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信用卡作为现代社会金融结算的先进工具,以安全、方便、快捷的特点日益为广大群众所接受,但它同时具有的高风险也困扰着发卡银行。恶意透支的不断攀升,给发卡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信用卡声誉。如何有效管理恶意透支,关系到信用卡业务的生存和发展。本文试从分析信用卡恶意透支特点及形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恶意透支的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
谢鸿 《新金融》1994,(10):46-47
目前,在专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少数持卡人的恶意透支行为是必须引起重视的问题。在此,笔者试从法律的角度谈谈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的行为及其法律责任,以利及时收回透支款和惩处利用信用卡作案的罪犯。 一、信用卡恶意透支的界定 常见的恶意透支形式是持卡人采取逃避“超过交易金额必须向发卡机构索权后方能处理”的规定,在透支限额以下多次取现或购物、消费,造成大量透支的事实。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已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先发展的主流业务。但是,由于信用卡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给银行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近一段时期以来,银行卡恶意透支现象呈快速增长趋势。恶意透支长期占用银行资金,对银行的业务经营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而银行的防范手段却非常有限。本文剖析恶意透支产生的主要原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各商业银行陆续推出自己的信用卡。一时间,信用卡市场可谓风生水起,信用卡业务也呈不断攀升之势。但信用卡大规模推向社会的同时,该业务也不无隐忧。恶意透支、拖欠还款等现象,严重影响到发卡银行的应收账款率。本刊组织了3篇有关信用卡业务的文章,内容涵盖有关信用卡的法律、管理和业务等3方面,希望业内有识之士共同探讨在我国信用卡业务迅速发展的同时,如何完善相关法律环境,创新信用卡业务,化解风险,并不断提高业务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5.
农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过程中,信用卡业务作为一项中间业务,新的效益增长点,近年来备受各级行领导的重视.但由于信用卡业务是一项新兴的金融业务,因而管理上还存在薄弱环节,导致恶意透支业务的现象普遍发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6.
李锦 《中国信用卡》2006,(8X):40-42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已逐渐成为各家商业银行争先发展的主流业务。但是,由于信用卡自身的业务特点,在给银行带来高收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风险。近一段时期以来,银行卡恶意透支现象呈快速增长趋势。恶意透支长期占用银行资金,对银行的业务经营会造成相当大的影响,而银行的防范手段却非常有限。本剖析恶意透支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7.
一、信用卡业务发展中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银行在信用卡业务中面临的风险分析。 一是恶意透支风险。在银行信用卡犯罪手段中,恶意透支是最常见的、隐蔽性最强的一种,因而对发卡机构的资金安全威胁也极大,主要是以套取发卡机构的资金为目的,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进行与自己经济能力极不相称的购物与消费,主观不愿意也没有能力偿还透支的款项。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已成为银行的重要盈利点之一,面对大学生这一庞大的潜在客户群,各大银行不惜成本抢占高校市场.但银行盲目地滥发卡却导致休眠卡、恶意透支与套现等金融风险的提高.本文通过针对当前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存在的主要情况,对商业银行开发潜在优质客户提出相应的信用卡营销建议,以期促进商业银行大学生信用卡业务优化,并提高信用卡业务的盈利能力.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犯罪呈现密集化和蔓延趋势,跨境犯罪比例不断增加,手段更加多样。本文从若干典型的案例入手,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信用卡业务(主要是国际信用卡业务)的模式,分析了信用卡业务的潜在风险,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技术手段与管理途径两个层面提出了风险控制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作了进一步的详细规定,例如明确规定恶意透支的主体为持卡人;客观上必须“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持卡人”的具体认定以及对催收的方式、效力,恶意透支数额的计算等问题仍旧存在很大的问题和诸多的争议,笔者就恶意透支型上述疑难问题力陈一己之见,以求对司法实践相关难题的解决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1985年中行广东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第一张信用卡“中银卡”,从此国内信用卡业务得到飞速发展。据统计,至2000年底,我国各类银行信用卡已达2.77亿张,年交易额达45300亿元。但伴随着信用卡市场的蓬勃发展。各种利用信用卡犯罪行为也日益猖獗,其中利用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诈骗银行资金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银行卡犯罪按照作案手法可分为克隆银行卡、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银行卡、冒用银行卡、使用作废银行卡等犯罪形式。目前社会上比较多且危害大的主要是克隆银行卡和信用卡恶意透支。  相似文献   

13.
由于我国信用环境建设不完善,法律法规不健全,加之基层行在营销管理过程中风险控制乏力及银行间的无序竞争,致使该项业务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逐步显现,突出表现在信用卡恶意透支现象时有发生,不良透支现象出现攀升的势头。据农业银行某二级分行统计,2005年6月末,信用卡业务不良透支94万元,是透支总额1460万元的6.4%,比年初增加2.3个百分点,其中可疑类与损失类达81万元,占年内新增透支总额35万元的2.3倍。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必须对信用卡风险进行认真分析,以便及时采取措施,防范信用卡风险。  相似文献   

14.
《中国金融家》2011,(8):160-160
近日,宁波“80后卡奴”黄某因持多张信用卡恶意透支被拘,最后选择自杀一事,将众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了信用卡恶意透支问题上。  相似文献   

15.
开户是银行的基础业务,也是风险隐患的源头。当前社会上网络诈骗、电话欺诈、信用卡恶意透支、洗钱行为与日增多,这些风险行为都必须借助银行账户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16.
根据《刑法》第196条的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是指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使用伪造或者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或者恶意透支,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近年来,随着信用卡的推广普及,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的案件也日益增多。据统计,在一些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全国许多地方,信用卡恶意透支犯罪呈增长态势。最近一份来自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统计显示,去年该院受理的167件信用卡诈骗案件中,恶意透支类信用卡诈骗就占到70%以上。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恶意透支者并非一开始就存在主观故意。据海淀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官介绍,大部分嫌疑人在提讯时,皆认为自己没有想着故意拖欠,而是因为其他突发事件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18.
月度新闻     
银行Bank恶意透支给出新界定2009年12月15日,最高法院、最高检察院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根据该解释,如果持卡人恶意透支数额在100万元以上,要被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相似文献   

19.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2009年联合发布了《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于12月16日起施行。《解释》对信用卡恶意透支构成犯罪的条件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解释》,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应当认定为恶意透支。  相似文献   

20.
基层之声     
《农村金融研究》2014,(8):78-79
<正>张怀江:申办小额度信用卡风险不容忽视中国农业银行葫芦岛分行张怀江2014年7月2日来稿指出,针对小额度信用卡持卡人的恶意透支行为,并由此引发的信用卡申领、消费和恶意透支所带来的风险隐患应引起银行业的足够重视。一是小额度信用卡申领环节存在风险。申请人由于在网上自由申请,可直接通过银行官网或网上银行填写相关资料,提交审核通过后银行即可发卡,手续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