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与虚拟经济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现代市场经济就是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同时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经济.一个现代国家的经济发展是决然离不开虚拟经济发展的,因为虚拟经济能够解决资本要素有序的自由流动和高效利用问题,可以在更高层次上完成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但是,如蛤运筹管理不当,虚拟经济也可能对实体经济发展产生负面作用甚至巨大的破坏性作用,其典型就是引发泡沫经济.我国虚拟经济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但是,多年来,我国证券市场一直存在的制度性缺陷没有得到有效矫正,使得市场的发展不能建立在投资者良好预期之上.应运用马克思的虚拟资本理论进一步规范发展虚拟经济,积极利用虚拟经济为实体经济发展服务,严格预防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相似文献   

2.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经济是虚拟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虚拟经济的支持。虚拟经济的发展必须与实体经济发展相适应,落后的虚拟经济会阻碍实体经济的发展,而虚拟经济的过度膨胀又会引发泡沫经济导致金融危机,阻碍实体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试论市场经济时代的虚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经济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新兴事物,是实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它自身又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活动领域.本文首先探析了虚拟经济的内涵和特征,然后重点试述了其对我国经济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视角》2003,(8):54-54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实体经济的理论概括,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它产生于实体经济又与实体经济相对独立地运行。虚拟经济最本质的内涵,是资本价值形态的独立运动。简单地说,不是靠生产和服务上挣钱,而是“用钱挣钱”,甚至“玩钱挣钱”。虚拟经济也包括无形商品、元形资产等的运动过程。虚拟经济按其资本的虚拟化程  相似文献   

5.
虚拟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华霖  任啸 《经济师》2002,(2):25-27
虚拟经济是虚拟资本追逐增值而独立运动的经济模式 ,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 ,又反作用于实体经济 ,并有其独特的运动规律。虚拟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既有促进作用 ,表现在为实体经济开辟融资渠道 ,优化资源配置等等 ;也可能对实体经济造成危害 ,如导致泡沫经济 ,扭曲资源配置等影响。我国既要大力发展虚拟经济 ,又要采取措施防范其风险。  相似文献   

6.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爱俭 《现代财经》2003,23(1):8-11
本文从探讨虚拟经济的发展现状出发,重点研究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从正效应和负效应两个方面分析了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最终论述了虚拟经济、实体经济、泡沫经济三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出发,阐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匹配方能协调发展的原理,其次分析了本轮美国金融危机的成因,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不匹配,最后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启示:一是正确对待虚拟经济———坚持发展与加强管理并重;二是按照匹配原则促进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三是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与加快金融改革发展同步。  相似文献   

8.
虚拟经济的发展是实体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虚拟经济产生于实体经济并服务于实体经济,以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为目的。虚拟经济的基础是实体经济,但虚拟经济又具有独立性。虚拟经济具有寄生性、规范性、复杂性、高风险性,使得虚拟经济可以脱离实体经济扩张发展,过度膨胀就会产生泡沫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破坏作用。因此要引导、规范、适度地发展虚拟经济,使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产生良好的互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简析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入21世纪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虚拟经济的规模日益扩大,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日益脱离,正确处理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成为现实经济快速、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通过运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  相似文献   

10.
胡晓 《财经科学》2015,(2):52-62
虚拟经济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如何让虚拟经济有效服务于实体经济是当前关注的重要论题,而虚拟经济发展影响实体经济的方式则是问题的关键,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发展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方式及其程度与其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随着虚拟经济的不断发展,它对实体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越来越强,而对实体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小,超过一定水平后,甚至会抑制实体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1.
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两种经济形态及其关系构成了现代经济体系的新格局。本文基于1998--2008年的月度数据,运用协整检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反应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是彼此背离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不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彼此不成为对方的Granger原因,实体经济并不是虚拟经济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也未成为我国实体经济的“晴雨表”。最后,本文提出了促进我国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虚拟经济与市场经济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虚拟经济是以价值独立化运动为特征的一种经济,其产生的社会动因是社会经济目的的异化,主要载体是虚拟资本,作为实体经济的润滑剂,应加以发展,以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广义虚拟经济视角,基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运用我国1996-2008年间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两者的协调发展比例.研究发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协调发展比例是动态的变化,我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处于较正常的波动区间.研究结果表明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经济演化趋势,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背离的原因及特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的传导机制及其与金融危机的爆发之间的关系。并且通过对我国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几十年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频繁出现,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源自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性对虚拟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因此认为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背离会在宏观层面上对金融危机产生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在谨慎和适度地推动虚拟经济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时对金融市场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5.
张琦 《发展研究》2013,(1):42-44
实体经济在外部经营方式上深受虚拟经济的影响,其完成运作以及发展需要的充足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靠虚拟经济提供。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发展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作用。发展虚拟经济必须把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线,做牢做实实体经济,这是保证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所必须的前提条件。四川实体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显然与虚拟经济的培育不足有一定相关性。发挥虚拟经济对四川建设西部经济高地的促进作用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建设适合于、适应于四川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金融体系;二是将金融资金引向实体经济。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分析国内虚拟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 ,论述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并提出正确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刘晓欣 《新经济》2003,(2):67-69
记者:我们注意到,在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同志提到要"正确处理发展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关系".我们理解这个提法意味着我国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会在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虚拟经济.作为中国虚拟经济研究"第一人",我们想请成先生谈谈虚拟经济的概念.  相似文献   

18.
虚拟经济是相对于以工业为基础的传统经济而言的以金融为基础的经济类型。虚拟经济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金融,其发生发展都与货币、信用的金融要素息息相关。当前,虚拟经济已经逐步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越来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现状,依托于金融创新理论,探讨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发展取得了不错的进展,可是在金融行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时候,我国的实体经济出现了发展相对低迷的一个态势,经济发展呈现虚实不对称的危险.当实体经济跟不上虚拟经济的脚步时,经济往往会出现泡沫,增大经济危机出现的可能性.本文通过对中小企业的现状分析,望通过改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以此来扶持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达到虚实相称的健康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论和实践均表明,正确理解和处理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对于把握当代经济金融运行的本质,以指导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在探讨虚拟经济实质的基础上,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最后,据此提出了我国发展虚拟经济以实现十六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