区域内产学研形成联盟的创新驱动与需求拉动的双重带动路径。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应从内部建立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机制,从外部建立社会机制、政策机制、调节机制,以促进产学研联盟的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创新效应。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16,(2):33-38
在单个企业方和单个学研方组成的产学研联盟系统中,当企业方为Stackelberg博弈的领导者而学研方为追随者时,针对松散型、较紧密型和紧密型3种联盟形式,引入了技术创新程度系数、创新补贴系数和利益分配比例,揭示了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型的利益分配机制,并对不同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松散型联盟的创新度最低,单位产品利润最低,技术转让价格最高,需求量最小;紧密型联盟的技术转让价格最低,需求量最大,企业方利润和整体利润最大,是最理想的联盟模式;较紧密型联盟的创新度最高,单位产品利润最高,但是所有利润都最低。最后用算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4.
吴潍  陈莉平 《价值工程》2007,26(1):32-35
产学研合作创新是我国技术创新的主要形式,已经成为区域、国家创新体系的主导力量,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主要基于网络视角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进行网络化构建,在分析网络结点的基础上探讨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的结网过程和运行过程。  相似文献   

15.
《价值工程》2016,(4):247-249
校企产学研深度合作实现共赢,彰显应用型高校办学特色,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和科技创新服务社会的能力,也推动企业创新发展。本文分析校企合作经验教训,以及经济新常态下校企深度合作机遇,并结合多年产学研合作实践,探讨校企深度产学研合作成功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6.
徐天铁 《企业导报》2014,(24):119-12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是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通道。本文聚焦于东岳集团,力图以东岳集团这个典型企业为例,探索出现实需求的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发展模式、运作的路径、机制。并且在对东岳集团典型企业科技创新调查研究和产学研合作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知识管理是产学研合作创新的中间环节.基于此,本文在简单介绍了产学研合作创新的背景上,从知识管理的角度出发,对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涉及到的有关知识管理的内容给予了简单分析.最后指出了产学研合作创新过程中影响知识管理实施的两个因素,并给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18.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是产学研合作的深化。针对目前政产学研合作运行机制存在的问题,立足我国政产学研合作实际,运用协同创新管理理论,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三位一体的产学研合作研协同创新工作机制,对于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从封闭式的创新模式、狭隘的技术合作创新向开放式的创新模式、全面的协同合作创新迈进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过程中,不同主体具有各自的优势,发挥不同的作用。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主体的相互作用以及创新要素的有序流动,使合作创新组织能够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从而使合作组织具有创新动力。本文基于耗散结构理论对产学研合作的动力机制进行分析,说明产学研合作技术创新系统是一个复杂适应性的系统,具有自组织的某些特征,产学研之间进行各种要素的流动是促使合作进行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合作能够产生创新要素集聚效应,对企业创新质量具有重要影响。基于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2020年制造业联合发明专利申请数据,利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产学研合作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产学研合作对企业的创新质量有着显著正向影响,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稳健。机制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通过创新人才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提升企业创新质量。异质性分析表明,相较于非省会城市,省会城市产学研合作对创新人才、创新资本集聚效应提升作用更显著;高技术行业对于创新人才集聚效应较强,对创新资本集聚效应的影响低于非高技术行业。研究结论对制造业等实体企业如何开展高质量创新活动及政府部门政策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