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如柏 《糖烟酒周刊》2005,(36):A0020-A0021
最近10年来,中国白酒在销量和营销创新上最活跃的地区,是在广东。“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白酒正是这样,全国白酒强势品牌云集广东,分羹高达150亿的庞大市场。因此,广东市场是全国白酒消费的第一大市场,也是竞争最残酷的市场。所以在广东有时装酒、广告酒“各领风骚两三年”之说。可以说,如果在广东市场上能够存活下来的品牌,  相似文献   

2.
吴宁 《糖烟酒周刊》2005,(34):22-23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广西南宁白酒市场,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市场容量最大的地区。当地白酒市场上,传统老牌名酒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不可替代,地产米香型白酒受到当地政府的扶持,被列为政府招待专用酒。中低市场上,各种名酒买断品牌、贴牌产品以及部分杂牌酒竞争激烈,广告、促销的拓市活动此起彼伏,市场较为活跃。  相似文献   

3.
挑战老格局     
挑战者说: 泸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明: 应该了解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就是说现在中国白酒市场在向品牌,向名酒,向原产地集中,这是一个趋势。特别是广告传播、公关推广、文化营销等市场手段的频繁攻心,白酒市场“指名消费”的现象愈发普遍,真正掌握品牌的大企业因此也将从中赚取显著的市场优势和利润回报。泸州老窖目前已经从发展调整期进入了发展的机遇期,未来三至五年将是泸州老窖快速发展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吴宁 《糖烟酒周刊》2005,(30):30-31
本期入市先锋调查的是广东的汕头、珠海、湛江三个地级市的白酒市场。由于天气炎热,白酒消费受到了一定限制。啤酒、洋酒的市场表现不俗,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白酒销量?高档市场均以传统名酒茅台、五粮液、剑南春为主,销量稳定。外来务工人员是中低档白酒消费的主力。  相似文献   

5.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7,(19):48-49
2006年~2007年,茅台在广东白酒市场上无疑是最为高歌猛进的高档名酒。据来自茅台2006年度经销商大会的数据,2006年1~11月,茅台在广东市场销售488吨,同比增长33.62%.其增长幅度仅次于上海,排名全国第二。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重镇中,上海增长速度虽然较快,但是2006年1~11月年销量只有258吨,仅为广东的60%。  相似文献   

6.
郎酒突破     
3年前,在整个白酒行业发展的一个迷惑期,剑南春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乔天明大胆地作出预测:名酒将迎来发展的春天。3年后,当我们感受目前的市场状态时,发现当前的白酒市场现状印证了乔老爷子的预言。几年来,在五粮液、茅台、剑南春稳步增长的同时,泸州老窖、郎酒、汾酒、洋河等老牌名酒也迎来了快速发展期,其各自的市场表现受到了行业的高度关注和认可。  相似文献   

7.
我刊于2005年第10期《价格跳高 江苏白酒期待复兴》一文中综述了江苏白酒(以下简称苏酒)在2004年全年的市场概况,并提出了江苏白酒复兴的观点。通过2005年的江苏白酒市场来看,洋河蓝色经典系列在中高档市场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江苏其他三大名酒在品牌建设、市场占有率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在江苏大部分地区的酒店终端,苏酒的中高档产品抢占了不小的市场份额,雄踞江苏市场的徽酒面临着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珍荷 《中国拍卖》2014,(12):34-37
百年前,中国白酒走出国门获得了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的金奖;百年后,中国白酒进入拍卖市场。从2009年至今,中国白酒上拍时间不长.却获得了极大的关注和热烈的反响。拍卖成交价格更是一路走高。2014年12月中国四大名酒亮相“中国首届名酒收藏拍卖会”,再次掀起白酒拍卖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9.
李克 《中国广告》2003,(9):28-28
白酒在广告传播上怎样做,是我们在不断探索的问题。这几年我更多在白酒的产品、通路和价格上积累了一些经验。白酒传播上我们做了一些工作,和本土以及4A广告公司有些合作,但是感到他们对白酒市场不太熟悉,离市场有  相似文献   

10.
董酒复出     
作为老八大名酒的董酒,在经历多次磨难和一系列的调整之后,于2005年重新走上竞争激烈的白酒市场。董酒这次复出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董酒这次现身白酒市场.其产品线进行了重新梳理,市场定位也有了新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董酒在品牌战略上进行了重新策划整合。  相似文献   

11.
《华糖商情》2001,(26):18-20
关于河南白酒市场的情况,我们不止探讨过一次了。河南不仅是重要的产酒大省,也是消费大省,按照国家统计局2000年统计的数据,河南白酒产量2000年为31.39万吨(此数据不包括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下的产量),虽然呈下降趋势,然而在全国白酒行业中仍然位居第5位,占有重要的位置。河南强势品牌仰韶和四五加上历史名酒“张宝鹿林两杜康”六大名酒也至今为人所熟知。而河南市场却早已有“得中原得天下”的说法了。适逢2001年秋季糖酒会筹备会召开之时,了解河南白酒市场特点和消费情况,对于那些想开拓河南市场的同类企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老名酒中,西凤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品牌。2000年左右,由于体制、观念以及白酒竞争环境的恶化等多方面因素。曾经的“酒中凤凰”一度有些萎靡不振。而近年来特别是去年。西凤得到了快速发展。调查显示,西凤不仅夺回了陕西白酒市场的霸主地位,并且西凤六年和十五年陈酿在短短两年内,成为了宝鸡、西安等地中高档白酒市场的主流品牌。西凤的崛起不禁让人们感到了老名酒的强大后劲。那么.西凤的后劲究竟来源于哪里呢?  相似文献   

13.
名酒效应是市场长期形成的结果,但它不是一本万利的魔方。在名酒纷纷角逐中高档市场的今天,那些曾经驰骋市场的低档名酒早就不是市场主角,而它们身上的名酒效应已经逐渐弱化。不可否认的是,低档名酒的市场空间依然存在,大多数经销商手里都有一两个这样的产品。从消费状况来看,白酒市场价位以3~10元/500ml最为畅销,目前以尖庄、绵竹为代表的低档名酒主要集中在这一区间,而消费者对低档名酒的品质也是十分认可的。  相似文献   

14.
《糖烟酒周刊》2005,(24):A006-A006
“市场正在向名酒企业集中”——这个提法正在深入中国的一批老名酒企业主的心目中。宋河、洋河和郎酒这三个名酒企业已经在区域性市场上取得成功,山西汾酒的业绩也正在“默默”地稳中有升,一定程度上为这个提法下了注脚。事实和理论都在支持着这个提法,这真是鼓舞人心的事情,于是有人乐观地认为,白酒市场开始理性回归了。  相似文献   

15.
偏安于西部一隅的新疆市场相对于纷纷攘攘的内地市场而言可谓一方净土,除了茅五剑等为数不多的几个老名酒在此占有一席之地外,地产品牌已经牢固地植根于本土市场中。多年来,新疆白酒形成了以伊力特为龙头覆盖中高档市场,各地、州、县企业的中低档产品各霸一方的市场格局。这种局面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已见雏形,如今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各企业内部的改革与调整,新疆白酒市场面临着新—轮的大洗牌!  相似文献   

16.
面对中国白酒业的激烈竞争,茅台、五粮液、郎酒等中国名酒一线品牌自身不仅要迅速渗透巩固,还要面临全国区域市场二线品牌的挑战。作为酱香型白酒典型代表之一的郎酒,正面临各品牌激烈竞争的正面交锋,品牌突围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7.
白酒向名酒集中,向地产品牌集中,这是行业发展两大趋势。然而,具有历史文化、地缘、人脉、社会资源等诸多优势的地产白酒要想出人头地也并非易事。拥有品牌知名度但缺乏美誉度、和强势品牌相比市场运作费用有限、名酒区域化运作等等,都对地产品牌的崛起形成“封锁”。区域品牌如何整合资源,突破封锁,在区域市场上真正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地产白酒东江湖的经验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白酒涨价演变成了整个行业的风暴,最早的怕是还要追溯到十几年前。在1993年之前,中国八大名酒的价位相差无几。除了茅台之外,八大名酒之间几乎没有档次差别,都在十几元上下徘徊。1993年后,五粮液和茅台的价格猛然上涨到100多元,整个白酒市场由此分化为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5,(38):A0041-A0041
河北邯郸一位以金六福和名酒为主营产品的经销商以及江苏的一些经销商最近致电本刊,共同探讨在县级市场开设综合性的名酒专卖连锁的问题。经销商认为县级名酒专卖连锁是目前白酒经营中的一只螃蟹,也是有实力的经销商转型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朱浪 《糖烟酒周刊》2006,(26):54-56
白酒平淡 调整为主 2006年上半年,昔日大开大阖、刀光剑影的广东白酒市场显得波澜不惊。按照广东省酒协秘书长李唐的说法,上半年进入广东的白酒品牌总数量和往年相差不大,但是运作市场的力度明显减弱。白酒从业人士认为。“市场力度明显减弱”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像2003年那种大鸣大放,高调上市的品牌越来越少。第二,像2004年、2005年东方喜炮、开口笑那种大手笔投入、高举高打、血战终端的品牌也难觅踪迹。大多数白酒品牌到广东淘金都开始“开枪的不要、偷偷的干活”。步步为营、理性人市、稳扎稳打逐渐成为2006年广东白酒市场的主流和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