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入WTO以来,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随着人力资源和资本与市场要素的全球化,中外资银行的人才竞争已是不可避免。首先,众多外资银行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扩大在中国的业务规模。截至2003年7月底,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机构达184家,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51家,外资法人机构16家,代表处21家。同时,国内众多股  相似文献   

2.
王占峰  李继明 《中国金融》2005,(3):33-33,36
在华外资银行法人机构(以下简称“外资法人银行”)是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经批准设立的外国独资银行和中外合资银行。截至2004年6月末,此类银行共有11家,包括外国独资银行6家,中外合资银行5家.其中4家银行经批准在境内设立了5家分行、1家银行在澳门注册设立了1家银行。虽然从业务规模看,截至2004年6月末外资法人银行的资产及贷款余额占在华外资银行总额的比重均在6%左右,  相似文献   

3.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的现状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截至2003年7月末,外资银行在华营业机构184家,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51家,外资法人机构16家,代表处211家。外资银行的大规模扩张将直接影响和改变我国银行业的格局,进而影响我国的金融和经济。短期内外资银行将对我国银行业产生冲击,既给我国带来了技术、经验和希望,也带来了风险和压力。  相似文献   

4.
我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对外开放,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渐进过程。20多年来,中国银行业始终遵循审慎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分层次、分阶段地对外开放。截至2000年底,中国境内已设立了营业性外资金融机构191家(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58家,在华注册外资金融机构20家,33家外资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资产总额达344.34亿美元,占境内金融机构全部外汇贷款的22.7%,外资银行已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与此同时,中国金融机构也积极走向国际市场,至2000年底,中国部分商业银行在境外设立营业性机构68家,资产总额已达1565亿美元。随着中国即将加入WTO,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外资银行机构布局、业务经营和服务能力均得到了较快发展,已成为中国银行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和市场重要参与者。外资银行拥有较好的公司治理结构、严密的内控制度和丰富的风险管理经验,在金融创新、中间业务及争夺优质客户和人才方面均有独到之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9月末,外国银行在华已设立39家法人银行(下设247家分行及附属机构)、1家外资财务公司、93家外国银行分行和207家代表处。2011年外资银行资产总额21500亿元,与加入WTO前3730亿元的资产规模相比,年递增19.1%。外资银行目前已拥有相当比例的中资企业和中国居民客户。外资银行在华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240种,服务能力与加入WTO前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6.
数据点睛     
据银监会统计,截至9月末,在中国注册的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法人银行业机构共14家,下设17家分支行及附属机构;22个国家和地区的7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191家分行和61家支行;41个国家和地区的183家外资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242家代表处;在华外资银行存款总额达到334亿美元,贷款余额为549亿美元,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9%。中国对外资银行开放人民币业务的城市已经达到25个,其中5个城市属提前开放;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111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银行的人民币业务发展迅速,2001年年底以来增长4.6倍,年均增幅高达92%。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金融业开放是世界性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从2001年加入WTO以来,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但是,我国的实践表明,外资银行的进入导致了金融资源向经济发达的地区集聚,从而进一步改变了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状况,进而影响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5年过渡期的结束,以及国有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和股份制改革的深化,金融资源配置的不平衡状况更加突出。因此,对外资银行进入的情况下如何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外资银行在我国的发展现状自1979年外国银行在我国设立第一家代表处,1981年设立第一家营业性机构以来,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据最新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6月底,21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我国设立了183家外国银行分行(下设支行52家),14家外资法人机构(下设支行和附属机构17家)。外国银行分行及其下设支行占营业性机构的88%。全国外资银行的资产总额为971.53亿美元,各项贷款余额518.88亿美元,负债总额886.50亿美元,存款总额313.01亿美元,资本(或营运资金)为74.23亿...  相似文献   

8.
随着《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最终出台,中外银行双方短兵相接的时代已经到来。很多银行从业人员大呼狼来了,实际上中资银行早就已经与狼共舞了。根据银监会的统计,截止2006年6月底,来自21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银行在中国24个城市设立了营业性机构,其中外国银行分行183家,法人机构14家。截止今年9月末,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达到1051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总资产的1.9%;不到200家的营业网点创造了近2%的金融市场份额;在局部如上海,其份额则达到了12%以上,超过了股份制银行在上海份额的总和。事实上,真正值得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金融电脑》2006,(1):84-84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2005年12月5日提供的最新统计资料表明,随着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资银行在华的机构、地域、业务范围以及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截至2005年10月末,已有40个国家和地区的173家银行在华23个城市开设了238家代表处,比入世前增加了24家;有20个国家和地区的71家外国银行在华23个城市设立了238家营业性机构,比入世前增加了43家,其中,外国银行分行共181家,法人机构14家。  相似文献   

10.
新修改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开始实施2002年2月1日起,外资金融机构在满足审慎性准入条件前提下,可以在中国境内任何一个城市申请设立营业性机构。独资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合资银行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业务范围,可以部分或全部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等种类的业务。新修改的外资金融机构管理条例,规定外资金融机构经营人民币业务,应当具备的条件是:提出申请前在中国境内开业3年以上,提出申请前2年连续盈利,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召开2月5日至2月7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  相似文献   

11.
《金融博览》2020,(1):4-5
中国金融业加大开放力度5月.中国银保监会推出12项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新措施,包括取消外资单一股东对中资商业银行的持股比例上限.取消外国银行来华设立外资法人银行或分行的总资产要求.允许境外金融机构入股在华外资保险公司或投资设立保险类机构等.7月.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又推出11条资产管理及资本市场工具开放新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信用卡》2007,(4X):74-74
近日,银监会银监会发布《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年来,在华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从190家增加到312家,剔除机构合并等因素净增加122家。截至2006年12月底,外资银行经营的业务品种超过100种,115家外资银行机构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华外资银行本外币资产总额1033亿美元,占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的1.8%,存款总额397亿美元,贷款余额616亿美元;外汇资产总额676亿美元,存款总额178亿美元,贷款余额359亿美元;人民币资产总额2788亿元,存款总额1706亿元,贷款余额2003亿元。截至2006年12月底,在华外资银行不良资产率为0.70%,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充足,多年来保持连续盈利。与此同时,对于少数违反法律法规或不审慎经营的外资银行,中国加大了风险防范和查处力度,针对近年来查出的大额虚假交易、超范围经营人民币业务、关联授信严重超标等问题,先后取消了9名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罚款金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2007年12月11日为中国即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纪念日。从这一天开始,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开始施行.这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已经向外资全面打开了大门.标志着中国在逐步开放金融领域的过程中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条例》对在中国运营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的设立与登记以及业务范围作出了明确规定,允许在华外资法人银行为中国客户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这使中、外资银行真正“短兵相接”的时代开始了。  相似文献   

14.
《金融博览》2007,(1):4-5
在中国即将迎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五周年之际.国务院于2006年11月15日颁布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银监会随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国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条例》和《细则》以审慎监管.法人导向为原则,给予外资银行平等的国民待遇.对在中国运营的外商独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和外国银行在华分行的设立与登记以及业务范围做出了明确规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王莉 《中国外汇》2006,(10):38-39
上世纪70年代,日本输出银行在北京设立了中国第一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由此迈开了中国银行业利用外资的步伐。1982年,香港南洋商业银行在深圳设立了第一家外资银行分行。1985年,在厦门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外合资银行厦门国际银行。进入90年代以来,外资引进规模迅速扩大,随之而来的外资金融机构亦呈现出加速涌入的势头。仅1995到1996年的一年时间里,就新批准设立了30家外资银行,l家中外合资银行,此外,还批准设立了140多家外资金融机构代表处。据统计,截至2006年6月底,外国银行分行达到了近200家,法人机构十余家。由此可见,外资金融机构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外资银行分行的数量遥遥领先于子行和合资银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与我国金融开放之初,监管能力有限相关。分行有来自母行的信誉担保,并对其承担主要的监管责任,相对来说监督较为简单容易。但近几年银行倒闭事件的陆续发生,使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对外资银行的风险性监管。由于分行形式的外资银行风险状况是同总行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有学者认为,我国对外资银行分行的管理模式存在着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6年12月11日,根据WTO协议,我国银行业将全面对外资开放。2006年8月银监会向部分外资银行下发《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新规定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中国银行业对外资年底全面放开之后,完成转制的外资法人银行将可以全面从事人民币业务,而没有转制的外国银行分行则只能吸收中国居民个人100万元以上的定期存款:二、准许完成转制的外资法人银行在中国发行银行卡,而不具备此资格的外国银行,不能在中国发行银行卡。目前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并获准经营中资企业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分行共有103家,在我国设有法人机构的只有14家,其中只有7家外资法人银行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因此,从短期看,开放后外资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并非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严重,但我们必须意识到国家在政策上充分利用WTO游戏规则,在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给我国银行业提供宝贵的时间来改善我们的业务结构和增强我们的竞争力;从长期看,我国的银行业必然全面对外开放,中外资银行必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相似文献   

17.
《银行家》统计的全球前 1000家大银行的税前利润总额从 2002年的 2524亿美元跃升至 2003年的 4174亿美元,同比急剧增长 65.4%。 银行利润的迅猛增长是全球经济正走向复苏的最好写照;同时,美国银行业在利润排名榜上名列前茅也是不争的事实。在连续两年的低迷之后,市场信心的显  相似文献   

18.
视野     
《现代商业银行》2011,(8):10-10
我国对外资银行已全面实施国民待遇 银监会监管三部副主任邓玉梅近日透露,截至2011年S月末,已经有14个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华设立了37家外商独资银行,2家合资银行,并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76家外国银行在华设立了92家分行,此外还有45个国家和地区的182家银行在华设立了209家代表处。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金融业进一步开放下的银行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06年6月底,共有71家外国银行在中国境内设立了214家营业性机构,并可在25个城市开办企业人民币业务;26家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了18家中资银行,入股金额179亿美元;共建立了23家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和8家合资证券公司;42家境外机构获得QFⅡ资格.……  相似文献   

20.
《金融博览》2008,(3):9-9
近日,银监会召开了2008年第一次外资银行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在华50家外资银行的董事长、行长及相关负责人出席会议。会议强调,银监会将继续贯彻在华外资银行法人化导向政策,有效实施风险隔离,防范境外风险传递到境内机构。截至2007年年底,已批准21家外资银行将其中国境内分行改制为外资法人银行,外资法人银行各项主要业务占在华外资银行的比例已达到或接近70%,外资银行在华发展的市场格局实现了由“分行主导”向“法人主导”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