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5.
介绍了移动空间闭塞、移动时间闭塞、完全移动闭塞3种移动闭塞模式,模拟讨论了3种模式下的列车延迟传播现象及其规律。模拟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初始延迟时间下,完全移动闭塞模式晚点列车总数最少,总的列车晚点时间最小;移动空间闭塞模式晚点列车总数最多,总的列车晚点时间最大。 相似文献
6.
客运专线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检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铁路客运专线开行速度在200km/h及以上的高速列车时,采用连续式一次速度控制模式曲线控制列车运行,而现行既有线开行速度为160km/h及以下的客货列车时,采用的是分级速度控制模式。对两种不同速度控制模式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了计算,并运用牵引计算软件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进行检算,分析其对区间通过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客运专线列车要实现3 min追踪间隔,其追踪到达车站间隔时间往往成为限制追踪间隔时间.通过对列车速度-间隔控制制式的分析,根据列车追踪到达车站间隔时间的形成机理,提出摈弃传统的运用平均速度进行计算的方法,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车站模拟检算,提出相应的优化处理措施,并应用设计的流程模型进行了实例验算. 相似文献
8.
9.
10.
单线追踪列车数与车站配线数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铁路单线自动闭塞铁路区段,追踪运行列车数与沿线车站配线数量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给出相对方向追踪运行的列车在车站交会和越行时所遵循的原则,以及对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车、越行方式进行划分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分析,对每种会车、越行方式进行深入研究,找到两者之间的一般规律,得出单线自动闭塞区段组织追踪运行的列车数量与站线配置的一般原则和结论。 相似文献
11.
紧跟世界重载铁路先进技术水平,提高运输能力,我国有必要发展3万吨重载列车。以大秦线为例,借鉴2万吨重载列车开行经验,探讨开行3万吨重载列车的运输组织方案,采用组合站始发—直达终到站分解卸车—空车返回的循环运输模式,从列车始发作业站、编组方式、列车检查、司机换班、终到分解、回空运行等方面,阐述运输组织方案的合理性。考虑运输能力受始发作业站能力、牵引供电能力、区间通过能力的限制,检算始发组合站到发线能力及重车方向运输能力,结果表明,在现有列车开行方案基础上,开行6列3万吨重载列车,平均通过能力利用率达到93.1%,输送能力可提升0.49亿t,运输能力提高11.5%,扩能效果良好;也可以选择采用3万吨重载列车1∶1替换2万吨重载列车的组织方式,输送能力可提升0.17亿t。 相似文献
12.
13.
针对重载列车在高坡区段发生坡停的问题,分析坡停现象发生的原因,以及列车发生坡停的危害,并从完善重载列车的操纵办法、提高列车操纵技能、稳定设备质量和提高调度指挥水平等方面,提出防止列车坡停的具体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15.
16.
线路条件是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探究线路条件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机制,在阐述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与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得到线路附加阻力和因线路条件导致的限速运行是线路条件影响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2个方面,通过探讨线路附加阻力对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推导出限速运行下的列车追踪过程与追踪间隔时间的计算方法,最后结合不同线路附加阻力与限速运行下的各类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检算结果,得到线路条件对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影响规律,为列车追踪间隔时间的优化以及线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18.
对重载运输空车调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重载铁路具有空车运行方向确定、空车调整以列为单位、空车方向线路通过能力大的特点,结合重载运输装、卸车端的重空车组合、分解的货流流向需求、装卸车时间窗需求,制定大列和小列协同配合的空列车调整方案。以重载铁路一个工作日全部空车列车的总旅行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一个线性整数规划模型。根据模型特点,基于数学求解器编程对模型进行求解,以获得不同类型空车列车的开行方案。最后,通过一个重载运输通道的空车调配问题进行数据试验,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出优化的空车列车的调整方案。通过实例验算,该模型能够为重载运输铁路运营企业的空车调整工作起到一定的辅助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铁路货物列车适当欠轴发车能够加速货车周转,保障货物运到时限。阐述货物到达情况与列车图定发车时刻间的接续关系,以铁路运输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建立基于接续时间的货物列车编成辆数波动模型,利用软件对算例进行列车编成辆数波动下的货物列车配流,同时分析最大、最小编成辆数与技术作业时间波动率对发送货车数量和货物运输收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货物到达与列车编组的接续时间关系会直接影响列车编成辆数和货物列车配流方案的确定,发送货车数量和货物运输收益依不同的最大、最小编成辆数和技术作业时间波动率而有所变化。 相似文献
20.
为满足新时代女性多层次、个性化出行的需求,改善女性旅客乘坐高铁动卧列车的乘车体验,通过对高铁动卧列车女性包房进行研究,分析设立女性包房后旅客需求的影响因素。首先针对女性旅客旅行需求,从购票方式、旅行时间、车厢环境、服务设施、服务态度、增设项目6个维度设计问卷,通过信度效度检验后,采用Kano模型对旅客需求的属性类别划分为4类;其次利用Better-Worse满意度指数分析法确定用户需求重要度排序,认为女性包房需要满足购票方式、车厢环境、服务设施与增设服务4项需求;最后根据需求分析结果细化为8项具体功能,并在上海至广州的3对动卧列车上进行为期3周的试点,对旅客需求与列车功能的匹配度进行验证。研究结果可为探索高铁动卧列车女性旅客个性化服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