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城市金融论坛》2005,10(8):F0002-F0002
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再度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3.25%。这是美联储一年来第九次加息,而且美联储明确表示,这一相当长的加息周期目前尚未结束。7月2日,香港金融管理局随即调高贴现窗基本利率25个基点,从4.50%提高至4.75%。6月30日,美洲银行集团宣布,将斥资350亿美元收购MBNA信用卡公司,这将是今年以来美国公司之间规模第二大的收购行动。美洲银行集团表示,收购将采取股票置换加现金方式完成。  相似文献   

2.
美联储于6月30日决定将联邦基金隔夜目标利率自1958年以来的最低点提高25个基点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首次提高利率,标志着美国经济进入加息周期。8月10日,美联储再次加息25个基点,从而确认了加息周期的来临。  相似文献   

3.
资讯     
《银行家》2005,(8)
美洲银行欲巨资收购MBNA 美洲银行7月3日表示,银行内部已同意斥资350亿美元,收购世界最大的信用卡独立发行商MBNA。MBNA是万事达和Visa信用卡的主要发行机构。收购将使美洲银行的客户增加2000万,节省开支8.5亿美元,同时收购以后美洲银行将裁员6000人。  相似文献   

4.
黄小斌 《银行家》2005,(8):102-103
2005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将基准利率再度提高25个基点,达到3.25%,这是美联储自2004年6月30日以来连续第9次加息。同时,美联储将商业银行拆借利率的重贴现率也调高25个基点,至4.25%。联储在这次加息后的声明,几乎与5月份一模一样, 只是对于经济增长的预期更加乐观。美联储在声明中表示,将坚持其货币政策维持于“适当”的水平,并继续引用“循序渐进”的办法来继续其加息的步伐,目前的货币政策依然是“刺激性”的,通过这些表述,市场认为美联储将不会很快停止加息的步伐。具体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5.
国际财经     
《银行家》2004,(8)
美联储4年首次加息 利率从1%上调至1.25% 据悉,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7月1日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提高利率。相应地,美联储理事会决定将贴现率调高25个基点,至2.25%。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12月17日,美联储宣布将基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这是美联储自2006年以来首次加息,符合市场主流预期。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实施了多轮量化宽松政策,美元利率长时间维持在超低水平。此次加息,美联储虽然只上调了25个基点,但标志着美国退出量化宽  相似文献   

7.
北京时间2016年12月17日凌晨,美联储正式宣布加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从0.25%-0.5%调升.5%-0.75%,这是自2006年6月以来美联储的第一次加息.这意味着美国将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宣称2017年可能加息3次.美联储的加息,对世界的经济金融将带来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钟伟 《中国金融》2004,(14):39-40
2004年6月30日,美联储决定加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值由1%提高至1.25%。这是美联储自2000年5月以来第一次调高利率,美联储在声明中指出:“虽然如此,委员会将根据经济状况的变化作出必要反应,以履行维持物价稳定的职责。”看来美联储还将逐步有序地提高美元利率,这次加息意味着美元加息周期开始降临。  相似文献   

9.
6月30日,美联储将基准利率按照市场预期上调了25个基点,这是4年来首次加息举措,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到1.25%,整个金融市场平稳过渡。应该说,美元利率上调将有力地扶持美国财政政策,有助于吸引外资流入,对美国资本市场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小幅提高短期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即银行间隔夜拆借利率提升25个基点,上调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调高利率.由于近期国际外汇市场的焦点集中在对美联储加息的预测上,市场准备实际早已基本到位,因此对此次加息政策的出台,整个金融市场反应平和,市场价格平稳过渡.但美联储加息本身对国际经济具有积极稳定的意义,必将对汇市和其它国家的经济政策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4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提高联邦短期贷款利率25个基本点,即将银行间隔业拆借利率从1%提高到1.25%。这是美联储四年来第一次提高利率,标志着美国进入新一轮利率上升周期。紧接着,在8月10日、9月21日、11月10日,12月14日美联储先后各加息25个基点,以“稳妥有序的方式”使联邦基金利率从46年来的最低水平1%升至2.25%,高于欧元区目前2%的基准利率。  相似文献   

12.
本期关注美元加息及其对全球资本流动的影响3月28日,美联储货币政策决议将基准的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4.75%,这是美联储新任主席伯南克上任后的首次加息。至此,美联储已经连续第15次加息,是25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加息周期。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会议后的声明中称,未来或许进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2月1日.欧洲央行宣布加息25个基点至2。25%,这是欧洲央行5年来首次加息,同时也为该央行2年来首次调整利率。欧洲央行上一次调整利率是在2003年6月,欧洲央行当时将利率下调到2%的历史低点。尽管期间美联储连续实施了12次加息.欧元与美元之间利差的扩大导致资金从欧洲流向美国,但欧洲央行都没为所动。欧洲央行为何选择在英国央行刚刚降息、美联储加息预期也有所收缩的背景之下执意加息呢?  相似文献   

14.
2017年12月14日,美联储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宣布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上调到1.25%-1.50%的水平,这也是美联储年内第三次加息。这只是美联储持续加息的又一次行动。点阵图显示,美联储预计将在2018年加息三次,利率在2020年将达到3%。维持2018年PCE通胀预期为1.9%,上调2018年GDP增速由2.1%至2.5%,但预计2019年和2020年经济增速将放缓至2.1%和2.0%,2018年失业率将回落至3.9%。  相似文献   

15.
一、早期牛图银行卡发卡情况 1.美国MBNA银行长角牛联名卡 1992年,美国MBNA银行发行了一张长角牛图案联名卡(图1).此卡是目前笔者见到的美国最早发行的一张带有牛图案的信用卡. 2005年6月30日,MBNA银行宣布被美国银行收购,这次收购交易于2006年1月1日完成.2006年上半年,美国银行仍然以MBNA的...  相似文献   

16.
王宇 《中国金融》2006,(16):67-68
2006年6月29日,美联储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提高25个基点至5.25%,从而升至2001年3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联邦基金利率是美联储调节货币市场供求关系的重要工具,它会通过直接影响商业银行对个人和企业的短期借贷行为来影响消费和投资,从而影响社会总需求。当美联储持续加息使美元利率达到5.25%高位时,美国货币政策就不得不面对如下抉择.是要较低通胀还是要较高增长?是继续加息还是停止加息?是选择“中性利率”还是“量化通胀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张红地 《银行家》2004,(10):22-23
2004年6月30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上调至1.25%,这是美联储4年来首次提高利率.8月11日,美联储再将美国联邦基金隔夜拆借利率提高0.25个百分点,使其利率水平达到1.5%,紧接着9月21日,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从1.5%调整到1.75%.这是美联储6月底以来连续第三次提高利率.美联储认为,此次加息仍然是刺激性的政策,此项政策将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一道继续对美国经济增长提供支持.经济界则普遍认为,导致美联储加息的真正原因是一段时间以来国际能源价格的不断升高,还有美国经济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和美国经济面临"负利率"环境,因此,美联储升息实质上是向市场发出了明确的信号,即必须面对利率不断提高的现实.  相似文献   

18.
《首席财务官》2008,(5):8-8
最近的宏观经济面让人看得越来越晕。先说美元。4月30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联邦基金利率降至2%,为2004年11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联储将贴现率下调25个基点,至2.25%。看上去这一轮日渐严重的次贷危机已经彻底扭转了美联储此前连续18次加息狂扼通货膨胀压力的努力,美国金融业数千亿美元的灰飞烟灭和数以万计的华尔街金融人才。失业,使得当初美联储从市场外部强力挤泡沫的行为怎么看都是一种暴力自虐行为。  相似文献   

19.
1美联储暂停加息,货币政策走向引发关注2006年8月8日,美联储宣布维持联邦基金目标利率5.25%水平不变,从而结束了自2004年6月开始的连续17次以25个基点的幅度将联邦基金目标利率从1%提高到5.25%的进程。在随后9月20日、10月25日和12月12日的美国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上,美联储又连  相似文献   

20.
1.美联储三次降息实施宽松政策框架2019年8月1日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准利率下调至2%-2.25%,这是美联储自2015年12月升息以来首次降息;9月18日,美联储再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下调至1.75%-2%;10月31日,美联储第三次宣布降息25个基点,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区间至1.50%-1.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