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的发展主要通过提升整个供给体系的质量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两方面为高质量发展赋能。以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要把以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体系、以数字经济产业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产业支持体系、以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支撑、以数字治理为高质量发展提供配套政策支持体系作为路径选择。在政策取向上,立足实体经济,以数字经济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加强基础科学研究,提高数字经济科技创新能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型投融资机制;增加教育投资,培育创新型数字经济人才机制。  相似文献   

2.
数字新基建赋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其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选取全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新基建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在机理,通过一系列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协调发展,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影响均显著为正,贡献度为“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第二,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新基建赋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机制。第三,数字新基建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显著区域异质性,数字新基建显著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驱动载体,数字新基建在国民经济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供给与需求双重视角,探究数字新基建影响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数字新基建能够显著促进国内价值链循环。供给侧驱动效应下数字新基建通过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国内价值链循环,而需求侧驱动效应下消费升级是其推动国内价值链循环的中介机制。异质性研究表明,在技术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数字新基建对国内价值链循环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在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消费品市场分割程度高的地区,数字新基建的赋能作用会被削弱。拓展性分析发现,数字新基建有助于提升国内产业价值链增加值,且这一影响效果在中西部地区尤为突出。上述研究表明,应重视数字新基建在构建产业链新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与全局性作用,分行业、分地区、分步骤地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新基建的部署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数字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入手,立足社会再生产分析框架,探讨了数字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逻辑机理、实现路径和效应体现。研究表明,当前数字技术已全面介入到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方方面面,农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服务业数字化进入快车道,数字化产业融合加速发展,但仍面临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基础设施等配套要素支撑不足、数字赋能行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等问题。更好发挥数字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作用需要在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筑牢数字赋能产业发展底座、深化三次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加快推进。  相似文献   

5.
程敏 《经济师》2023,(9):140-141+143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要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大数据时代下,黑龙江省要从我国改革开放的“神经末梢”转变为新时期的开路先锋,必须积极抢抓国家支持“新基建”、后疫情时代数字经济集中爆发等重要机遇,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动能、启动新引擎,助推黑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取得新突破。以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基建”发展现状为研究基础,探索“新基建”赋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作用机理,提出黑龙江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现代化是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变革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为产业结构现代化的实现提供了新契机。从理论上分析了数字经济赋能产业结构现代化的机制:首先,数字技术簇群拓展技术进步渠道为产业提供了技术支撑底座;其次,数据要素对传统要素的替代和互补优化了产业的要素体系;最后,数字虚拟集聚突破传统地理空间约束重塑了产业的空间条件。从优势利用的视角来看中国式赋能路径,重点在于以制度优势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大国优势驱动“数实”深度融合,以及利用“机会窗口”实现数字化赶超。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源于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智能化需求。在应用需求牵引下,核心产业部门和融合产业部门的互动和正反馈效应的出现和发展,是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随着消费互联网升级和产业互联网发展,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已经进入全面融合发展新阶段。内生需求牵引、政府的战略引领和积极响应、新型平台主导的产业创新生态发展、国家创新系统的完善以及传统产业头部企业的智能化转型,是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关键机制。在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过程中,核心产业部门和融合产业部门在互动中持续的知识、技术重组和互补性创新,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将推动中国经济步入高增长和低通胀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在加强生态城镇化的产业支撑方面,白山市按照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循环经济、促进产业融合、强化产业聚集的发展思路,加快发展以"352"产业为重点的生态型接续替代产业.为了加强生态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白山市统筹规划,强化投资,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9.
赖扬恩 《发展研究》2023,(12):65-70
通过梳理中国城乡关系演变的历史脉络,分析党的十八大以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在产业、要素、社会、生态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提出进一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建设的政策建议:坚持和加强党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全面领导,坚持走多元化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城乡融合发展,注重发挥各方合力整合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0.
王晶菁  王凤良 《经济师》2023,(6):118-120
物联网是信息产业革命第三次浪潮和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支撑,是人类社会螺旋式发展的再次回归,物联网发展必然会引发产业、经济和社会的变革,重构我们的世界。杭州涂鸦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涂鸦智能)涂鸦智能是浙江的一家物联网平台公司,通过平台赋能模式将人工智能物联网技术转化为新动能,为制造业、农业、服务业等传统企业提供智能化赋能,涂鸦智能颠覆了传统物联网业界发展模式,缔造了一个全新的人工智能物联网全球化生态,成为这项技术的引领者和全球人工智能物联网行业的风向标和全球领先的Io T(物联网)云平台。文章以此为例,对浙江物联网企业发展对江苏物联网企业发展路径选择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已成为驱动经济系统效率提升和结构优化的重要力量,并为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数字经济不仅通过基础设施的要素供给和工具支撑驱动大中小企业信息联通,还通过数字场景营造的机会创造以及促进合作的生态构建来驱动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形成数字赋能大中小企业的平台融通、链主牵引下的产业链融通,以及以创新创业为特征的生态融通等典型融通模式。针对大中小企业融通意愿不强、动力不足、模式不清晰等现实问题,需要畅通数据联通渠道、发挥大企业的牵引作用、提高中小企业主动融通的意愿,并构建保障大中小企业有效融通的长效机制。建议进一步强化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融通平台建设,优先关注重点产业的融通发展,支持数字融通载体建设,加快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数字化转型,强化对数字平台的监管。  相似文献   

12.
数据已经成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和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是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本文讨论了数字中国背景下中央地方协同推进数据财政体系建设,加快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与路径。推进数据财政体系建设关键在于以数据财政制度设计引领数据资源有效汇聚和有序开放为基石,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轮驱动为战略抓手,以新型数字化人才队伍、创新载体和新“两化”协同发展为主要支撑。同时需要央地协同,加快建立健全数据收储制度、数据激励政策、数据返还制度,推进政务数据资产评估与授权运营。释放政府侧建设需求和数据场景,引育并举打造数字产业化企业,构建主体汇聚、活力高效的数据要素产业生态体系,激活数字经济新动力。此外,需要多管齐下,建设本地化数字产业队伍,打造数据要素产业创新载体,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释放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相似文献   

13.
在新冠疫情冲击下,全球经济增长同步趋缓,亟须激发经济潜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焦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信息网络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适应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智能升级、融合创新、数字转型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涵盖信息、融合和创新基础设施三大领域,具有显著的数字经济特征,可以有效推进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本文从数字新基建的内涵、新基建为推动制造业数字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新基建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和新基建机遇下产业发展建议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提出通过新基建推动我国制造业升级与转型的建议,以期为疫情冲击下,提振我国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学术界对于人工智能产业的研究也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文章梳理了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4个层次,并结合产业生态理论及人工智能产业自身特点,研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及非生物成分中各构成要素,分析了生产者种群、消费者种群、分解者种群等内部要素并建立了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型。  相似文献   

15.
实体经济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基。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实体经济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数实融合”是推进实体经济从传统实体经济形态向新型实体经济形态演进的过程,也是供需联动、动态匹配的过程。目前,实现“数实融合”仍面临“卡脖子”技术和新型基础设施短板制约、数据要素配置不充分、数字鸿沟、工业互联网不强等现实挑战。应加快新旧基础设施建设,搭好“数实融合”底座;推动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同发展;以数字技术赋能自主品牌,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效;优化数字技术人才结构,为实体经济创新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趋势,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数据要素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数字产业化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治理数字化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浙江在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中,以创新为引领培育新产业、赋能传统产业构筑新动力、丰富应用场景注入新活力以及布局数字新基建夯实新基石。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需要强化核心技术攻关、完善数字新基建、优化数据交易市场、缩小数字鸿沟、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关键核心技术的缺失导致难以演化出创新驱动的新发展格局,而数字基础设施作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社会先行资本被寄予了赋能厚望。文章选取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在测度各省市数字基建水平的基础上,将区域创新活动分解为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考虑人力资本水平、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和专利保护强度的异质性影响,梳理出数字基建影响区域创新活动的特征事实,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整体而言,数字基建能够促进区域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的提升,与区域创新效率负相关;而人力资本水平并不能影响数字基建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作用,但在高产业结构升级程度地区和高专利保护强度地区,数字基建则能够显著提升区域创新效率。由此,文章进一步从国家、地区和城市的知识资本角度入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是坚持“因地制宜”,推进数字基建对创新精准赋能;二是坚持“互联互通”,营造多链融合的区域创新生态;三是坚持“包容审慎”,深化对数字基建综合有效监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一轮科技变革的推进,汽车的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电动化已经完成上半场的历史使命,而智能化与网联化融合的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将会开启下半场的新纪元。中国方案智能网联汽车将支撑实现福建省汽车制造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服务信息时代新基建赋能“数字福建”产业经济增长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19.
屈建萍 《大陆桥视野》2011,(14):18-18,20
基建项目招投标工作是基建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加强招投标标前、标后监督管理和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是做好招投标工作的关键所在,更是保证基建项目顺利进展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抓手,深刻影响着中国绿色发展的路径选择偏向。结合非连续性技术创新理论与中国现实情景,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构建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绿色增长的逻辑框架,并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检验人工智能的绿色增长效应。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技术红利效应直接推动绿色经济增长,引入地区高校平均科技产出和《中国制造2025》政策冲击作为工具变量进行内生性修正后,人工智能的绿色增长效应仍显著存在。机制识别揭示,人工智能通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驱动绿色经济增长,二者在人工智能绿色增长效应中的相对贡献分别为20.33%和8.35%。异质性分析发现,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人工智能的结构红利在要素市场扭曲程度更低、创新人力资本水平更高、制度环境更完善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从而可以更充分释放其对绿色增长的赋能效果。拓展性分析发现,人工智能对绿色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人工智能发展对空间关联地区的绿色发展绩效存在辐射带动作用。聚焦产业结构升级与绿色发展双重视角,可为塑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竞争优势、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