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董佳音 《西部旅游》2024,(5):108-110
户外音乐节源于欧美,其对举办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有着较大的影响,因此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举办户外音乐节,推动了音乐节在我国的蓬勃发展。文章以海南为例,深入分析文旅融合视域下户外音乐节创新发展的重要意义,提出海南户外音乐节创新发展策略,旨在推进户外音乐节与文旅产业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
文章基于文旅融合的发展趋势,首先对河南焦作的旅游发展现状进行阐述,然后通过对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机理分析,提出焦作市旅游名城创新发展的路径,旨在推动焦作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焦作旅游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3.
当下,旅游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龙头。随着人们精神生活的不断丰富,探索乡村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路径,推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十分必要。因此,文章基于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4.
张翰驰  王玉  祝爱媛  李妍汝  刘文翰 《当代旅游》2019,(11):00250-00253
文旅融合是市场的需要,是国家的政策导向,是旅游业发展的新思路。天津是相声的摇篮,但随着时间推移,传统的天津相声遭遇了发展瓶颈,相声旅游也面临一系列突出问题。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天津相声亟待做出调整,相声旅游能否把握住新的发展机遇,迎来天津茶馆相声的繁荣复兴,对天津旅游业的发展乃至城市文化品牌、旅游品牌的树立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天津相声与相声旅游、文旅融合战略的时代背景,其次指出天津相声与相声旅游存在的问题,之后综述天津相声旅游与文旅融合模式、路径的现有研究观点,最后从产业、产品、文化符号三个角度提出文旅融合视角下的天津相声旅游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5.
吕娟  李江曼 《西部旅游》2023,(24):97-99
<正>发展研学旅游既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也是满足研学市场需求的客观需要。河南省研学旅游资源禀赋良好、研学市场潜力大、研学政策支持力度大,具有发展研学旅游的优势。通过分析河南省研学旅游发展现状,可以发现河南省研学旅游存在研学市场规模有待拓展、研学旅游产品质量不高、高素质研学导师供不应求和研学品牌推广方式有待创新等问题。因此,文章基于文旅融合视角,探讨河南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旨在为河南省研学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是新时代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民族村寨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在梳理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文旅融合背景下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民族村寨旅游多元主体合作、与当地民族文化互嵌、旅游“六要素”深度融合等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文旅融合背景下,冰雪体育旅游成为了辽宁省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文章首先分析辽宁冰雪旅游资源现状,然后对辽宁冰雪体育旅游的市场需求、旅游产品、产业链等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最后提出辽宁冰雪体育旅游的发展路径,包括政策支持、产业协同、旅游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以期推动辽宁冰雪体育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潘淑芳 《西部旅游》2023,(21):38-41
<正>目前,文旅融合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的实践与时代价值。陕西石泉地处秦巴腹地,汉水之滨,是国宝“鎏金铜蚕”的出土地、先秦鬼谷子文化的发祥地,是陕西的绿色循环发展核心区。近年来,陕西省石泉县后柳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来安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文旅融合推进文化建设、助推乡村旅游、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小镇,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9.
王帅 《西部旅游》2022,(24):33-35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的一种民族舞蹈,在形式上能够体现瑶族人民团结协作、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在文化上与瑶族的民俗历史密切相关。2008年,瑶族长鼓舞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何对其进行创新与传承成为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面临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文章结合文旅融合时代背景,深入分析瑶族长鼓舞的传承价值和传承现状,从整合教学资源、优化商业模式、协同社会力量三个方面提出创新长鼓舞文化传承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国潮”兴起和国货复兴已成为最重要的消费潮流之一。文章在文旅融合背景下分析“国潮”,研究文旅融合中的“国潮”现状,发现“国潮”的兴起促进了中国制造的产业创新,使大众更加关注传统文化,提升了文化自信。目前,“国潮”产品还存在文化融合创新程度低、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建设意识薄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旅游的产品开发、价格制定、多渠道运营、宣传推广四方面探讨“国潮”的文旅融合之道,以促进文旅融合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文旅融合背景下,旅游院校要结合旅游市场的发展构建新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促进文旅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文章以重庆旅游职业学院在文旅融合背景下构建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为例,从调研评价到确定评价指标标准,最终逐步建立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以期为旅游类高职院校监测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文旅融合是实现我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补齐旅游业发展短板、推进转型升级的内在需要。本文利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我国2010—2019年30个省区市的文旅融合发展水平展开评估,随后引入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基于需求、供给和支持3个方面的驱动条件探究我国文旅融合发展路径。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我国文旅产业整体发展水平有所提高,但不同地区存在较大的区域异质性。(2)从我国整体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来看,需求与支持条件起重要作用,居民消费能力与区位交通条件的作用尤其突出。(3)东、中、西部地区发展路径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主要为需求—支持条件叠加型发展路径,中部则呈现出支持条件驱动型与需求条件驱动型两种发展路径,西部存在需求条件驱动型与需求—支持条件叠加型两种路径。因此,地方政府应重视供给、需求、支持多重条件的协同匹配,根据地方发展条件切实调整文旅开发策略,有针对性地提升核心驱动能力以突破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13.
严宽荣 《西部旅游》2022,(24):21-23
目前,各地围绕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发展进行着不同的探索,良好家风是传统村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德、孝、贤、精等家风因子能够对游客产生重要影响。在文旅融合背景下,从物质层面、情境设计、游客参与、营销手段、旅游商品等方面传承与创新传统村落家风因子,赋予传统村落良好家风以新的活力,才能促使传统村落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非遗的价值意义和博物馆的职能入手,以蜀绣为例,分析了非遗和博物馆的发展现状以及二者相互促进的关系,认为非遗对博物馆来说有着提高展陈价值、促进自我革新和丰富文创产品的作用,博物馆也发挥了提高非遗经济收入、扩大其受众面和充当其教育宣传窗口的作用。同时,文章从完善场馆设施、培养驻馆非遗传承人、打造研学旅游教育基地、打造城市旅游符号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并深入分析非遗和博物馆的相互作用,研究“非遗+博物馆”模式在扩大博物馆服务对象范围、促进非遗的营销和发展、提高民族文化自信以及展示地域乃至中国多元文化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为文旅融合下日益兴盛的“非遗+博物馆”共享发展模式的创新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文章简要阐述了文旅融合视角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原则和方向,分析了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文旅产业的融合度,从市场融合、资源融合以及技术融合三个方面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文旅融合发展路径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打通行政区划界限、强化顶层设计规划、充分展现文旅特色、加强两地文旅合作等实施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人员提供参考,将文旅融合作为切入点,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协同度,并充分发挥其带动作用,不断向周边城市辐射,促进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6.
陈宏媛 《西部旅游》2023,(19):37-39
<正>立足全域旅游,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成为促进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文章分析歙县文旅融合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不足,试图从畅通文旅融合路径、搭建文旅融合平台、打造文旅融合示范区、创新特色文旅产品、促进文旅消费升级等方面探究全域旅游视域下歙县文旅融合创新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7.
河南地处中原腹地,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很强的包容性。河南黄河流域的历史遗存、文化景观丰富,蕴含着黄河文明的内容精髓和思想精华。文章通过研究文旅融合的产业发展理念,梳理河南黄河文化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发展现状和传承、保护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探寻文旅融合视角下河南黄河文化资源的能效转换方式,打造具有代表性和独特性的旅游文化项目和文创IP,充分发挥第三产业的赋能作用,探索文旅融合背景下河南黄河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润 《西部旅游》2023,(2):46-48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新时代国家发展建设的重要课题和人民群众的基本诉求,具有提升民众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同时对强化区域吸引力和提高城市发展水平等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以2018年甘肃省提出的文旅形象品牌“交响丝路·如意甘肃”为研究对象,总结甘肃省文旅融合发展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对该文旅品牌的塑造进行深入分析,并据此提出若干优化建议,以期为甘肃打造更多知名文旅品牌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9.
<正>产业融合是20世纪中后期产业经济发展的新态势,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进一步加速了产业融合的进程,并催生出许多新的业态。内蒙古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及旅游资源,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空间极为广阔。基于此,文章从政策层面的推动、技术层面的支持、促进旅游发展的客观需要、培育文化自信的内在要求四个层面分析了内蒙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解读了内蒙古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困境,包括资源开发较为滞后、融合形式不够丰富、信息技术应用不足、服务品质有待提升,并由此提出了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20.
周毓 《西部旅游》2022,(18):49-51
社会转型期间,乡村在不断地实践和发展,传统村落面临着乡村性的解构和重构。文章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坛头村为例,探讨文旅融合发展对乡村物理、文化和社会空间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发现地方性要素、主体行为、媒体宣传构成了乡村性重构的基础、主导力量和推广力量。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文章关注文旅融合发展对村庄乡村性产生的影响,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