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洪涛 《当代财经》2004,(4):113-114,121
英国财务报告的最高原则是“真实和公允”,在法规和准则中存在不少依靠判断进行选择的机会。英国集团会计由于涉及到的选择机会特别多,从而为造账会计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文分析了英国集团会计中的可选择性及其后果,提出在借鉴英国集团会计经验的同时,必须结合我国的实际。我国的会计准则既要考虑国际通行的做法,更要易于理解和操作。  相似文献   

2.
1999-2000年期间,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运用,但由于缺乏活跃的市场、运用不当等原因出现了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因此,修订了相关准则,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改为按账面价值计量。2006年,我国财政部制定并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结合中国实际情况,适度、谨慎地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实现了中国的会计计量属性与国际趋同,强调了会计信息真实与公允兼具,提升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相似文献   

3.
李景宁 《时代经贸》2010,(20):24-24
计量是影响财务报告的主要方面,也是长期以来是学者研究的方面,但至今仍没有统一的观点。现在国际上基本是混合计量模型,并且公允价值的运用在扩大。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允价值不是万灵药,有它的缺陷,我们既要联系我国国情,也要与国际接轨,寻求适合我国的计量属性。  相似文献   

4.
张晨  罗元 《时代经贸》2007,5(9Z):26-27
新会计准则注重运用公允价值,大大缩小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但是在我国的现有情况下,公允价值的运用仍存在着很多难点。本文比较了我国与美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分析了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难点,并借鉴了美国公允价值会计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公允价值被认为是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的最大亮点。随着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发布与实施,公允价值在实际运用中的问题日益凸现,其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如何获取真实、可靠的公允价值。  相似文献   

6.
审计目的和审计目标的含义是什么,国内外相关的代表性论述有很多。《国际审计准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的,是为了使审计人员对公认会计政策规定范围内编制的财务报表能够表示意见。”并给出了审计人员表达意见的用词:“给出了真实与公允的观念”或“在所有的重要方面公允地表达”。  相似文献   

7.
何冶 《经济论坛》2009,(14):124-126
本文对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对新会计准则中再次引入公允价值的原因、范围与程度进行了探讨,认为其具有双刃剑的作用。并针对次贷危机背景下有关公允价值运用的一些争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提高公允价值运用水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奚兆永 《经济学家》2005,1(6):44-52
该文对汤在新教授的《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一文提出了质疑。认为:一、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基础是从马恩到毛泽东、邓小平以及第三代领导人的一贯的观点,并且已经载入我国的宪法.是不可否定的客观事实;二、说《马恩全集》原文中没有“公有”,只有“社会所有”和“共有”,而后者“不否定个人所有”.是没有根据的;三、汤文在引述经典作家关于未来社会及其阶段划分的论述是不完整、不准确的;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为基本经济制度是根据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做出的正确规定,将英作为“整个社会主史历吏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不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也违背了邓小平关于初级阶段及其未来发展走向的论述,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公允价值的广泛运用是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的一大特色,也是与国际会计趋同的必然要求,也是为更好实现会计目标而应采用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能够有效解决一些有关金融工具或衍生金融工具的计量问题,使我国的会计报表更能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状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了准确的会计信息。但与此同时,对公允价值的使用,各界也存在较大的争议,都担心公允价值的运用会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的失真。本文对公允价值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0.
冯素珍 《时代经贸》2010,(12):200-200
“价值”是经济学的精髓,“价值增值”是管理学的永恒追求。会计是管理活动的一部分,其中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会计信息质量的主要特征。为了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要求选择恰当会计计量属性。现在的计量属性中有历史成本、现值、市场价值、重置成本、公允价值。目前,我国的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在许多方面体现了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观念。公允价值的能否被广泛采用,意味着会计能否从“成本计量”走向“价值计量”。如何选择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来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是现在会计理论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制度的完善,为了适应“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我国在新会计准则中广泛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文章从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及其优越性出发来阐述我国现阶段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维持农地产权集体所有是当前中国的现实选择。但是.到21世纪中叶中华民族如果能够实现伟大复兴,而且在意识形态领域突破“农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这一偏好或认识,那时,中国并非没有实行土地私有制或者是类似于英国那种“保守”的土地私有制的可能。  相似文献   

13.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损益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原则,是财务会计系统的核心和灵魂。我国会计准则的变革过程中使用公允价值并不是首次运用。我国制订《企业会计准则》初期曾规定公允价值应用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用中出现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现象,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将公允价值计量改为账面价值计量。  相似文献   

14.
在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方面,强调了会计信息应当真实与公允兼具,故应对公允价值价值的计量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会计信息是在一定的准则下,真实、公允地反映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的资料,它为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必要的真实的参考数据,是为投资人提供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于1980年5月发布了第2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正式将“反映真实性”作为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之一。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真实性”作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首要原则。作为一种通用商业语言,会计信息失真会直接影响市场经济制度。  相似文献   

16.
一、公允价值的概述1公允价值概念。我国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反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个定义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十分接近,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一、公允价值概述 1.公允价值的概念。我国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把公允价值定义为:“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这个定义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基本国情,并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定义十分接近,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会计计量观念和计量属性受到冲击。近年来,各国会计准则更多地使用“公允价值”这一全新的计量属性。本文就公允价值属性在我国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进而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推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在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性房地产等17个具体准则中直接要求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并将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企业损益直接列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一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作为一种区别与传统历史成本计价方法的计量模式,在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的运用中几经反复,而今正式登上会计发展的历史“舞台”,自准则颁布之日起就引起了会计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0.
付冉冉  胡钦乐 《时代经贸》2010,(20):121-122
我国2006年会计准则在17项具体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会对利益相关者中的管理者产生什么影响?是否会再次成为管理者谋取私利的工具?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基于此,本文借鉴公允价值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通过分析公允价值对管理者的影响,以求从管理者角度提出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途径,最终目的是使管理者合理应用公允价值,使其与其他利益方在新的会计准则可能带来的利益不平衡中找到平衡,从而有助于公允价值真正发挥真实、公允的反应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