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农村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提出空间模式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运用系统、空间经济理论,从流通、产业、生活和生态四个空间层次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空间模式进行解析,并探讨了基于空间模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中国林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中国政府确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林业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古代朴素的自然生态观和资源利用观及实践经验,使当今中国林业在乡村发展中的作用显著。具体表现在:保障农业高产稳产,促进农民增收,改善人居环境,发展新林业等方面。未来中国林业将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加快城镇化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快城镇化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城镇化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文化基础和体制基础,是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城镇化发展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两者互相联系,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重中之重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推动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切实解决长期存在的"三农"问题。农村房地产经济发展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战略性意义。本文通过阐述农村房地产经济发展对新农村建设的意义,分析新农村建设下农村房地产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新农村建设下农村房地产经济发展的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促进新农村建设下农村房地产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5.
人类最主要的社会活动场所是我们的居住空间。居住空间模式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生产水平、物质与精神文明、文化渊源等诸多方面。在人类生产生活中,人类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相互依存。农村居住环境作为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之后聚集形成的生活空间,是人类居住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新农村建设正在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户居住空间作为农村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人们日常生活领域的建构,其景观设计直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对外部空间的感知与认识。文章着重从适应现代发展要求出发,在总结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居住空间景观设计的要素与原则,探讨其景观设计中蕴含的新颖性,并针对新农村建设农户居住空间形态发展趋势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户居住环境、新农村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一条条水泥道路连接着一户户绿瓦青砖楼房的人家,一幅幅壮家新农村、新面貌的画卷舒展在摆龙湖大坝下的壮乡村里……。这就是丘北县2008年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相似文献   

7.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使全国各族人民看到了美好未来,激起了各族人民艰苦创业、发展经济、建设美好家园的极大热情。然而,由于我国国土辽阔、区域发展不平衡,推进新农村建设,需要各地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思路和模式。2006年,临沧坚持从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出发,创立了党群致富联合体、产业协会、新农村建设理事会联动运行机制,取得了较好成效,有力地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8.
畜牧业作为覆盖农村千家万户的传统产业,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本溪市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貌特征给发展畜牧业经济带来了资源优势。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畜牧业的重要作用,是摆在本溪市畜牧战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新农村建设是目前举国上下的头等重大任务。在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农民的发展权利建设将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内容。本文从当前农民急需充分享有的权利入手,从发展权利的视角出发,突出权利建设下的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
新农村建设应突出农民发展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战略举措。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农民的发展权利建设将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农民发展权利的视角出发,突出权利建设下的农民在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自1998年以来,浙江省种植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种植业走向全面市场化的轨道,立足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鲜明,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但也存在诸多问题。该文提出了优化种植业结构、提高科技支撑水平、推进种植业产业化进程与注重农产品安全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发展林业可以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促进农村的生态建设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增加农民的收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也可以扩大农村人口的就业,对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给林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发展社区林业有利于林业三大效益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牧业与林业的相互渗透;有利于保护土著居民的文化整体性等,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海洋湿地生态系统拥有着非常高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其保护性开发利用研究对于沿海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各类相关数据的研究和比较,分析了浙江省海洋湿地的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现状提出了保护性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得到了迅速发展,成绩显著。文章综述了浙江省非公有制林业的发展历程与经营方式,详述了推行机制创新、产业化经营的经验与做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促进其健康发展提出了:稳定政策、完善法规、扶持政策到位、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十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建设示范项目共完成投资19.67亿元,完成各项建设项目70.7万hm2,参与的示范县达1200个。项目主要有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太行山绿化工程,西部防沙治沙以及经济林花卉基地建设。在取得成效的同时,尚需进一步提高对该项任务的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认识,明确“十一五”期间的任务。是以重点地区生态建设、名优经济林花卉基地建设和村屯绿化为重点;加快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优质林产品有效供给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浙江省非木质林产品产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非木质林产品生产规模小,产后商品化处理落后,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容乐观,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品牌多而乱。针对发展现状,提出了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增强加工企业实力,提高产后商品化处理水平,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加快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并完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创建区域品牌以发挥品牌的规模效益等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ESDA-GWR的浙江省土地城镇化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目的:以浙江省76个县级单元为例,探索土地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揭示土地城镇化驱动机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和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结果:(1)浙江省土地城镇化具有"点—带—块"状结构特征。土地城镇化水平较高的杭州主城区、宁波主城区、温州市区等是土地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集聚"点";浙西南区域的衢州和丽水所辖县市形成了土地城镇化水平较低的分布"带";绍兴、宁波和台州所辖县市形成了土地城镇化水平低值"块"。(2)由社会经济指标归纳的国内动力和国外动力与土地城镇化水平都呈正相关关系,国内动力的回归系数在空间上主要是从北向南呈递减趋势,而国外动力的回归系数由西北向东南呈递增的趋势。研究结论:(1)浙江省土地城镇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具有一定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2)浙江省土地城镇化影响因子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异性;(3)GWR模型相比于OLS模型更适用于土地城镇化水平影响因素分析。  相似文献   

18.
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于2006年4月5日晚举办了“第四届农村发展论坛聚焦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邀请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锡丈研究员就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专题报告。陈主任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的背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任务、目标和原则,以及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苯文根据其报告整理。[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中国农村象非洲”、“共产党还要我们穷多久”,这两种声音应该成为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动力。从传统农业发展模式转变到大农业发展模式是新农村建设成败的关键;县级领导的作用与县域经济的现状,关系到能否完成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任务;应将山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把发展农村合作组织作为工作重点,要处理好农村工作中的点面关系,要把尊重自然规律摆到主导位置。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了浙江省发展油茶产业的重要意义;论述了油茶消费市场的开发前景;分析了浙江省油茶产业的发展现状;针对浙江省油茶产业发展存在产业化程度低、劳动力短缺、技术较为落后、管理水平低下、政府支持力度小等方面的制约因素,从政府、合作组织和企业三个层面,提出推动浙江省油茶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