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烈  王山河  丁焕峰  王华 《经济地理》2004,24(3):416-418,429
依托较为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海岛旅游开发是无居民海岛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运用生态景观学和旅游地理学的基础知识,以茂名市放鸡岛为例,探讨无居民海岛的生态旅游规划及其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海滨生态旅游是以海滨生态资源为基础,以环境保护和文化延续为前提,强调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协调发展的新型旅游形式。江门具有独特的海洋自然生态环境,自然性、原始性、生态性的海洋旅游资源独具一格,海岛旅游资源独特多彩,海滨湿地,植被及鸟类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海洋生态旅游。其开发战略应是:由传统的海洋旅游向生态式海洋旅游定位转变;普查与研究海洋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相结合,保护为前提;整合江门海洋生态旅游资源;积极借鉴世界上成功的海岛生态旅游的开发经验。  相似文献   

3.
对深层生态旅游概念及其开发模式进行了详细阐释。在文献收集和野外调查基础上,针对重庆金佛山风景区的旅游资源特征,将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应用于其中,提出了具体的开发策略。通过对金佛山案例的研究,对深层生态旅游开发理念和开发模式的具体应用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4.
从陕南汉中的生态旅游资源现状出发,在分析了陕南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必要性之后,确定了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总体指导思想,并就汉中发展生态旅游产业的优劣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论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中生态旅游产业整合开发战略和重点产品设计开发思路,为陕南汉中生态旅游产业的整合开发确定了战略框架和具体的思路方案。  相似文献   

5.
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生态旅游是全球新兴的一种旅游活动。本文详细阐述了生态旅游的本质及其发展前景,分析了三峡库区旅游资源及其发展生态旅游的潜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峡库区生态旅游具体开发思路。  相似文献   

6.
马丽卿 《经济地理》2011,31(10):1740-1744
中国海岛资源蕴藏丰富、景观奇特秀丽,是理想的海洋旅游目的地。就目前的开发现状而言,海岛旅游产品类型多样、体验性特色明显、开发热潮初现,但其自然生态脆弱、基础设施落后、开发投资成本较高,目的地成熟程度不高。文章对舟山群岛海洋旅游目的地进行实证分析,归纳出特色主题旅游岛、大旅游产业、城市(镇)旅游化、海岛生态旅游4种单岛型开发模式,区域联动开发和期限性有序开发2种群岛型开发模式,并建议从健全海岛管理体制、发挥社区参与作用、以特色化塑造海岛旅游整体形象、改善海岛旅游交通环境、提升海岛特色旅游产品开发水平五个方面人手,促进我国群岛型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湿地生态旅游已经成为现代旅游的重要内容之一,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关系到湿地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湿地生态旅游的内涵的基础上,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定位、开发、功能分区、经营管理、区化调整等具体发展策略作深入分析,以期为溱湖湿地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广东是全国海岛开发利用的排头兵,自2011年《海岛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广东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与探索走向了加速发展的轨道.本文简单概述了广东海岛旅游发展的历程,并浅析了对广东海岛旅游发展的几点认识以及发展战略、方向、海岛旅游发展模式等内容,为广东海岛旅游发展、旅游开发与管理提供基础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前,山区生态旅游已成为深受都市民众喜爱的一大旅游亮点。中国南北过渡带因其特殊的气候和环境,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河南省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的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位于中国的南北过渡带上,拥有极其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其联合开发提供了有利的区位条件。但因大部分山区地处偏僻,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其基础设施、开发理念、环境意识及整体规划等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如何应对这些限制因素,是河南省发展山区生态旅游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旅游目的地包含了旅游的所有要素,将各项要素管理好,常被看作是旅游目的地能否吸引和满足旅游者需求的重要因素.但旅游目的地又是处于一个持续变化的状态,不能简单地套用一般的企业管理或公共组织管理的模式.本研究是利用巴特尔旅游目的地生命周期理论,结合旅游周期演进循环规律,以海岛为旅游目的地研究案例,根据旅游目的地管理的各个层面,揭示海岛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同时,以其新型旅游管理模式解释海岛目的在其成熟期怎样迈向可持续发展.研究得出的结论提示,海岛旅游目的地的管理模式是综合性的,涉及海岛环境要素、目的地管理团队及个体等方面.因此,海岛旅游目的地管理模式应是“全要素”有效协同的管理.海岛旅游目的地管理创新的关键是整个旅游工作都要以打造最富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为核心.我们可以集成旅游战略发展路径来帮助海岛克服由于目的地生命周期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科学规划,以生态、特色、地域优势明显等要素,将海岛打造成具有特别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区不仅是国家重要的自然与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旅游资源。目前.我国风景名胜区的旅游开发已基本形成规模,具有相对稳定的客源市场,为周边逐渐兴起的乡村生态旅游提供了机遇。乡村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为风景名胜区的深度开发提供了旅游产品延伸的空间。本文以宁波市东吴镇天童风景名胜区和周边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为例,对风景名胜区与乡村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进行了探讨。风景名胜区与乡村生态旅游的结合,通过资源互补、客源共享的联动开发模式,将会稳定已有的客源市场,开拓新的客源地,实现互补发展、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2.
发展生态旅游对泾河源头泾源县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本文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泾源县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和机遇,提出了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充分发挥生态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发展具有泾河源头特色的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及可开发的生态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3.
少数民族村寨在开发旅游的同时,也带来了自然和文化生态环境的破坏,要使民族村寨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生态旅游发展之路。本文针对贵阳花溪镇山村旅游开发中的问题,指出了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的薄弱点,从将目前的大众旅游转型为生态旅游、加强游客管理、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完善生态旅游产品结构几方面对少数民族村寨生态旅游开发规划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李伟国 《发展研究》2007,(11):46-47
海岛作为国防的前沿及海洋资源和环境的核心点,具有极高的国家权益、安全、资源和环境价值.随着世界海洋管理开始注重向海岛发展,海岛的开发建设已引起国家领导和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在加快海岛开发建设的大环境下,福建应当抓住机遇,有所作为,加快海岛特别是重点海岛的开发建设.  相似文献   

15.
河北生态旅游产业发展战略总体构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产业作为现代旅游业发展的一种新兴模式,是21世纪保护环境、创造就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朝阳产业.河北作为一处生态资源较丰富的旅游目的地.生态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初期状态,必须遵循一定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依据、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通过构建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实施精品战略、搞好结构优化、实施生态旅游产品功能分区、推进市场营销建设、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和建立支撑与保障系统,才能更好的推动河北生态旅游产业稳步、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旅游的深入发展,海岛旅游逐渐兴起.竹岔岛是青岛周边海岛之一,具备开发海岛旅游的资源禀赋和旅游开发的初步基础.依据竹岔岛旅游开发现状,运用战略管理中的SWOT分析方法,分析竹岔岛开发旅游的条件,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建议,引导海岛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石龙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旅游资源概况,分析了石龙湖开展生态旅游的价值和条件,提出了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分析石龙湖发展生态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开发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主要客源市场、现有生态旅游产品以及旅游者对旅游产品的偏好等方面的分析,提出了桂林花坪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设想和具体的项目设计,并对其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应加强对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建立健全对旅游资源保护的法律体系及加强当地居民参与的积极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19.
海岛旅游地“陆岛旅游一体化”的测度与案例实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海岛旅游地“陆岛旅游一体化”发展思路,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量化论证.经测算,“陆岛旅游一体化”总体呈“W”型徘徊发展态势,从海岛旅游未开发、开发中期到开发中后期,一体化程度呈现较高-降低-升高态势.海岛旅游地与腹地城市的关系演进大体经历了腹地城市孕育海岛→陆岛分离→腹地城市反哺海岛,海岛对腹地城市产生逆辐射→陆岛联动,统筹发展四阶段.“陆岛旅游一体化”思想有利于促进海陆旅游共生共赢.  相似文献   

20.
目前生态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生态旅游是生态旅游者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人类生态的行为过程,对其研究是进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决策.协同学中非线性相关理论为研究生态旅游系统提供了一个先进而科学的理论基础,对生态旅游系统开发、演进中的非线性机制及非线性协同进行研究,能有利于切实有效地保护与发展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