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与耕地地力评级结果的对比衔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目的:探寻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的差异与联系.实现其成果的衔接研究方法:模糊综合指数评判法、聚类分析法、层次分析法、GIS叠加分析法、转移矩阵分析、拟合分析。研究结果:(1)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之间等、级变化差异程度不同,同一评价单元农用地自然质量等较多高于耕地地力评价级;(2)平原区等与级结果的差异程度远大于丘陵区;(3)建立了不同指标区农用地自然质量指数与耕地地力评价指数之间的衔接模型,丘陵区衔接模型的线性相关程度明显高于平原区。研究结论:利用衔接模型,可以在农用地自然质量分等和耕地地力评级结果间进行转换,实现了两者在同一指标区的相互衔接检验和不同指标区之间的统一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基于福建省顺昌县2010年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以及其耕地与粮食状况统计,以粮食安全为切入点,对耕地需求做了初步预测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顺昌县确保粮食安全耕地面积为15473.89hm~2,大于折合后现有标准耕地面积10916.12hm~2,存在5119.06hm~2标准耕地缺口。表明顺昌县在2010—2020年期间耕地数量不能确保粮食安全。耕地需求预测以耕地质量为指标基础是科学的,应用农用地分等成果预测方法简便,更贴切耕地的实际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3.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耕地占补平衡中的应用--以浙江省为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研究目的依据农用地分等理论及成果,分析浙江省耕地占补平衡面临的问题,探讨耕地质量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并以浙江省农用地分等成果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实证分析法.研究结果依据农用地分等规程,运用利用等作为划分耕地等别标准,以标准粮产量为基准计算等别之间折算系数.研究结论建立耕地占补平衡折算体系,完善耕地占补平衡相关政策和制度,建立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保持耕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4.
基于农用地分等与土地二次调查成果的西充县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目的:探讨第二次土地调查成果与农用地分等成果方法深度融合关键技术,为耕地质量评价更新提供技术支持。研究方法:应用GIS对上一轮分等成果进行了数据转换、空间拼配与属性传递;采用FME技术对分等成果的数据库进行了更新。研究结果:(1)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其等别个数与相应等别保持不变;(2)耕地质量空间分布规律未发生根本变化;(3)耕地质量得到整体提升。研究结论:基于本文耕地质量评价更新关键技术下的评价结果,既继承了原成果的评价体系,又体现了成果的现实性和准确性,符合当地耕地质量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力评价的耕地利用类型分区研究——以沁阳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耕地地力科学合理地定量评价,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是实现耕地差异化保护、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保障。文章以耕地地块为评价单元,应用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及综合指数法,对沁阳市耕地地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耕地地力空间地域分布特征与规律。根据地力评价结果,结合沁阳市实际,划定了具体耕地利用类型分区。研究结果表明:沁阳市一、二、三级地力耕地占全市耕地总面积的比例之和为76.7%,而地力较低的四等地、五等地合计占23.3%,说明耕地地力在整体上处于中上等水平,但仍有较多中低产田需要开展地力培育。耕地地力较高的一级地、二级地主要集中分布在沁阳市南部,而较低的四级和五级地则分布在市域东北部。结合实际,将耕地利用类型划分为5个不同分区,分别为北部低山丘陵粮、林、果干旱区,中北部洪积冲积平原蒜、姜区,沁河河滩四大怀药区,中南部冲积平原粮食高产区及中东部冲积平原环城菜、粮、果区。 相似文献
6.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耕地质量动态监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针对以县为单位开展耕地质量监测工作的技术需求,该文构建了包括指标体系、网络体系、评价 体系以及组织体系的质量动态监测体系。其中,监测指标体系包括开放性可选择的监测指标的构成及其监 测周期;监测网络体系则由监测控制区、监测样区和监测样点构成;监测评价体系包括耕地生产性评价、 保护性评价、稳定性评价、经济可行性评价、环境健康性评价、等别变化评价。重点阐述了根据耕地等别 限制因素及限制系数划分耕地等别类型的方法、监测控制区划定的方法以及从不同角度进行监测评价的评 价方法。 相似文献
7.
研究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的关系对于进一步理解、把握规程,深入开展这项工作是至关重要的.在论述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河北省栾城县实例,运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数据,验证了三者的关系,并对分等成果的运用与农地估价的方法改进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用地分等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以广东省英德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农用地分等工作完成的基础上,基于基本农田保护工作现状的分析,介绍了农用地分等成果内容,对其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并就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市级耕地地力评价——以张掖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省市高级决策者而言,更加注重更大区域内的耕地质量分布情况,从而迅速、客观地做出符合区域内的决策部署。张掖市是甘肃省主要商品粮基地,全国蔬菜基地之一,全国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全国绿洲农业基地和旱作农业基地。辖一区五县,因耕地灌溉条件优越,属于典型的绿洲农业和生态农业区。全市境内各县区土壤类型差异小,耕地利用现状类型类同,土壤管理等相似,开展市级耕地地力评价比县级更有区分性、必要性和全局性。该文以张掖市12 232个耕地资源管理单元为评价单元,选取海拔、灌溉保证率、质地、pH、有效磷、有机质、质地构型和有效土层厚度作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层次分析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应用综合指数法通过GIS软件计算耕地综合自然要素的指数来表示和区分耕地地力,根据指数值的大小把张掖市耕地划分为一等地、二等地、三等地、四等地和五等地五个等级;并获取了10%管理单元上近3年主要粮食产量和其对应各单元的综合指数进行回归模拟,把张掖市耕地地力评价结果依次对应到国家等级体系中为五等地、六等地、七等地、八等地和九等地。 相似文献
10.
基于农用地分等定级的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目的: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所形成的地图和表格等数据成果,研究其在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中的应用。研究方法: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首先以农用地自然等、利用等、经济等及分级成果分别进行基本农田的划定,其次将划定结果与以居民地和道路所建立的缓冲区进行叠加分析,探讨哪一类别分等定级成果更适合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提供更可靠、更科学的依据。研究结果:利用农用地自然等和利用等划定的基本农田,多数高质量的农用地都被划入基本农田,但只是考虑了农用地自然质量的优劣;依据农用地经济等和级别划定的基本农田,不仅包含了绝大部分的优质农用地,而且其基本农田地块的空间分布更加合理。研究结论: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为耕地入选基本农田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基础及依据,农用地经济等和级别比自然等和利用等更适合用于耕地入选基本农田评价。 相似文献
11.
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探讨农用地占补平衡的评价方法,构建占补平衡换算体系.通过选取3246个地价样点,建立农用地定级指数与相应基准地价的数学模型,从而求出每个评价单元的基准地价,求得占补平衡的换算系数,由此建立耕地占补平衡体系和有效的评价和监督机制,防止耕地占补平衡的表面化和短期化,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一、开展耕地地力评价的目的 我省是一个农业省 ,人多地少 ,耕地后备资源不足是我省基本省情之一 ;长期以来 ,耕地的投入与产出比例失衡 ,土壤养分逐渐耗竭 ,物理性状恶化 ,土壤肥力退化又是我省的又一基本省情。加入WTO以后 ,我省农业面临更多的新矛盾、新问题 ,土肥工作者将面临更多更新的责任和挑战。 一是农业经营体制的挑战。我省分散经营的小农经济农产品单位成本远远高于国外规模化经营 ,难以应对国际市场的挑战。适度规模经营是应对国际市场竞争的必由之路。在适度规模经营过程中 ,耕地有偿转让、有偿承包的费用如何确定 ?… 相似文献
13.
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的重要内容。本文在概括其成果应用研究的基础上,以广东省丰顺县为例,分析工作成果,探讨应用方向,为今后县级农用地分等定级估价成果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通过介绍安徽省宿州市农用地分等的技术方法和工作过程,分析了宿州市农用地分等工作中基础资料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国家基础信息定期更新的政策机制和保障机制等建议;对于零碎图斑和软件系统等实践操作中的问题,提出了共用边界和重置ID号的解决办法;对于分等面积统计中的问题提出了"面积平差配赋"的办法来解决.这些解决方案为还没有开展农用地分等工作的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农用地分等中仍然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S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耕地地力评价研究——以天水市麦积区耕地地力评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GIS技术,结合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等现代统计分析技术,在耕地地力调查的基础上,从土壤立地条件、土壤理化性状、剖面构型、气候、土壤管理等5个方面选取14项指标,对麦积区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研究其影响该区耕地地力的主要指标.结果表明,麦积区耕地地力等级可分为5等,1~5等地,分别占总耕地面积的2.74%、9.18%、56.84%、30.45%、1.40%,其分别对应国家6~10等地;通过层次分析组合权重分析,灌溉能力、年降水量、有效磷、坡向、有机质为影响该区耕地地力最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金沙江流域耕地地力评价——以云南省绥江县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掌握金沙江流域耕地地力基本情况,科学指导农业生产,以云南省绥江县为例进行耕地地力评价研究。文章采用GIS技术,利用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土壤管理、立地条件、剖面与耕层理化性状等16个评价因子,采用模糊数学理论确定指标隶属度,借助层次分析法对评价单元的指标隶属度进行加权求和计算耕地地力综合指数,运用累积曲线法将绥江县耕地划分为6个等级,其中,1级耕地630.69hm~2、2级耕地477.14hm~2、3级耕地2 092.64hm2、4级耕地1 594.71hm~2、5级耕地3 231.31hm~2、6级耕地2 315.04hm~2,分别占总面积1.034 153万hm2的6.10%、4.61%、20.24%、15.42%、31.25%、22.38%;同时,将绥江县中低产田地划分为3种类型,其中,旱耕地坡地梯改型5 974.55hm2、旱耕地瘠薄培肥型1 296.94hm~2、稻田渍涝潜育型387hm~2,分别占总面积的57.77%、12.54%、3.74%。并针对影响耕地质量的障碍因子提出改良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思路是以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农用地分等规程》为依据,应用GIS技术,以各标准耕作制度下的指定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为基础,通过对土地自然质量、土地利用水平、土地经济水平逐级订正,综合评定土地等别。 相似文献
18.
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进行农用地分等的可行性研究--以龙海市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龙海市为例,对该市110个样点实地调查各分等因素的属性。对其与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的差异性和分等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和耕层厚度等三个因素的得分值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其他因素变化不明显。分等结果表明普查与现状数据的分等结果有较大差距,为保证分等结果的准确性和现势性,建议不能对所有因素都采用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进行分等,对有机质含量、排水条件和水田耕层厚度应采用现状调查的数据进行分等。同时认为在南方光温生产潜力指数较高的地区以50分为分等间距分等不尽合理。 相似文献
19.
耕地质量等别更新评价的工作对象是指近年来由于建设占用、灾害损毁、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耕地开发、土地整治等活动,数量、质量、权属状况等发生变化的耕地。 相似文献
20.
农用地分等中指标区间的自然质量分可比性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用地分等是具有全国(首先保证省内)可比的土地质量调查工程,其中土地本底(自然)质量的量化是以指标区(分等因素或因素组合相对一致的区域)为单元计算的。结合河南省农用地分等的实践,就指标区间的自然质量分可比性问题进行了探讨。通过分析《农用地分等规程》中自然质量分的计算方法,分析了自然质量分的可比对分等成果可比的作用,同时指出了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利用所建立的标准样地体系,进行自然质量分可比性研究的方法。 相似文献