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选取2013-2015年353家创业板上市公司,研究风险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后续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公司不仅可以通过对企业的监督职能抑制企业对现金流的过度投资,而且可以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获得外部融资,缓解企业因资金短缺造成的投资不足问题。研究还发现不同背景的风险投资公司对创业企业的投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非国有背景风投公司比国有背景风投公司更能缓解创业企业因内部现金短缺引起的投资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2009年10月至2014年10月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为样本,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采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解决内生性问题,考察了联合投资及其相关特质对被投资企业IPO抑价的影响。研究发现:联合投资比单一风险投资更能降低IPO抑价率,主导风投持股比例和声誉与IPO抑价率显著负相关,主导风投对被投资公司的投资时间与IPO抑价率负相关,但不显著。本文研究细化了风险投资相关研究,丰富了相关研究文献,同时验证了联合投资的"认证理论"在创业板发挥了显著作用,为企业引入风险投资策略选择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截至2011年6月30日在我国创业板上市的236家公司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风险投资对创业板IPO折价的影响。研究发现:(1)有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IPO折价显著高于无风险投资参与的企业,支持声誉效应假说,即风险投资机构以IPO折价来提早退出投资项目,以此来建立自己的声誉,从而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2)在对有风投参股的投资公司做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一一随着风投参与度的增大,IPO调整折价率并未出现明显的提升,创业板企业IPO时风险投资机构的数量、风险投资机构持股比例与调整折价率关系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何顶  罗炜 《金融研究》2019,471(9):169-187
本文以我国2007-2015年证监会立案调查事件为样本,研究当风险投资支持的上市公司涉嫌违规,同一风险投资所支持的其他上市公司(即关联公司)的股价是否会被“传染”。实证结果表明,有风投背景的上市公司在立案公告日有显著的负面市场反应(约-8%),并且这种负面反应会通过共同的风险投资链条“传染”给关联公司(约-1.2%)。我们还发现,风险投资机构的声誉越高,风险投资对涉嫌违规企业参与度越高,则立案调查事件对风险投资的声誉损害越严重,市场对关联上市公司的惩罚也越严重。  相似文献   

5.
陈伟  杨爽  李鑫 《投资研究》2022,(4):4-18
文章选取我国2004-2019年4800件接受跨境风险投资的事件为样本,探讨跨境风险投资的投资选择及退出表现。结果表明:(1)单独投资时,跨境风投不愿意在首轮投资企业且不愿意投资高科技企业,而更愿意投资后期轮次的企业;跨境风投不愿意投资早期企业而更愿意投资晚期企业;(2)联合投资时,跨境风投更愿意在首轮投资企业、高科技企业以及早期企业;(3)跨境单独风险投资更容易成功退出,而跨境联合风险投资更不容易成功退出;(4)联合投资中,跨境风投的比例越高,越不容易成功退出,但越倾向于通过国外上市退出。  相似文献   

6.
论文以截至2013年8月1日我国A股创业板355家1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发现:与无风投背景的企业相比,有风投背景的公司IPO前盈利能力显著更低、IPO抑价率显著更高、IPO后收益率显著更低。在A股创业板,风险投资表现出明显的逆向选择效应,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传统行业,在高科技行业表现不明显;风险投资自身背景的认证作用十分有限;风险投资的声誉没有发挥认证作用。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与企业生产效率:助力还是阻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静梅  傅立立  申宇 《金融研究》2015,425(11):159-174
本文选取2004-201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研究风险投资与上市公司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结果发现风险投资总体上并没有改善企业的生产效率。总体无效率主要由低声誉风投机构导致,其与企业生产效率显著负相关,但是高声誉风投机构与企业生产效率却显著正相关。情景转换模型显示,高声誉的风投机构对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比低声誉的风投机构高1.24-1.65%。本文的研究为企业选择风投机构提供了参考,也为风险投资对企业的增值服务提供了新的视角,对双方而言,饥也需择食,择其善者而从之。另外,本文也提出了关注风投行业系统风险、规范行业行为、做好政府定位和突破风投行业反腐禁区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蔡宁  何星 《金融研究》2015,426(12):178-193
经济行为的“社会嵌入”理论认为,个体行为会受到所“嵌入”的社会网络及其在网络中位置的影响。然而,对于同样嵌入社会网络的风险投资,网络位置会对其经济行为带来什么样的作用,现有研究尚未展开讨论。基于此,本文以2004-2013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风险投资所嵌入的股东网络对其所支持公司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投资的网络位置影响了公司的投资效率。风投的网络中心度越高,越有可能抑制投资不足,但也推动了公司的投资过度;联合投资可能影响风投网络位置的上述作用。当风投采取联合投资时,网络中心度对投资不足的抑制作用以及对投资过度的推动作用,都要强于风投独立出资的情况;并且,当风险投资退出公司、关系网络断裂时,公司投资效率受到的上述影响也随之消失。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关系网络带来的信息优势将影响风险投资对所投资的公司产生的作用。此外,风投在IPO后进入、公司产权性质、公司现金流情况等也会对网络作用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企业违规案件多发,各界予以高度重视.本文以2012—2019年全部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高管海外背景与企业违规之间呈显著的负向关系,即具有海外背景的高管会抑制企业违规行为;在外部融资约束较强的环境下,高管海外背景对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会减弱.此外,本文进一步研究表明,相较于高管海外学习背景,高管海外工作背景对于企业违规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大;高管海外背景会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履行程度、提升公司聘请"国际四大"进行财务报告审计的概率,由此对企业违规行为产生影响.以上结论为预防与治理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陆蓉  常维 《金融研究》2018,458(8):172-189
近年来,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群发,本文利用2000-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违规事件样本,从“同群效应”的角度探究违规行为的群体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存在显著的地区同群效应(“近墨者黑”),同地区其他上市公司的违规行为显著增加了该地区公司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且信息披露型违规的同群效应更加明显。机制研究表明,企业违规决策的地区同群效应主要源于交流式学习和观察式学习的两种模仿作用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同一地区内,相同产权性质公司间的同群效应更明显。进一步研究显示,十八大之后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显著降低,地区同群效应显著减弱。本文研究揭示了违规行为的地源性特征,也从抑制违规传染视角实证支持了近年来的系列整治活动。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11—2018年度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具有竞争关系的同业公司间的高管连锁作为同业监督的渠道,检验了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1)同业监督能有效抑制目标公司违规倾向,且这一影响当且仅当连锁公司是同业公司时存在;(2)同业竞争是同业监督的基础,在行业集中度低和行业增长率低的行业中,同业监督对目标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更强;(3)目标公司的政治关联会瓦解同业监督对公司违规的抑制作用;(4)区分违规行为类型后发现,同业监督对经营违规的抑制作用最强,对信息披露违规次之,对领导人违规几乎没有效果。本研究丰富了公司违规监督机制的内容,也提供了辩证看待高管同业兼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在监管部门不断推进监管制度改革的背景下,我国证券市场上市企业的违规现象仍层出不穷,甚至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鉴此,研究证券市场监管处罚效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升监管效度,对于维护市场秩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运用生存模型及面板泊松回归,实证考察了监管处罚在避免上市企业再违规方面的效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监管处罚具有震慑作用,能有效避免企业的再违规行为;(2)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企业再次违规被发现并被严厉处罚的风险增加;(3)高管团队同质性与媒体报道数量分别从内部治理与外部监督两方面对监管处罚效度产生影响,具体表现为高管团队同质性越高,企业越容易发生再违规行为;积极的媒体报道越多,越有助于避免企业的再违规行为,而消极的媒体报道越多,越不利于避免企业的再违规行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公司违规视角检验了两类官员型独立董事的监督功能。研究发现,聘任政府官员型独立董事的公司违规倾向更高,违规被稽查的概率更低;聘任高校官员型独立董事的公司违规倾向更低,违规被稽查的概率没有表现更低。进一步还发现,对公司过度投资发挥监督功能是官员型独董影响违规的重要传导路径;政府官员型独董背后的寻租能力是其监督失效的主要原因,而高校官员型独董则凭借其专业优势发挥了积极的监督作用。本文的经验证据表明,"18号文"的政策冲击导致的官员型独董的离职,一方面切断了公司通过聘任政府官员担任独立董事而建立政治关系的通道,有利于证券市场秩序的维护,但同时也将部分能够发挥积极监督作用的高校官员型独董排除在外。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选取2008-2018年在中小板上市并有风险投资介入的企业为样本,从机构持股比例和委派董事数量两个维度探究了风投机构介入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以及股权集中度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发现:风险机构在投后管理阶段增加持股比例或委派董事数量,均有利于提高企业创新投入;股权集中度在风险投资介入与企业创新投入之间关系发挥负向调节作用,即当股权集中度越高,风险机构介入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会弱化。进一步研究发现,股权制衡可约束控股股东的行为,强化风投机构参与对企业创新投入的正向影响,也验证了股权集中度的负向调节作用。据此,本文从风投机构促进企业创新的角度,提出一些完善企业股权结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2006-2013年沪深两地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te Probit模型来考察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违规(含违规倾向和违规稽查)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违规行为具有"诱发"效果,即公司所处行业的产品市场竞争程度越高,则公司的违规倾向越高,其违规行为被稽查的可能性却越低;产品市场竞争对公司违规的"诱发"效果在经营违规中表现得更加明显。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市场监管环境的改进对上述的"诱发"效果存在着一定的积极调节作用,但是整体上还有较大改进空间。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有效治理公司违规行为具有一定的政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徐细雄  占恒  李万利 《金融研究》2021,(10):190-206
不同于以往基于制度监管或内部治理视角的研究,本文从市场化治理视角探讨了卖空机制对公司违规行为的影响效应.采用部分可观测Bivariable Probit模型和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发现,卖空机制显著降低了标的公司的违规倾向,提升了违规稽查概率,且缩短了违规稽查时间.同时,标的公司违规发生年份的融券力度明显增加,这表明卖空者确实具有信息优势且对违规行为更为敏感.机制检验揭示,卖空机制通过治理效率和信息效率两条路径对违规行为发挥双重治理作用,即卖空机制强化了内部治理中大股东和独立董事对违规行为的监督干预,从而抑制了事前违规倾向;同时也增加了资本市场中的分析师关注及违规负面信息传播效率,进而提升了事后违规稽查概率.本文还发现,卖空机制的违规治理效果受到违规监管环境(法制监管、内部控制和行业违规)和标的公司个体特征(公司成长性、市值规模和股价波动性)的调节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风险投资退出项目数据,考察投资地区发展环境对风险投资退出回报的影响。结果表明:投资地区高科技产业、金融市场越发达,风险投资退出回报越高;投资地区风险投资市场容量与规模对退出回报没有显著影响。此外,投资周期越长,风险投资退出回报越高;投资规模、风投机构经验年限和组织形式、风险企业行业类型与退出回报没有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8.
风险投资与创始人的控制权之争在资本市场上屡有发生,但以往研究大多关注事件对创始人及企业的影响,鲜有关注对风险投资的影响。借助赛富亚洲涉及的雷士照明控制权争夺案例,本文立足投资机构及其投资的关联企业两个层面,考察风险投资声誉受损的经济后果。研究发现:(1)控制权之争严重损害了赛富亚洲的市场声誉,影响其募资、投资和退出表现,其募集和管理的基金规模、投资事件的数量和金额、成功IPO的数量均呈下滑趋势,表明风险投资声誉具有约束效应。(2)声誉的约束效应是可逆的,当市场意识到风险投资机构被误解而声誉恢复时,前述不利后果得到缓解。(3)针对赛富亚洲声誉的受损及恢复,其投资的关联企业分别表现出负面和正面的市场反应,表明风险投资声誉具有“溢出效应”。本文研究有助于全面理解风险投资声誉的约束效应,不仅丰富了我国制度背景下风险投资声誉的理论研究,而且对于风险投资机构的健康发展、自我约束及监督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风险投资在一国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风险投资给予税收支持尤为必要。本文剖析了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总结了支持风险投资发展的税收政策现状,指出了其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对风险投资持有时间的税收激励不利于长期投资,税收优惠对风险投资的前端投资引导激励不足,风投机构税负不均衡,合伙制风投发展缓慢,对个人投资者的税收激励不够。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以瑞幸咖啡虚假交易为代表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引起了监管层的足够重视,我国证券市场从严治理的“零”容忍监管基调不断强化。为探究上市公司违规的内外部治理机制以及潜在的风险预警指标,本文将2003-2019年我国A股公司作为样本,采用面板模型和机制检验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对过高审计费用的限制可以有效遏制上市公司管理者掩饰违规行为,促进外部审计监督机制在降低上市公司违规负面影响中发挥的作用。与外部监督相比,上市公司内部治理还局限在董事会内部制衡,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等内部治理机制总体乏力。本文还构建了上市公司违规预警指标,认为资本市场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审计师可以事先预测到上市公司的违规以及违规被惩罚,并主动下调对该上市公司的关注度,出具非标准无保留意见。我国上市公司应夯实监事会和独立董事监督机制,对过高的审计费予以必要限制,将机构投资者态度和审计意见作为前置预警指标,更精准地避免违规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